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斌 梁祥永 张海青 李斌 吴萍
摘 要 目的:为了了解我院医学生的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合理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减轻就业压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填式问卷对我院部分大三、大四、大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级学生就业态度、就业心情、就业准备时间、对工作的态度、对就业因素的看法均存在差异(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期望、不同民族对专业的认同感及就业形势的看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态度不容乐观,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 医学生 就业心态 现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90
Investigation on Attitudes Medical Students Have towards Employment
ZHANG Fabin, LIANG Xiangyong, ZHANG Haiqing, LI Bin, WU Ping
(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ward employ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foundations for carrying out career guidance reasonably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reducing the employment pressure.Method: Adopting the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part of three, four, five grade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Results: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respects of their attitude towards employment, employment mood, preparation time, attitudes toward work, views of employment factors(P﹤0.05);Different majors' expectation after graduation, different national views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Conclusion: The attitudes medical students hold on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It is essential that school, society, family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work together to reduce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us, creating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Employment mentality ;Inventory survey
隨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包统分,双向选择逐步过渡到了自主择业时期,①使毕业生接受市场考验,自己解决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大学生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自1999年以来大学毕业人数持续上升,使得大学毕业生心理上增加了更大的负担。若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因此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也必将导致各种矛盾,其结果将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不良影响。②为了了解我院医学生的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合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开展了此项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青海大学医学院大三、大四、大五年级学生。
1.2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专业学生,运用自填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从不同专业、民族、年级、性别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检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 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收回有效问卷501份,有效回收率为96.35%。调查学生的构成基本符合我院学生整体特征(见表1)。
2.2 不同年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比较
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占大多数(61.88%);认为就业形势很好的仅占极少数(1.00%),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3.571,P = 0.168)(见表2)。
2.3 不同年级学生面对就业的态度
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8.167, P = 0.02),其中对就业持担心、焦虑的占大部分(42.71%)(见表3)。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时间比较
毕业前一年准备就业的占大部分(47.90%),毕业前俩月或更晚准备的学生占少数(12.38%)。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6, P = 0.005)(见表4)。
2.5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工作的态度比较
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大学生占大部分(52.89%),就业态度不同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4, P = 0.001)(见表5)。
2.6 不同民族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及就业形势看法
对所学专业认同的只占少数(19.46%),认为就业形势一般的占大多数(36.73%)。不同民族之间就业形势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 -2.342,P = 0.019)(见表6)。
2.7 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影响就业因素的看法
认为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专业设置182人(36.3%),影响最小的是就业指导35人(6.99%)。不同年级之间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58, P = 0.399)(见表7)。
2.8 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40.72%),选择自主创业者占少数(18.56%),不同专业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58, P = 0.001)(见表8)。
3 讨论
3.1 对自我及就业形势的认知方面
不同年级大学生中认为就业情况非常严峻的占大多数,可见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的认识随年级升高而更趋客观、实际。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毕业难就业造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
3.2 就业情感方面
有研究表明,即将步入社会开始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应激和压力,当就业率较低时,毕业生与失业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应急和焦虑水平。③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对就业问题持担心、焦虑态度的占42.17%,高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低于低年级学生。这可能与低年级学生尚未面临就业考验,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不高、认识不足有关。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就业时间的临近,学生开始关注就业,必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就业信息,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对就业的认识也逐渐趋于理性。尤其是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希望一次性找一个较满意的工作,故担心和焦虑感随之增强。
3.3 行为倾向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后希望就业的比例从三年级的44.8%增至五年级的56.8%,准备考研的比例随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大学校园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与心理问题成正相关,④主要的原因是专业的设置不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其次受教学师资、教学和科研条件及水平、学校综合排名等方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感到悲观,对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的信心降低,导致担心和焦虑感增加,这是对当前严峻就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应激反应。如果控制适当,则可以产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3.4 对策与建议
(1)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减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消极认识和恐慌、焦虑等。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国家应: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将有能力的人才吸纳进入各个单位为其服务,从而减少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人数。国家还应通过相关政策,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必要的职业培训责任,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另外,在完善市场竞争配置人力资源机制,发挥人才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继续探索建立和完善诸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到村任职”、“特岗教师”、“青南计划”吸引大批人才到基层就业,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使他们发挥聪敏才智,减轻对就业的担心和焦虑。
(2)为学生搭建综合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区、学校三级就业网络,加大不同行业就业双选会、不同类型就业洽谈会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尤其是与用人单位长期保持有效沟通和信息互通,只要有用人单位来访,随时举办专场招聘会,力争为毕业生搭建立体化、多层面、多渠道的就业供需空间。
(3)加强专业建设和创业教育。学校通过毕业生回访和向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和质量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强化医学生人文素养、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政府因大力扶持创业,为就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协助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创业铺平道路。学校利用SYIB创业教育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为创业提供精神动力。
(4)加强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结合大学生在就业应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要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并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成才、成长,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与成长与“中国梦”相结合,教育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主动到基层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对就业困难学生实行实名登记制,由专人“一对一”帮扶,在招聘会时给予优先推荐等。
(5)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源配置体系不断完善,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意义重大。职业目标清晰,职业规划科学,自我评价客观,职业定位准确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因此,今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建设,为毕业生合理制定职业生涯指导方案,强化职业能力培训,增加抗压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和创业早作打算。
总之,良好的就业心态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全面实现,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立和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 聂杜艳.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96.
② 秦俭.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学,2008.
③ 李虹,林崇德.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英)[J].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④ 郑云恒.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