吴红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当前,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竞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营养更加的充沛,加之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们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时间和机会逐渐减少,国民的身体健康也存在很多隐患。因此,国家、社会、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都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体质的不断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多次规范性和指令性的调整。2014年7月,教育部又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伴随着新标准的实施,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也将产生相应的影响,为此针对新标准如何干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亟需面对的问题。
《2014版本标准》相比《2007版标准》在测试项目、权重系数、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相比以往,2014版的测试项目和组别分配更为细致合理,在大学组别中,成绩评定分成二个阶段,即一、二年级一个标准,三、四年级一个标准。这也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的设置相吻合,充分考虑了体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对学生的不同影响程度。
通过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2007版标准》还是《2014版标准》,他们的测试类型没有改变,都是围绕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展开测试。但是在测试指标、权重系数上有了较大的改变。与《2007版标准》相比,《2014版标准》在测试项目上取消了选测项目,全部指定了必测项目,且在权重系数上有了调整,身体形态由原来的10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身体机能由原来到20个百分点,下调到15个百分点;身体素质虽然依然是70个百分点,但是适当降低了耐力项目的权重系数,加大了速度弹跳类项目的权重系数。由此可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标准》在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但依然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
另外,由表2可以得知,《2014版标准》在成绩评定方面也有了调整,学年总分由原来的100分提高到120分,成绩评定等级中的“良好”等级的起评分由原来的75分提高到80.0分,“及格”等级的上线由原来的74分提高79.9分。无论是07版的标准还是14版的标准都规定学生测试的评定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方具备评优评奖的资格,“良好”等级起评分的提升无疑是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2014版标准中,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与大学毕业进行了挂钩的硬性规定。如果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不及格,按照规定不能毕业,只能按照结业或肄业处理。这一硬性规定也是为了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三方重视,督查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
表1 《2007版标准》与《2014版标准》测试指标与分值的对照一览表
表2 《2007版标准》与《2014版标准》成绩评定等级对照表
2014年新标准颁布后,所有学校都按新标准要求进行实施,浙江省对本科院校进行全面抽测,测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职院”)为例,统计了近三年的体质监测结果,表3的结果反映,近三年湖职院学生在身体形态方面有所改善,男生体重指数正常率由31.4%提升到72.2%,女生的体重指数正常率由34.1%上升到84.0%;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耐力项目均有所提升;但是反映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指标有所下降,尤其是坐位体前屈下降明显。从中可以看出湖职院大学生体质健康在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还有趋于改善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引导。
表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近三年体质测试数据表
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均衡发展,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个人角度分析,要从生活方式、休闲娱乐方式探究原因。目前学生的健康意识薄弱,加之熬夜泡吧、不吃早饭、依靠节食、药物减肥等不良生活习惯给自身的体质健康埋下隐患,另外,学生休闲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多数学生喜欢待在寝室网上娱乐,户外运动的机会少了,主动参加锻炼的意识不强,行动上不积极,使学生体质健康逐渐下滑。就学校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体育课虽然有3学期,很难保证达到108课时。在课程的设置上,高职类的体育教学大部分还是竞技类项目的基础教学为主,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运动项目无法激起学生的锻炼热情,也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高职体育课程应该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结合职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分类设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应分类分层进行详细的设计。首先,第一类也就是基础体育知识的普及课程,即在大一上半学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的普及,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煅炼,加大课堂的体能训练强度;第二类为职业体能训练课程,即在大一下半学期,在基础体育知识普及的同时,重视学生职业体能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职业类体能训练,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第三类是体育兴趣课程,也就是在大二阶段,根据学生喜好设计体育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分层分类设计,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不能单一化,要改变考评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考评内容要涵盖体育健康基础知识、专项技能、身体素质测试等。在体育课中,除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确保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少于30%以外,要加大身体素质学期评分权重,确保每个学期学生体育课评价标准中身体素质部分的比例达到30%。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旨在引起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加大体育运动的投入,确保身体的全面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两者的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在育人、育体、育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基础建设项目,合理规划,做到制度上有指引、物质上有保障、氛围上要营造。让体育文化充盈在整个校园之中,增强学生对体育的感知力,吸引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之中,从而引导他们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从而改善自身体质健康。
随着二级分院管理体制的推进,管理重心的下移,二级分院分团委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二级分院都应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都应设有属于凸显分院特色的体育文化节。而且,分院中,由于班主任对学生体质的重视,利用早自修的时间带领学生开展健身跑(走)运动,这无疑是有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重视二级分院在推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发掘及培养二级分院社团开展体育活动能力,发挥二级分院的合力作用,共同为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使各个高校学生体育工作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但是无论体质健康标准如何改进,终归是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新的契机下,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同时,要改革体育成绩的评定方式,以评促改,同时要整合校园体育资源,发挥二级分院的合理作用,共同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力图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干预。
[1]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S].教体艺[2014]4号,2014.
[2]耿建华,高 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变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5,2(1):129-133.
[3]张丽萍,杨雨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2):92-94.
[4]陈 龙,谢 彬.基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分析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1(1):27-30.
[5]尹小俭,杜建强.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9(35):79-84.
[6]陈红霞.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