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5-11-16 06:27孔德兰
职教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内化微课课堂教学

□孔德兰 刘 丽

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孔德兰刘丽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育“一刀切”的诟病,有效释放并延展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翻转将学习的掌控权交给学生,获得更专注、自主、个性、真实的学习;师生之间获得更深度的交流。但是高职学生主动思考能力较弱的存在制约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如何突破瓶颈?应专注于翻转课堂的内涵媒介,开发专属翻转课堂的优质学习资源:微课,融内容引导与终端控制,双向促成自主学习。并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深度延展、教育技术系统融合等实践,探索高效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

翻转课堂;高效;微课资源;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变革,这就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更要具备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兼顾理论教学,又要兼顾实践教学。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仅有三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得以顺利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命题。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界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并在宏观层面(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和中观层面(学校、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即如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创造了跨时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使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翻转课堂的出现,给高等职业教育微观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思路。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其它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个体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它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翻转课堂的出现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大思考,从教育管理者与教育实践一线的教师,乃至学生均已关注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冲击力与吸引力[2]。翻转课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观念、知识和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翻转课堂要求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是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做到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操作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较少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仍然在用大量时间讲解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留给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和实践操作的时间十分有限。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的专业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较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足,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较为欠缺。

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信息传递、吸收内化两个阶段组成,传统的教学是课堂上完成“信息传递”,课后“吸收内化”,“吸收内化”由学生独自来完成的[3]。而“翻转课堂”则借助教育技术手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先前迁移:“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翻转课堂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顺应了当代学生的求知惯性,嫁接了网络平台可有效掌控自主学习进度,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重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理实一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与传统课堂相区别,翻转课堂实现了以下转变。

(一)倒逼教学方法转变

翻转课堂将专业课程的认知过程前置,由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微信教学资源,自主完成学习,将课堂的学习任务转变为知识的内化到能力的延展。传统的标准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偶尔也有学生参与讨论互动,有些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也会安排一定的实践训练,但这不是主流。翻转课堂由老师把所讲授课程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观看学习,在网络上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上则安排答疑解惑、职业技能训练、讨论学习、团队合作等,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面对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则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技能要求,配合实训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达成教学任务。

(二)创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地把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把远程的课程与现场讨论、把岗位技能观摩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翻转课堂储备了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并设置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导航与渐进式的学习提示辅导功能,不同认知层次的同学可以自主选择并获得提升。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一些,接受职业技能快一些;而有的学生则相对慢一些。传统课堂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翻转课堂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每一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业务操作情况,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学习,对于难于接受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以反复进行学习、观摩和训练,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学习问题和操作流程与要点,开展集中式或个别式的教学或技能指导,也可以继续组织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工作项目,推进自主学习。

(三)建立师生互动的柔性文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教学实施进程的主体:学生的体验与需求,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岗位技能训练,增加了师生互动性与个性化的辅导与交流,尤其是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实现对学生岗位技能操作一对一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课堂上将呈现平等、友好、轻松的交流互动、技能指导,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课堂育人的功能。在不打破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师生可以自由延展,教师可以直观学生的知识内化路径与思维发展,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与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有效实施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让课堂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下有序推进,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氛围,赋予课堂新的生命体验。

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

(一)翻转课堂模式推进的关键媒介:微课资源与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解决传统教育的诟病,实现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总体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生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所形成的主动性思维欠缺,自主学习进程的监督机制缺失,导学资源的衔接不明确,教育信息技术的配给不系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4]。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如何监控与评价学习效果,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精准到位,如何让翻转课堂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取得实效,我们应该从微课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的交互式并行开发两个层面实现突破。

1.微课资源的系统开发。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突破课堂时空,从教与学实施的全过程顶层设计微课资源。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构建微课的导入点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长界定微课时间维度从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定微课的呈现效果,从学习规律出发配置微课资源类型,从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创设延展问题,以满足不同学情的需要准备渐进式的导学提示,以课堂教学规律为依据动态发布微课资源,以精准推进课堂教学为目标定期跟踪网络平台的学习数据。具体要求如下:

(1)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每一个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3~12分钟之间,均针对一个特定的微型教学主题,有明确的针对性,高度凝练、精准概括清楚的传递知识内容。微课视频的呈现效果也需要精确的取舍定位,紧扣教学中心主题的基础上,兼顾视觉冲击力与吸引力,通过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微课制作。

(2)辅助教学资源丰富。精心配置课程的辅助教学资源,凡是与微课教学视频有关联的课件、教案、电子教材、习题、思考题、实训题、动画、图片、案例、作品展示,均与视频配套上传学习平台,全方面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设置辐射广泛。在视频制作与导学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调研授课群体的学习层次、学习偏好、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并随机抽取教学班做抽样调研,观测出学生的学习轨迹,并分类归纳出就该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认知阶段以及每一阶段可能出现的理解类型,在此基础上设置渐进式的导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顺利使用同一微课视频完成自学。

(4)学情分析精准动态。通过动态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进程,可以有效获取认知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在网络答疑的同时,可以为课堂教学开展提供有精准的选择支撑,从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教学形式、内容的选取均可准确定位,做到了备学生与备课的有机融合。

2.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配置。微课教学资源功能的有效发挥,对网络学习平台提出了较强的路径依赖。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虚拟教室与实质课堂的合体,整合了课堂教与学的功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叠加映射资源。另外,平台需要满足微课资源的分类呈现、导学设置的自由插入、自主学习的动态监控与学情数据分析等功能,才能促进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网络学习平台应该选择云计算自主学习平台作为支撑。该平台针对自主学习定制开发,充分考虑到翻转课堂教学的功能需求,申请开课即获得独立的教学空间,容量一般为150G左右,教学空间的模式可选择、教学导航目录可自行在网页搭建,也可按照模板导入,微课教学视频可自由编辑,插入导学问题,同时还设置学习讨论区,为知识扩散提供路径。

(二)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财会类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教学任务艰巨,转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翻转课堂的特征与功能恰恰耦合了《会计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系统诉求:学习主动性的唤醒、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新元素的引入、教学时间的延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质应用。在《会计基础》翻转课堂改革中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内涵、以翻转课堂功能的发挥为标尺,以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学习水平与诉求为出发点,以系统的微课教学资源为中心着力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技术三个层面实施整合优化。

1.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件,知识单元非常重要。如何更好地开发微课教学资源,促进翻转课堂的功能发挥与效果显现,应当首先从教学内容着手,进行精细的再组织与设计。

(1)教学内容碎片化。翻转课堂对于微课视频资源的要求之一是短小精悍,由此作为微课视频资源的知识来源与依据,教学内容的碎片化重组势在必行。如何碎片化?在遵循会计基础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参照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会计基础》科目的最新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热度与注意力集中度,对该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碎片化的合理拆分,一共拆分出四级知识树,共计128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制作做好基础准备。

(2)碎片知识分层定位。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进行分类设计,《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了解性、理解型、操作型三大类,并且以后两类为主。了解型的知识点则在教学设计上以提要式为主,突出展示效果;理解型的知识点在教学设计上以引导式为主,需要注重案例的选择,选择学生熟知的事物或事件作为教学素材,注重制作深入浅出的教学视频;操作型的知识点,即技能点在教学设计上结合情景再现与步骤引导式。然后在分层定位的基础上,完成微课资源的系列开发。

2.教学组织深度延展。(1)课堂内外教学并行设计。从翻转课堂的内外有序衔接着眼,进行双向的精细化教学设计,从课堂(45分钟)外的微课脚本设计,到课堂内的讨论、活动演绎均进行同步并行的设计,充分保证翻转课堂内外的无缝衔接,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如下表所示(以会计分录编制的技能点学习为例,见表1)。学情分析的基础主要以自主学习平台数据为支撑。

(2)虚拟小班化——“分层+分组”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的面向形式是小班化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在现有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平均50多人的行政班格局下实现小班教学的优势,为契合翻转课堂将知识内化过程优化的基本要义,通过“分层+分组”的形式实现虚拟小班化,每堂课开课前以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动态数据为参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点、职业诉求将学生有机分类,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以互补的目标构建小组,分配角色,明确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利用个体或小组间的同质性,归类难点、合并问题,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增强知识内化的互助性与开放性,以“1石N鸟”的形式完成师生的深度互动与交流。

表1 教学设计方案示例

3.教育技术系统融合。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基础》自主学习平台,兼容慕课平台的在线、开放、监控的功能,并且契合微课资源的系统开放与使用的多样性功能,从而为《会计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支撑。

(1)导学功能灵活设定。在平台上,教师可以自主设置教学知识结构、并且设置开放进度,在微课视频中插入进阶式的导学训练、思考题与实训项目,通过教学实施的周期积累,后台可以分析出学生群体的学习规律、知识学习障碍、惯性错误等学情的大数据信息,为课堂的知识内化和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必然会优化整个过程。

(2)教学资源立体呈现。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多种内容与形式的教学资源可以云盘共享的形式上传平台,为知识传递过程创造丰富的资源与良好体验。正确地感知环境信息能够正确地引导习得者习得行为获得“给养”[5],在平台学习的过程中,有教师的预设导学插件、在线解答与讨论区的师生互动使得自主学习更快捷、更容易、更有成就感与体验感

[1]黄勇鹏.绩效导向的高职类微课资源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24):155-157.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2.

[4]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5]尧玮.知觉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1-144.

责任编辑蔡久评

孔德兰(1972-),女,贵州遵义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研究和高等职业教育;刘丽(1983-),女,山西原平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基础》微观教学模式改革”(编号:kg2013743),主持人:孔德兰。

G710

A

1001-7518(2015)24-0065-05

猜你喜欢
内化微课课堂教学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