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2015-11-11 12:08乔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思想品德培养

乔花

【摘 要】参与意识,是个体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对思想品德课的参与意识,是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过程、内容、性质、形式、功能、意义的主动认识,使个体参与思品课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点,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应当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参与情景;拓展自主空间,提供参与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参与热情;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参与意识;培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点,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参与情境

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关键。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一种和谐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大胆地表现自我,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潛能。在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以及目光表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教师应放下架子,平视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坦诚交流。课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和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亲切友好、理解融洽的良好状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自觉地、热情很高地投入愉快的学习之中。

二、拓展自主空间,提供参与平台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有一定距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参与、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展示、矫正、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没有学习的快乐。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找准自身的定位,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式的指导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组织者”,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热情地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地营造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探究、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绝不是搞“一言堂”、“满堂灌”。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事实上,导致教学效果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昭示我们:培养兴趣是教师的一大重任。

四、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展示意识,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让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发现疑难是“思维的路标”,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而平淡的讲解或一看就明白的问题,会使思维疲软、兴趣减弱,冲淡教学效果。

五、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练习。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

2.课外作业多样化

思想品德课作业形式多样化:分层作业、自选作业、自己设计作业、自己设计试题、搜集资料、小论文、设计手抄报、黑板报、主题班会、辩论会等.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可进行“免作业单”的尝试,凡是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表现良好、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免必做作业一次。通过实践证明,我们推出了免作业单后,学生的劳动量下降了,可学生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倒有了提高。培养学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的主体参与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遵循学生心理发育规律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帮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加轻松有效地学习。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处于不断地创新中,一切创新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发挥其自主能动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来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思想品德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