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优化探究

2015-11-13 05:17秦艳芳
科教导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优化过程

秦艳芳

摘 要 过程可以呈现真正的事实或真正的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研究对理论体系本身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借鉴。本文首先对马克思教育过程中的过程定义进行了分析,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的主客体关系的梳理和规律的把握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优化探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过程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41

Optimization Inquiry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al Process

QIN Yanfang

(School of Marxism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Process can render the true facts or true logic, process studies Marxist theory of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itself has a positive meaning to explore, but also for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provides a reference.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the process Marx educational process is analyzed, and the other to optimize the explor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from the grasp of the law of the main aspects of combing and object relationship Marxist theory of education process.

Key words Marxism theory educ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界定

1.1 从要素结构界定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通过相应的教育途径,参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传授教育者相应的教育内容,使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体社会化的实现过程加速提升。由此可以概括出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定要求和目标,使受教育者得到系统有效的教育,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认知,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从时间维度界定

从时间维度来看,教育活动所经历的或长或短的时间形成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纵向的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贯穿受教育者小学、中学直至研究生阶段,具有阶段性和连续相统一特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系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授,对教育对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这一过程也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的发挥。这就是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也会涵盖人的一生。

1.3 从受教育者学习和发展角度界定

从受教育者学习和发展角度来说,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学对这种学习过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学生的智力和心理也会因此得到发展。我国长期认同的观点是把教学过程看做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规范、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换言之,教育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知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即是受教育者理论知识获取实践技能提升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善的过程。

2 理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的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主义过程论的观点认为,所谓的主体性是人的实践的生成。传统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认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即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仅限于在接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影响的领域和指向上。也就是说,教育者单方面对受教育者起作用。随着教育观点的的不断创新发展,相继出现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等观点。

学者陈秉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一种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从施教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为施教的主体,学生成为施教的客体;而从受教过程中看,学生接受教育成为主体,教师则是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客体,两方面同时起影响作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主体—客体、客体—主体的转化形成一个循环的认识活动,在这个主客体关系中互为主客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施教,但是学生并非以消极或被动的状态接受教育影响,相反是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种种互动作用和影响,也成为推动教育过程发展的一股力量,并且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就是双主体说到双向互动说的一个转变。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应是双向主体互动的主客体关系,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以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朝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改进。单向的说教型的灌输不仅内容空洞,教育效果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以教育者为教育过程的唯一主体更是失去了受教育者主动和能动接受教育的重要一环。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引进新的教育方法,如运用环境、媒体、文化等形象生动并贴近生活的因素与途径进行灌输与教育,在灌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能潜移默化地习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得到思想意识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将得到丰富与发展,教育效果也会有相应程度的提升。

3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规律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规律的研究学者专家取得了一些共识,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如张耀灿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提出“保持适当张力规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等。由王礼湛、余潇枫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指出“在各种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中定向引导的规律”、“层次梯进地进行教育的规律”等。根据各种出发角度不同的规律,总结出以下三条需要遵循的规律。

3.1 双向运动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基本要素,这两者的影响和作用是互相形成,两者之间的联系也随之形成一种互动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双向互动规律,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一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运动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马克思主力理论知识是受教育者得到的教育结果。然而,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变被动接受为互动过程中的主动汲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内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程度。

3.2 协调控制规律

为使各种影响因素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同向发挥作用,需要遵循协调控制规律。这里所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是自觉影响,包括各种不同教育主体如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等的影响。在理想状况下,不同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能做出相互补充、共同强化的影响作用。但是在现实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在参差不齐的理论化水平和教育程度上,教育影响差异就会出现,不同教育主体形成的教育影响甚至会有冲突和对立的情况发生。因此,为使各种教育主体产生的教育影响能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就必须遵循协调控制规律。其二是社会思潮、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其的理解与运用也会随之发展变化,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一成不变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存在于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既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处于不平衡的环境中。为了创造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加强其积极正面的影响,抑制和消除消极的反面的影响,需要遵循协调控制规律 。

3.3 社会适应规律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使之更具有适应社会的性质,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理論本身能更通俗,具有更大的普及性,能让高校学生更愿意且容易地理解、接收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应该适应社会,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特点,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者杨发航也有相似论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向大众化的趋势发展,使之具有社会适应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对象从学生扩展到当今社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并根据整个受教育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和具有针对性的马克思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有量和质的提升,更加通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并掌握,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普及化。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使之更适应社会的重要一环。学者李楠认为马克思思想中的“生活”、“现实世界”以及“实践”等相关概念并没有明确地解释为我们现代所提出的生活世界的概念,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相关论述和解读把马克思的这些相关理论和我们说的生活世界对等起来,并且可以看出,在马克思视野中的生活世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礼湛,余潇枫.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3] 杨发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三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优化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