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人都爱雷蒙德》为例从顺应理论视角探讨言语幽默生成机制

2015-11-12 23:35:49谭金菊
关键词:言语幽默生成机制顺应论

谭金菊

摘 要:《人人都爱雷蒙德》中的言语幽默深受国内外观众喜欢。在顺应论的视角下,剧中言语幽默在语境顺应、语境关系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等四个方面得到了顺应,从全新的角度揭示言语幽默独特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顺应论;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人人都爱雷蒙德》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85-03

幽默言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方式,对于改善人际关系,缓减人们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由明显作用。对于幽默语言生成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有很多,但他们都是从语言的某个角度进行的,相对片面,并且对汉语幽默研究颇多,而对英语幽默研究存在不足。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理论,对话语分析具有较强的力度。所以本文拟以美国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的幽默言语为预料,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进行综合性探析。

一、顺应论

Verschueren[1]认为,说话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下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他之所以能够选择恰当的语言,主要在于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变异性指语言使用者在试图传达某种信息时,在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上都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协商性指交际双方选择的语言不是机械做出的,而是依据高度灵活的策略或原则进行的;顺应性是指人们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做出协商性选择,以满足交际性需要。语言只有具备了变异性和协商性,其顺应性才成为可能,所以顺应性是核心。语言顺应性要求对语言进行四个方面的考察: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适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是顺应的范围,具有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顺应的动态性指交际者随着所处的语境关系的变化顺应地与语言结构中的各语言层次相结合;适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对意义作出的不同的顺应意识反应[2]。

二、言语幽默的顺应论分析

情景喜剧需要演员在较短,利用出色的表演和幽默的话语来制造笑声,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了制造笑点,编剧们自然要选择一定的策略,幽默言语成为众多交际策略中最有效的一种。在《人人都爱雷蒙德》中,我们发现,幽默的产生在于交际者语言的使用符合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性和适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一)言语幽默对语言结构的顺应

语言结构顺应指语言的使用可以从多层次对语言进行选择,涉及到语言的任何一个结构层面,如语音、语意、词汇、句子等。在不同的结构层面,根据不同的原则和策略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活动,总是互相依赖和顺应的。在情景喜剧中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故意顺应对方话语的语言结构,使用与对方相同或相近的语言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由此产生了幽默。例如:Debra:“You know what I think is really sexy? ”Ray: “What?”Debra: “A man who does the dishes.”Ray: “No, it does nothing for me. You know what does it for me? A woman who does the dishes with another woman.”根据Austin(1982)的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说话时同时也在实施某种行为,如请求、建议、称赞等。在这个例子中,黛搏拉想让老公帮忙干家务,于是使用设问句:“知道在我看来什么才算真正性感吗?”然后接着回答:“去把盘子都洗了的男人。”很明显她想诱使老公去洗碗。雷不好直接拒绝妻子的要求,但他把妻子的要求当做是一个讨论的话题,采用了一个与其相同的句子结构:“Awoman who does the dishes with another woman.”反而建议老婆去帮婆婆洗盘子。

(二)言语幽默对语境关系的顺应

根据Verschueren的理论,语言的选择和使用除了要顺应语言结构外,还要与语境关系相互顺应。

1.对语言语境的顺应。语言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语境衔接手段的选择,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语境篇内衔接由衔接、连词、回指、对比、重复、替代等因素构成。在日常对话中交际者双方对这些手段应有相同的理解,否则会出现交叉,产生歧义,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但在现实交际中,有时交际者有意无意地利用这种歧义,从而产生幽默。在英语中,替代是用一个替代词来指语篇上下文中所出现的某一成分。使用替代既可以避免重复,又能使篇章连贯。原则上替代形成的意义应当与原成分意义保持一致,当不一致时,或影响交际,或产生幽默。例如:Ray: “oh, whats for dinner?” Debra:“ lemon chicken.” Ray: “Again?”Debra:“ What did you make? ”Ray: “Nothing.”Debra:“ Okay, you can have that and we (Debra and children) will have the lemon chicken.”雷得知晚饭还要吃柠檬鸡时感到相当失望。黛搏拉劳累一天,做出的晚餐老公还不满意,气不打一处来。为了避免正面冲突,她故意问雷煮什么菜?当得到了想要的回答什么也没有后,她巧妙地故意用“that”替换“Nothing”,假装“Nothing”是一种能吃的菜,然后建议雷吃它,而实际则是吃柠檬鸡,幽默由此产生。

2.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其中语言交际者是焦点。人们同时生活在多种世界里,包括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那么选择的语言行为应当顺应这些世界及在这些世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1)对物理世界的顺应。物理世界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五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时空因素。此外,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外表形象、身体状况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发话人的话语选择和听话人的话语理解。时间指称常常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一特点,比如时间状语“wait a minute”,从语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字面上的一分钟,其意义是相对的。在语用中,其指称义根据具体的语境而发生变化,可以空泛地理解为说话人话语结束后的短暂的不定的一段时间。时间指称语模糊不清或指称效果不强可产生幽默效果。例如:Frank:“ First I want to try something. It was someplace today I havent been in 30 years, guess where I went? ”Ray:“ (looking at his bald head) The barber. ”Frank:“ Close. 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弗蘭克说:“今天我去了一个30年都没去的地方,你猜我去了哪里?”在印象中雷自记事起他爸爸就是一个秃头,所以回答:“理发店。”却没料到是超市。在这里,弗兰克所说的30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空泛的时间概念,指的是很长一段时间。而雷是从字面来理解的,他的回答顺应了弗兰克语言的外表,也顺应了了听者的期待,所以观众发出了会意的笑声。(2)对社交世界的顺应。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场景、社会规范、宗教信仰、性别、年龄及文化等因素。由于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社会范围内进行,因此语言与社交世界的顺应无处不在。文化及其生发出来的规范和价值观,一直是语用学文献中最能反映社交世界与语言选择的关系的成分,也是最可能误解的概念之一[3]。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其对言语幽默的理解和欣赏。Debra:“You know,I think you should let your editor take a look at that.”Ray: “Why ? So everyone at work loses respect for me? Then I get fired,and you can go back to work,and I stay with the kids.No.I will not fall for that, Delilah.”弗兰克希望儿子雷把自己的作品拿给雷的编辑看能否发表,雷觉得父亲的作品太糟糕而不情愿,而黛搏拉则力劝雷拿去给他的上司看。雷认为黛搏拉这样做是想让他激怒上司遭解聘,从而自己好去上班,所以他称呼黛搏拉“Delilah”(黛利拉)。在圣经旧约中,黛利拉是参孙的情妇。她将参孙出卖给非利士人,在参孙睡觉时剪掉了他的头发,使参孙丧失了能量。雷的话语顺应了文化。熟知基督教和圣经故事的本土美国人,听出雷的话语中幽默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有一定难度。(3)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心理世界涉及交际者的心里情感因素,包括个性、动机、情感、意图等。Verschueren认为,语言互动是交际者心智与心智的交流,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顺应自己和对方心里世界的动态过程。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雷蒙德天生乐观,幽默风趣,家里一切麻烦都能在他的全力周旋下得到解决。Debra:“Do you know how many things I can find wrong with your parents ?”Ray: “Thats like asking how many rocks are there.”Debra: “How would you like if I went there and told your parents all the things I did not like about them? ” Ray: “Great, I will get the video camera.Debra:Narrow-minded, intrusive,completely insensitive, oblivious and cheap.”Ray: “OK.Now lets do my mother.”在饭店,雷为了替自己父母挽回颜面,当场指出黛搏拉父母的缺点,这使得一场饭局不欢而散。雷一回到家,黛搏拉指责雷:“你知道我能从你父母身上找出多少问题吗?”他没有替父母辩护,反而顺着老婆的话说:“就像在问那里有多少石头。”黛搏拉接着发问:“如果我到你父母那边,告诉他们所有我看不惯的事,你会怎么想?”雷又顺着说:“很好,我去拿摄象机。”黛搏拉接着抱怨:“小心眼、冒失、麻木不仁、健忘还有吝啬。”雷继续顺着老婆的话语:“好,现在说说我妈吧。”雷幽默风趣的语言顺应了黛搏拉愤怒的心情,安抚了其受伤的心,避免了一场家庭大战。

(三)顺应的动态过程

顺应的动态过程指的是语言的选择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发生、展开和结束。具体而言,语言的使用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语言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做出来的动态顺应。在交际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际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动态地不断发生选择和顺应。要了解交际动态过程,还必须考虑顺应的对象、层面、程度等因素。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考虑顺应过程,主要看交际者所选择的话语是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4]。社会学从多种角度区分社会关系的类型,从交往的密切程度上可分为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前者包括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后者包括同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选择的语言要顺应社会关系,否则会引发矛盾和冲突。Marie:“ I am all alone. Where do I go? ”Frank: “Wait a minute. What happened to me? ”Marie: “You passed away.”Frank: “What?I died? How did I die?”Marie: “Well see. The man always dies first, that is just a fact.”在使用英语的欧美国家中,衰老、贫穷、死亡、发胖等是禁忌的话题,因此在言语交际中英美人士出于礼貌原则,往往会选择回避或使用委婉语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上例中,母亲玛丽借着玩游戏的机会问儿子雷假如她孤身一人了,他们是否会让她住在他们家里。弗兰克很惊讶地问:“我怎么啦?”玛丽回答男人总是先死,雷那时已过世了。当着大活人谈论对方的生死,并且理直气壮,这不禁让人觉得荒唐可笑。但是这种话题却没有导致冲突的爆发,主要是由于玛丽选择的话题及其言语顺应了夫妻之间高度的亲密关系。

(四)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是在交际中说话人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意识程度会有所不同,有些的选择几乎是无意识、自动的,有些选择则带有明显的动机,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意识程度低的话语,听话人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时往往也是说话人传达特殊信息的时候,因此要注意区分明说和隐含的话语信息。话语意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字面意义指词典提供的词语的含义,隐含意义是说话人利用词语传达的更深层意思。前者是语义学意义,后者是说话人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义向听话人传达出来的真实意图(隐含意义)。这意味着听话人要通过字面意义结合特定的语境进行推理才能弄清其隐含话语意义,而在推导隐含意义时,听话人获得幽默感。例如:They sit down. Bernie laughs louder as the beautiful waitress walks off.Bernie:“ Oh man, look at her. If I wasnt married, you know what Id do?”Ray:“ Youd wear the same underwear every day.”本尼和雷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各自选择话语时的意识程度。本尼说:“看看她,要是我没结婚的话,你知道我要干什么吗?”本尼是有意识地想表达自己的意图,他的隐含意义是如果他没结婚的话,他会追求漂亮的女招待。雷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他:“你可以每天穿着同一条内裤。”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男人结了婚,他老婆会让他每天换内裤。在这里,由于意识程度不同,导致语境发生變化,从而影响了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而正是因为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不一致造成了幽默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喜剧中幽默言语的生成是交际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与语言结构、语境关系、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相互顺应的结果,是动态选择语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rnold, 1999.

〔2〕王莎莎.幽默语言的语境顺应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

〔3〕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沈家煊.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言语幽默生成机制顺应论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言语幽默分析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 13:31:10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11:25:43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 11:15:21
基于预设理论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言语幽默解读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言语幽默
从合作原则分析言语幽默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
考试周刊(2016年4期)2016-03-14 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