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化”结构研究概述

2015-11-12 23:35:49沈思芹
关键词:语法化词缀

沈思芹

摘 要:“X化”结构以其在现代汉语中较高的使用频率而颇受关注。目前对其研究主要包括“化”的语义特征、语法性质及来源,“X化”的结构特征,“X化”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研究理论框架既有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又有语法化等现代语言学理论,但在对“X化”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分歧,对其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进一步探索相关语言规律。

关键词:“X化”;“化”;语法化;词缀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0-0183-02

“X化”结构以其能产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而颇受关注,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化”的语义特征、语法性质及来源,“X化”的结构特征,“X化”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X化”的探讨尽管已经相当的细致,但仍存在较多的分歧,为此本文拟对“X化”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

一、对“化”和“X”的研究

(一)对“化”的语义特征、语法性质及来源的研究

“X化”的研究者们对结构中“化”的语义大多进行过论述,一般认为一部分“X化”中的“化”具有实语素性质,而一部分“化”则语义虚化。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虚化程度不同的“化”,它们是语言历时演变的产物。“化”缀是语言的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几乎没有异议。对于“化”的语法性质,多数研究者认为“化”具有词“尾”或词“缀”的特征,但彼此的观点不尽相同,尚无定论。

(二)对“X”的研究

有关研究主要对“X”的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X”的音节及其对结构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总的来看有关研究日趋细致。

1.“X”的语法性质。关于“X”的词类归属问题讨论得较多,目前研究发现可以进入“X化”结构的“X”的词性具有多样性,但对于其具体类别和数量看法不一。对“X”的词类,少则发现3种,即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则发现有11种,如研究发现了可以进入“X化”结构的其他词类,“X”可以是单一词类,也可以是兼类词,“X”词性的种类有逐渐泛化的趋势。较早的考察发现名词、形容词与动词3种词性的“X”词根占多数;也有其它词根,如副词“经常化”,数量词“一元化”;“X化”还可以是名词兼形容词,如“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等。相关研究还重点关注了“X”的三种主要词性,即名词、形容词及动词,分别对其内部小类、所占数量以及音节特点进行细分研究。一般认为,“X”是单一词性的词或兼类词,但也有人认为“X”不能是词,而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且“以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为主,其他词性为辅”,此外“X”还可以是英文缩写,如“MSN 化、QQ 化、IP 化”。最早出现的“X”是特定类名词,然后泛化到形容词,最后才泛化到抽象名词。

2.“X”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能进入“X化”结构的“X”的语义需要具有一定的“可延展性”;“表示存现、变化和心理属性的动词很难进入该结构,表性质的形容词组合能力最强,区别词次之,状态和不定量形容词未发现用例”。“X”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存在着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尤其是在形容词性的“X”中表现得尤为突出;“X”是变量,由于常量“化”的制约作用,“X”将要受到语音和词类的限制。

3.“X”的多角度研究。一般认为双音节“X”占优势或绝大多数。蒋玲进一步分析认为,“X”在进入“X化”结构槽的能力方面形成一个等级序列:双音节“X”>多音节的“X”>单音节的“X”>英文缩略形式的“X”,并从音节、语法、结构、类型四个方面对能进入“X化”结构的“X”进行了探讨。

二、“X化”结构研究

学者对“X化”结构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语用特点、语体色彩等进行了探讨,理论框架既有传统语法理论,也有认知语言学理论、语法化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运用有利于将“X化”结构的研究纳入统一的框架,消除研究中的一些分歧。

(一)“X化”的语法特征

关于“X化”结构的语法特征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X化”结构的词类归属、“X化”语法功能、语义特征、组合能力以及结构的来源等,其中对于其语法功能尤其是所属词类的问题分歧较大。

1.“X化”结构的词性归属。关于“X化”结构的词性归属问题,各家看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几种:(1)动词。对于“X化”具有动词性,绝大多数研究者们看法一致,如黄廖本《现代汉语》等,但也有人认为其不仅仅是动词。(2)动词、形容词与名词,如周刚(1991)等;也有的不同意把“化”缀词看作形容词,也有反对其是名词的看法,但不反对把它们看作形容词,认为它们有着形容词的特点,如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经常作定语等。(3)动词和名词。如丁声树认为:“一般地说,化是动词的记号,也可以是名词。”(4)张云秋(2002)认为,“X化”的语法功能由动词性向名词性成等级性弱化。(5)动、形、名及动形,形名,动形名等兼类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中还发现“X化”可以是动、形兼类词,形、名兼类词,还可以是区别词,动、形、名的兼类词比例相对较高。总之,在动词和形容词上的分歧较小,对能否归入名词类争议较大。分歧的存在表明原有传统的理论框架难以提供更统一、合理的解释,一些现代理论如范畴理论等在研究中的运用,对于其语法功能的复杂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2.“X化”的语法功能。研究者们发现,“X化”的语法功能非常广泛,尤其是双音节“X化”,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但因其语法功能不尽相同,“X化”充任不同句法功能的能力也不一样。此外,对于“X化”的一些特殊用法也有讨论,如构成的致使语态句的语用价值,“X化”动词的两种论旨结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使用上的不对称性等;一部分“X化”可用于“把”字句、“被”字句等。对“X化”的动词性关注较早,探讨得也最多,发现其既有一般动词的特征又有异于一般动词的特征,有关研究多在传统语法框架内展开。一般按“X化”的音节进行分类讨论,研究发现双音节的“X化”都是及物动词,可以在主谓宾式的句子中作谓语,可以带对象宾语。三音节“化”尾动词用法较为特别,其作定语与一般动词不同,可以作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能带宾语,却能用在“把”字式中。特殊用法的原因在于汉语句法要受到韵律的制约,根据普通重音指派原则,三音节动词不能带双音节宾语,但由于把字句中的宾语的提前,所以也可以使用三音节“化”动词。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运用使得“X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如张云秋认为,“化”缀动词按照由动词性向名词性的语法功能等级性弱化可分为四级,第一级的动词性最强,第四级的名词性最强,这个等级序列可看作一个非离散性的连续统。但他并不认为“X化”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兼类词,并运用范畴理论、语法化理论和名词性狀外化等理论对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做出解释。

3.“X化”结构的组合能力。路璐(2013)等认为,后缀“化”的粘附能力和构词能力很强,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它可与大多数的实词或词组组合。还可与其他词缀如“半、非、性、率、再、式”合用。从绝对数量上看,双音节名词与“化”组合占优势地位。其次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兼形容词和形容词兼动词。从语义概念上看,抽象名词与“化”的组合能力最强,其次是具体名词和专有名词;性质形容词与“化”缀的组合能力最强,区别词次之;“X化”构成的词汇词和词法词共存,构成一个多元、开放的系统。但多数“X化”未被词典收录,以词法词为主。

4.“X化”结构的来源。方梅(2011)等认为,“X化”具有强大的能产性,其结构形成动因既有语言内部因素也有语言外部因素,如语言接触,人们在运用语言时的从众心理和求承心理,以及语言本身的经济原则、仿造的手段。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研究发现,“X化”的产生根植于古代汉语,又受到近代社会发展和汉外语言接触的影响。

(二)“X化”的语义特征

较早的研究者们对“X化”动词的语义进行了分类分析,认为“化”缀词可以表示“动作结果的意义”,表示的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状态,客观上又有高低强弱的程度的差别;有的根据“化”尾词表示附加意义的方式,把它们分成“表示转变成具有某种性质状态”等五类。周刚则认为“X化”的语义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不同程度的表现,并结合形式和意义把“X化”分为三类,即含有“变化”的语义、含有“致使”的语义以及兼有前两类语义特征;认为形容词根的“X化”去掉“化”前后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都非常相似,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削弱。研究者们认为,由于“X”的单音节和双音节的不同,“X化”所含有的“动”和“变”的意义有强弱的不同。对其意义的讨论还包括“X化”的反义构成、“X化”表示性质特点义、范畴义及时空义、“X化”结构的语义经历了范畴化的过程以及“X化”与“X”相比具有独特的语体色彩及特征等观点。此外还有关于“X化”结构感情色彩与政论性语体色彩的讨论。但有的研究者认为无法对“X化”动词的语义做穷尽的分类,并认为“X化”动词有两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即[+变化]和[+方向],是否有致使的语义特征,取决于这种变化是自动还是他动。但也有的认为“X化”结构开始主要使用在目标[+实现]或将要[+实现]语境中,使成意义不突出,后来才大量用在目标[-實现]语境中,可以突出使成意义[7]。

目前学者们对“X化”结构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发掘了大量的有关语言事实,揭示了有关的语言规律。但是诸多分歧依然存在,总的来看,在对“X化”结构与其类似结构如“X法”“X式”“X性”等的横向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这些都有待于更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语言文化背景中,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刚.也议带后缀“化”的词[J].汉语学习,1991,(6):12-15.

〔2〕张云秋.“化”尾动词功能弱化的等级序列[J].中国语文,2002,(1):50-54.

〔3〕崔玉珍.“化”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辨析[J].语言科学,2004,(6):51-56.

〔4〕云汉,峻侠.小议带后缀“化”的词[J].中国语文天地,1989,(1).

〔5〕朱庆祥,方梅.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及其结构来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

〔6〕路璐.现代汉语“X化”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7〕张瑞萍.“X男/女”词族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7):30-33.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语法化词缀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小说月刊(2017年16期)2017-12-01 05:14:50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贵港方言“爹”的多功能用法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3:00:47
《汉语史论集》述评
求知导刊(2016年18期)2016-08-10 18: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