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教师逐渐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如“严师出高徒”,对学生实行较为宽容的表扬教育策略。但教师在进行表扬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使用评判性表扬,暗含比较性表扬,过度滥用的表扬。这些不良倾向会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实施表扬需要一定的策略,比如将个别表扬多换成集体表扬,表扬的形式避免单一,等等。
【关键词】教师;表扬;评判;有效;策略
时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观念,一直在教育界盛行,并被各地教师付诸实践。普遍认为,只有不断夸奖孩子,孩子才会建立自信才会更加努力。一时间,“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成为教师的口头禅。
一、表扬的不良倾向
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教师在实施表扬之时常常出现各种不良倾向,教师表扬学生的方式多种多样,现选取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几种方式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一)使用评判性的表扬
诸如“你真棒”,“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等等,这样的表扬是教师最常用的,前者是对学生品行的表扬,后者是对学生品性的表扬。而它们都有着一种共性,那就是对学生的行为与品格进行评判。这种表扬行为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举例言之。笔者曾经在假期辅导过几名初二学生的英语,第一次布置作业,只有一位同学的作业正确率极高,我便表扬该生“你的英语成绩很不错”,话刚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涨红了脸。一问才知他的作业是抄的,他英语成绩也并不算好。一句不经调查的评判性的表扬有时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对于学生仅仅一次性的行为,我们是无法作出有关学生品格的评判的,即使是表扬。
(二)暗含比较性的表扬
教师通常为了给班级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而有意表扬某学生,但该行为存在着一些弊端。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点名让一位同学发言,该生不会作答,教师便让他旁边的同学回答,第二位同学说出了答案,教师便表扬他“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也让第一位同学坐下。教师夸奖第二位同学聪明,第一位同学心里会做何感想呢?他或许会气馁。难道答不上来就不是聪明的孩子吗?而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有感到一种人际压力。所以,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只需将第二位同学的答案重复一遍便可以起到肯定的作用。
(三)过度滥用的表扬
随着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被接受,赏识教育在教育界受到推崇。而且,相较对学生实施惩罚来加深学生做某事的心理机能而言,表扬似乎更能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而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频繁的表扬,使表扬泛滥。在学生并未做出任何需要表扬的积极行为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无疑不会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自习课来晚了,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做作业,看书,没有一个人讲话、吵闹。教师很高兴地表扬了同学们,“你们的行为真是好极了!”可是没过多久,教室里便不再安静,有讲话的,有吃东西的,一片混乱。当学生觉得自己不需要表扬而意外收获了表扬时,便会变得肆无忌惮。
为了表扬而表扬,不该表扬的也给予表扬。这样的表扬忽视了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自我意识和独立判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会觉得老师的表扬无的放矢,对教师的表扬无法心服口服。
二、学生出现的负面心理
(一)对表扬产生依赖心理
过度的表扬会让学生认为,只有当教师评价是“太好了”“真棒”“好极了”的时候,任务才是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而当教师对孩子缺乏注意、没对学生及时表扬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交代的任务不在感兴趣、敷衍了事,,不再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喜悦,患上“表扬综合症”。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只能接受成功,不能允许失败的心理。
过度的表扬往往无的放矢,学生没有做出任何值得表扬的行为而受到表扬。这样,学生容易丧失自我,判断是否做某事的依据不在于自身,而在于教师是否给予表扬。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十分不利,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变弱。
(二)出现“作秀”行为
笔者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等手段了解到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在学校做劳动特别认真负责,跟在家里完全判若两人。有些学生为了获取教师的表扬,做出某些并不愿意的事情,特别是在德育方面。每年三月,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学雷锋”的活动也流于形式。教师将表扬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会使得学生认为好事是做给人看的,从而一味的追求表扬,导致伪善。学生会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而故意做出一些“作秀”的行为,一些经常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为了保持自己的“光辉形象”,也需要不断地去创造道德事件,长期如此学生就养成了道德作秀的习惯。因此,学生伪善行为的产生与教师不合理的表扬有关。
三、实施恰当、有效表扬的策略
(一)不作评判性表扬,多描述事实
评价是对评价客体价值的评论,而评判式的表扬体现了教师的权威性。随着教师的权威也往往不再是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来得以实现,现在课堂中教师的权威更多的是通过表扬来得以实现。这不得不说是陈旧的教育观的一种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多为评判性表扬,诸如“棒棒棒,你真棒”的表扬比比皆是,而教师对学生表扬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目的。表扬实际上成了控制学生的工具,使学生变得不自由。
不仅如此,评价实际上是在某方面地位高者对地位低者进行的评判性行为,“评价性的表扬暗含着一种地位差别”,而评价者处于高处。没有人会评论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行为,因为我们不敢自诩为他们的评论员,即使是夸赞也是不妥的。
(二)多进行集体表扬
教师的表扬一般只针对少数同学和个别同学,很少进行集体表扬。部分表扬可能更突出重点,使表扬更具有针对性。但同时,部分表扬往往具有比较性,以牺牲一部分同学为代价表扬另一部分同学。部分表扬使用不当可能造成部分学生骄傲,部分学生感到不受教师重视等弊端。
因此,当班集体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有所进步时,教师应给予集体表扬。集体表扬使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集体荣誉感也会增强,教师在班级中的形象也得以树立。
(三)进行多种方式的表扬
提到表扬,我们心中的第一反应便是口头表扬,但表扬的方式其实多种多样,诸如文字表扬,体态表扬,等等。反复的陈词滥调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敷衍,富有创造性的表扬对学生更有激励的作用。
文字表扬可在批改作业时使用,对学生的作业用心地批改,创造性地表扬会使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充满信心,使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比如教师经常批改“优”来表扬学生,此时,教师若写上符合学生作业的评语,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会感觉到教师在用心地批阅自己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席作宏.表扬:从虚假无效走向真实有效[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5.
[2]张璟,王可.从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看表扬教育的无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08):45.
[3]张开祥,马延珍.表扬必须把握度,滥用表扬危害多[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22.
[4]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吕星宇.教育过程公平——教育活动的内在品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刘敬(1992~),女,汉族,湖北仙桃人,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