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卢十四
拓展训练
文_卢十四
太棒了!我人生中居然有过两次完全不尴尬的拓展训练经历。
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的时候,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非常年轻,连“拓展训练”这个词都是第一次听说,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大型团体羞耻活动。我满怀热情和好奇,与同事们一起任由培训师摆布,拍手、转圈圈、互相摸大腿、仰面倒向人群、抬人以及被抬……玩得很开心。当天最后一个项目是集体翻越障碍,在培训师的指导下,我们排人墙,搭人梯,连拉带拽,全部成功了。
培训师动情地说:“当他拉最后一位同事时,眼睛一直专注地盯着对方,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直到确定那位同事越过了障碍,才想到自己……”
“信任!”培训师握拳说道,“团队精神!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他面带微笑,循循善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事情有点儿不对劲儿,但拓展训练也就此结束了。总的来说,我是在不知羞耻的情况下做了很多羞耻的事情,事后才恍然大悟,深感后怕。要知道,活动中还有好几位同事被培训师叫起来谈感想,当时要是叫到我可怎么办。
两年后,当时待的那家公司再次组织拓展训练,这时我已经完全明白拓展训练是怎么一回事了,抱着一种“眼一闭、心一横也就过去了”的心态来到了训练基地。培训师问:“你们想要什么样的训练?”我还没说话,年纪大一些的同事们争相说:“我们就想玩!游山玩水!轻轻松松!不要做任务!”这帮同事在那一刻展现出空前的团队精神,爆发出惊人的集体智慧,令我十分感动。培训师说:“好!满足你们!”于是,一次潜在的大型团体羞耻活动成功地转型为一次纯粹的春游,没有比这更好的拓展训练了。
我离开那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最近被拉进一个该公司离职员工组成的微信群,里面整整齐齐500人。因为绝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所以我在里面基本不说话。但又因为这个群里的人现在遍布我所在行业的各个角落,我不能免俗地觉得这是一个人脉宝库,所以也不退群—估计群里至少有480人的想法和我一样。
有活跃分子在群里张罗线下的聚会活动,我本来有点儿犹豫要不要参加,后来他们提出了活动方案—不是唱歌,不是聚餐,而是拓展训练!
我颤抖了。虽然隔着手机屏幕,我却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该微信群源源不断散发出来的“王霸之气”。从那以后,我在群里就彻底一言不发了。
拓展训练这件事,有目的,没标准,最后是否达到训练目标只能靠每个人自己陈述。于是所有的拓展训练最终都要有个表态的环节,这也是该活动最核心的部分。
我有个无神论的朋友,曾经凑热闹去教堂参加过一次活动,活动的最后,每个人都要上台感应圣灵,毫不意外,每个人都激动地表示:“我感应到了!我感应到了!”轮到这哥们儿上台的时候,他站了半天,茫然不知所措,看看台下教众热切的眼神,看看神父期许的目光,不得不清清嗓子,含糊地说:“感应到了……”然后在一片欢呼声中狼狈逃窜。
在那样的环境下,诚实不再是一种美德,口是心非才是识大体、顾全大局的表现。你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然后说它不好,这样不礼貌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每个参加拓展训练的人都会微笑着说:“感应到了。”
拓展训练这事儿近年来似乎已经不再流行,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类似的事情总会改头换面一再出现,比如前几年很火的野外步行活动。野外步行活动我本来倒也喜闻乐见,但这类活动往往给自己打上“公益项目”的名号。可他们一不给穷人捐钱,二不给小动物捐粮,究竟有何公益可言?答曰:“心灵建设。”实质上还是拓展训练。
我有一个写作的朋友就报名参加了这类“公益项目”。我不由得想,对拓展训练类的活动而言,一旦到了那个必不可少的表态环节,有这样一个擅长文字的人参与,组织者一定开心死了。所以我衷心希望这次活动能办得人人满意。否则,当活动进行到表态环节时,他站在台上难道又要口是心非?
事实上,这样的表态在报名时已经出现了—每个人都被要求写一句类似于宣言的东西,公布于网络。我的朋友是这样写的:“我要走在我的路上。你好,杰克。你好,我的凯鲁亚克。”
这位朋友曾经在他的一篇作品中写,当他在婚庆公司工作时,一直期盼婚礼现场能突然出现一位反对者—“在新郎和新娘说完‘我愿意’之后,有一个人破门而入,大喊一声:‘我反对!’然后,像电影《毕业生》的结尾一样,那个人牵着新郎或新娘的手冲出去。”
不过他紧接着承认:“这个情节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我们的生活更像是没有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欧·亨利的小说,几乎没有剧情。”
看到他报名参加这个“公益项目”,我突然有点儿期待:在最终的表态环节,他能突然大喊一声“我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