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是中国大国地位恢复的转折点

2015-11-13 07:13曹亮
科教导刊 2015年29期

曹亮

摘 要 本文通过讲述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衰落的原因和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各届政府为修改或废除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的过程。尤其是讲述了在开罗会议期间以及《开罗宣言》的发表后,中国大国地位的进一步恢复,真可谓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从而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为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开罗会议 不平等条约 中国大国地位

中图分类号:K15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74

Cairo Conference is a Big Turning Point for China's Status Restored

CAO Lia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dern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successive governments to amend or abolish the unequal treaties signed by the lat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powers of the proces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specially about during and after the Cairo meeting and the "Cairo Declaration" was published, China's great power status further recovery turns out to be a historic turning point. So that the nation arose in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and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final victory over Japan and France, and achieved a great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Key words Cairo Conference; unequal treaty; China's great power status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时节。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罗会议是战时唯一一次由中国领导人参与的国际会议,它对于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起了重大的转折作用,此后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成为战时“四强”之一。国内学者对于开罗会议做过不少的研究,但是认为开罗會议是中国大国地位恢复的转折点的却很少,本文在试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此予以进一步的阐述。

1 开罗会议前的中国国际地位

1.1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衰落的原因

1.1.1 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衰落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近代中国落后并不是源自于单一的某种原因,而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所导致的。目前,国内外有部分学者认为,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以家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正如国内的某些学者指出的那样“当时的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决定了清政府对外部需求较少,没有加强贸易的动力”,①而这种经济结构也就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清政府执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是实行的目的在于“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②也就限制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往来。

商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又是密切相关的,商业发展迟滞,就会降低生产技术的提高速率,社会经济就不会出现大变革,也就不会因为科技创新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国家逐渐走向没落,这就是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症结所在。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先进国家,他们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并通过技术革新及产业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这是当时的中国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1.1.2 外部原因也是导致近代中国国际地位衰落的重要因素

除了内因以外,外因也是导致中国近代以来国际地位衰落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西方列强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经过工业革命的推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他们已经掌握了世界的主导权,东方从属于西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也就加大了对海外的殖民扩张力度,最终他们将不可避免将目光瞄向当时还处于闭关自守地位的大清帝国。

自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他们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开始了疯狂的侵略中国。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派驻公使,划分租借范围,享有治外法权;在经济上,主要是推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来剥削中国的广大民众,从而使中国被迫卷入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中,从而沦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及商品销售地;在文化上,虽然他们宣传西方的先进文化,提倡科学技术,并宣传所谓的“平等”、“人权”,但是究其实质而言,依然是用来奴化中国广大民众的心理,从而达到宣传西方价值观的目的,最终使清政府成为他们对中国的间接统治的工具,并迫使清廷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

1.2 国民政府对恢复大国地位的努力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他的直接后果是: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国。”③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④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此后历任政府都在为了修改乃至废除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而努力奔走着、呼号着。可以说“摆脱条约束缚,恢复中国主权完整及国际地位的平等,是近代中国外交主要目标之一。”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时期:

1.2.1 北洋军阀时期的修约运动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针对晚清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西方各国予以修订或废除,从而成为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之肇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事例:

其一是1917年中国派遣数万华工参与协约国加入欧战,为中国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此后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在此期间,中国拒绝将此前德国占领的山东交付给日本,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山东问题悬而未决。直到次年的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这不仅仅是依靠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是依靠列强之间在远东地区的矛盾,才使得我国能够顺利地收复山东。

其二是苏联成立后,宣布废除帝俄时期对外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自然也就包括中俄之间所签订的各不平等条约。经双方交涉,苏联宣布废除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等一切特权,并与中国政府签订平等新约。这体现出对战败国与革命国,要废除旧约订立新约。与此同时,北洋政府坚持的“到期修约”原则具有很大的弹性,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留下了丰富可贵的遗产,值得后来的南京政府借鉴。

1.2.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废除治外法权运动

南京政府成立后,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以美国为首的各列强,先后与中国签订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虽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在法律层面上有利于中国的关税自主,但是由于列强的拖延,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各方迟迟难以签约。

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历史大势中。在14年的时间里,他们的英勇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牵制了日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苏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的盟军,为二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

中国政府为了全力抗战以及恢复战后的大国地位,照会英、美等盟国要求废除治外法权。1943年1月11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两国在战时陪都重庆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此后各国相继与中国互换新约。

2 开罗会议后的中国国际地位

2.1 开罗会议召开的背景

1943年2月2日,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二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从此希特勒德国开始走下坡路,苏联获得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同月9日,美国取得了瓜岛之战的决定性胜利,连同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使太平洋战场的双方力量发生了对比,这标志着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的完成,战争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美军的手中。1942年夏天,盟军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北非战场发生了转折,开始有利于盟军。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对德宣战,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的解体,这是反法西斯联盟的一大胜利。

而选择在此时召开战时国际会议,正是对此前的莫斯科会议及《四国普遍安全宣言》的进一步诠释,同时也可以对战争的下一步走向做出预测,还能够对战后的世界格局做出安排,可谓是一举多得。由于“美国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对日本最后一战中具有重要地位。有鉴于此,美英在研讨对日战略时,就不能不邀请中国代表参加。”⑥为此在1943年11月22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次盟国首脑会议。

2.2 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的基本内容

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脑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仅有的一次中国参加的同盟国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这次会议主要有两个议题:一项是在远东地区盟军司令部的当前战略问题,主要是在缅甸地区的对日作战问题,由中、美、英三方共同研究;另一项是战时和战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诸问题及战后亚洲的格局问题,主要由中美两国进行商讨。

“在会议期间,三国首脑签署了意义非凡的《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会后这份宣言被带到德黑兰,以征求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阅后表示同意,于是在德黑兰会议结束的当天即1943年12月1日發表。”⑦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由此可见,这次会议为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置日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战后的东京审判正是依据此次会议的精神进行的。

2.3 开罗会议的深远影响

2.3.1 进一步推进了二战的历史进程

开罗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重大战略转折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它的召开以及《开罗宣言》的发表,向全世界昭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团结互助、精诚合作以及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心和途径。

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对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亚洲及世界格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⑧它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定下了基调。与此同时,这次会议也有利于盟军的密切配合,推进了二战的历史进程,使盟国最终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

2.3.2 中国恢复了大国地位

在以往的国际会议中,中国总是处于受人宰割或任人摆布的被动地位,对国际事务根本谈不上任何发言权。而此次开罗会议是中国首脑与英美首脑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会晤,共同商讨国际局势及相关大事,这本身来讲就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开罗宣言》的发表,充分展现出了中国(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51页)人民恢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与愿望。《开罗宣言》明确宣布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这便使得台湾回归中国获得了有力的国际保障及法律依据。可以说“开罗会议是中国展示外交的最高峰”,⑨是中国谋求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转折点。

2.3.3 《开罗宣言》对今日中日邦交的影响

“开罗宣言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主要国际文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⑩但是,宣言只规定剥夺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统治权,却不谈如何处理;关于朝鲜独立日期的规定含糊不清等严重威胁了战后远东地区的国际格局的和平与稳定,为日后的冲突与摩擦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而这些隐患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东海钓鱼岛问题、韩国独岛问题、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否认慰安妇问题和日本右翼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们将会不利于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人员往来,它将时刻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为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忘历史,并且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正视历史,希望日本人民能够觉醒,以便真正做到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3 结论

总之,自中华民国成立以来各届政府都为修改或废除晚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尤其是在开罗会议期间以及《开罗宣言》的发表,进一步的恢复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了百余年的国耻,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① 陈连营.帝国黄昏——徘徊在近代门槛的中国社会.人民出版社,2012.11:9.

② 清高宗实录卷1436.乾隆五十八年九月辛卯.谕军机大臣等.

③④胡绳武,金冲及著.辛亥革命史稿(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5:1818-1819.

⑤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1.

⑥ 荣维木,步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350.

⑦ 刘祚昌.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4:579.

⑧ 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6:493.

⑨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1937-1945).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9:554.

⑩ 刘祚昌.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