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2017-01-19 13:31许晓佳
考试周刊 2016年104期
关键词:顺应论英语写作教学

许晓佳

摘 要: 本文以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九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为语料,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剖析其出错原因,并探索如何将顺应论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 顺应论 英语写作教学 常犯错误

一、引言

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好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学中存在“蛇尾”现象。写作往往是阅读课的附属部分,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训练和课文讲解上,写作环节通常只是走个过场或布置为课后作业,学生缺少必要的写作指导和训练,从而导致学生作文中的词汇、语法错误随处可见,语篇支离破碎,不够连贯。本文从顺应理论的视角分析初中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剖析出错原因,并探索如何将顺应论应用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二、初中生写作错误类型分析

通过对合肥滨湖寿春中学九年级学生三次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归纳,笔者发现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错误:

(一)语篇结构错误

汉语重意合,是发散的思维模式,汉语的语篇是靠语言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被称为“形散而神不散”。而英语重形合,是直线式的思维模式,英语语篇的连贯取决于语言形式的各种变化、有序排列及连接词的使用。

例1: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trees can make air fresh. We must save energy such as saving water,saving electricity.

这个例子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更多的是注重意合,而忽视了英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若在原句上添加两个连接词“because”和“Whats more,”(即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because trees can make air fresh. Whats more,we must save energy such as saving water and electricity.),修改后的句子就使得语篇衔接更连贯,符合英语的表达。

(二)文化习惯错误

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内涵、表达方式等方面。如果学生不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就会写出汉语式的英语。

例2:He was born on 2000, September 10th.

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不同。在描述时间时,英语中一般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来表达,如:He was born on September 10th, 2000. 或者He was born on 10 September, 2000. 而汉语中则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表达,如:他出生在2000年9月10日。

例3:He likes drinking red tea.

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红茶”在英语中被译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

(三)词汇、固定搭配错误

由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性、词汇使用、固定搭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经常会出现词汇、固定搭配使用不当的错误。

例4: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e should by bike to school instead of by bus or by car.

上面这个句子属于词性使用错误,“by bike”是介词短语,不能充当句子的谓语,应改为: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we should go to school by bike instead of by bus or by car.

(四)句法错误

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语法结构,再加上受到汉语的影响,便会出现句法层面上的错误。

例5:Do exercise every day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

在英语中动词原形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所以应将Do exercise 改为Doing exercise。

三、顺应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顺应论是由Jef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用学理论。它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1]。这种选择能否顺利进行,则取决于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是语言的主要特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当时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地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顺应论就是以顺应性为基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写和解释语言使用现象: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凸显性。

从顺应论的视角考查学生英语写作过程,我们发现,英语写作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就是要有意识地动态地顺应语境关系、语言结构。

(一)语境关系顺应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在写作中,交际语境的顺应就是要求作者顺应交际时所处的位置、时间、社会场所、社会交际规范、文化习惯、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意图等因素[2]。语言语境即我们所说的上下文。在写作中,作者不仅要顺应交际语境,还要顺应语言语境。

1.交际语境关系顺应

根据顺应论,在写作中,要实现交际语境的顺应,作者就必须要顺应交际时所处的位置、时间、社会场所、社会交际规范、文化习惯、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意图等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很少开展专门的写作课,一般都会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和写作前加强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节日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阴历的表达法,以便学生能正确区分中西方表达的差异。

例6:Spring Festival is on January 1st of the lunar calendar while New Years Day is on January 1st.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表达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转变思维模式,从而避免中式英语,实现语境关系的顺应。

2.语言语境关系顺应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语境就是上下文,包括语境衔接、互为语境性和话语序列。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忽视篇章衔接的问题,教师应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写作方式,如:仿写、主题式写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语境中感受语篇连贯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写作策略、技巧的指导,比如:介绍First of all, Besides, Moreover, Whats more, In short等过渡词的使用。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写出顺应语境的语篇。

(二)语言结构顺应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结构的顺应体现在语言、语码、风格、话语构建的要素及话语构建的原则等方面。对于英语写作而言,语言结构的顺应是指在写作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构建成分,如:词汇、短语、句型等[3]。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尤其是阅读英文杂志或报纸,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另外,教师必须注重语言基础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其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的用法,夯实基础。目前,初中英语教材都是按话题编写的,因此,教师可以按话题线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话题词汇、短语及句型。比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个话题时,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环保词汇、短语及重要句型。

四、结语

本文基于上述学生写作错误,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两个方面探索顺应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顺应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当今的语用学,对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冠连,霍永寿译.语用学诠释/(比)维索尔伦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唐晓蓉.顺应视角下的二语写作母语负迁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4).

[3]张成莉.专业英语写作错误的顺应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2).

猜你喜欢
顺应论英语写作教学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教材分析与评价
基于顺应论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顺应研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