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娅玲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素养的涵义;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教师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关键词】数学素养;课程标准;数学教学;途径
数学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语言和方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所必备的素质就是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理念出发,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高中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也得到不同的发展。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丰富我国人才资源这一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要较好地实施这一目标, 高中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是我们高中数学老师亟待认真探讨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素养”的涵义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其中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一个专用术语。过去常用“数学能力”,现在新课程标准则改成了“数学素养”,许多数学教师对此不太熟悉,也有些不习惯。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素养”呢?
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数学素养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既有着不同时代普遍适用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把“数学素养”这一概念界定为: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数学文化的成果,最终在学习者自己身上体现的一种时代价值或者是自己达到的新水平,同时也能够主动地将数学理论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这样的界定可得到现代课程论基本原理的支撑也可反映数学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现代课程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要明确基础教育为我们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因此,非常强调新课程对普通人的适用性。在经典课程理论家看来,课程的设定首先要考虑到的不是学生最终能否把它作为主修课,而是这门学科对那些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多大的贡献,对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在现代课程论里,每一学科都有三要素,即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这个体系所体现的思考方式,这个思考方式背后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任何割裂都对课程内在连贯存在一定的损害。这次数学课程设计的思路之一,就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也就是要求所有学习者能化数学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能力,化能力为德性。
总之,“数学素养”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以课程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数学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我们数学老师的数学教学策略。从长远来看,它也有可能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之一。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途径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今后从事研究或工作所应必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它体现了人格力量,更是数学与品质的结晶。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目标和要求。由此可见,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较之数学知识的传授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1.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首先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最大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而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已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根本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其次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单纯的一种知识的传授,而应该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我国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其应用价值。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的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计算机等工具的日益普及,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鼓励者、质疑者、咨询者、示范者。
3.探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我们高中的数学课堂应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以及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更好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知识和数学方法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着必要的思想方法的传授。
(2)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实际教学中,一要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二要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在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找出其结果,再把得到的数学结果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三要重视研究性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单位和发展为本设计的学习方式,倡导阅读自学、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恰当地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协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晓山.《新课程标准与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交流.2005年7月.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年.
[3]朱德全.数学素养构成要素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5期.
[4]王子兴.论数学素养[J].数学通报.2002年第1期.
[5]黄慧娟,等.PISA:数学素养的界定与测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4期.
[6]安淑华.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
[7]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第4期.
[8]杨世明,周春荔,徐沥泉,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新闻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