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选择了占小学语文教学比例最大的阅读教学作为突破口。
首先,我对榆中县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二缺一多: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课堂中一问一答过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措施:整合目标、块状结构、加强训练、及时反馈。现逐一加以说明。
一、整合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有效的教学以制定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首要条件。而要制定这样的课时目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
这里的“整合”,决不是把目标简单地、机械地连接或叠加,而是要把各项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就是要选择最佳的结合点、最佳的结合方式和结合顺序。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整合。在实际教学中认知和情感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使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根据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交汇点,并作为教学中的重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或设计智能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训练中感受或领悟。
(2)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整合。这是指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各项目标之间的有机整合。这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综合性、整体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关键是要在最佳方式和最佳时机上下功夫。要尽量使每一个教学活动能起到“一箭双雕”或“一石三鸟”的作用。
(3)各级目标的整合。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六级,即总目标、年级目标、每册教材目标、单元目标、每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而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因此,必须把各级目标有机地渗透到每一课时中去。
因此,目标整合优化的过程,就是对目标进行分析、组合,使之具体化的过程,是把课时目标分解为可以操作的子目标的过程,也是使目标具体落实的过程。
二、块状结构
所谓“块状结构”,就是将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根据完成整合后目标的需要,划分为若干个较大的组块进行教学。每一个组块内部应当有明确的整合目标,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可操作的学生的训练和教师的指导,还应当有围绕目标的反馈环节。
为什么必须形成“块状结构”呢?这是因为:①整合后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一个将知识、技能、情感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目标群,因此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所以块状结构就成为完成整合目标的必然的形式。②由于整合后的目标有一定的难度,想靠一问到底、一讲到底的老方法是达不到“整合”的要求的,只有让学生自学,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才能达标,这样克服了当前小语教学讲得过多过碎的弊端,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③由于每一块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因此学生学得怎么样,可以通过必要的检测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对教学调控,保证整个教学向着预定的目标逼近。
关于块与块之间的组合也应体现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决不能是简单的拼凑。如体现“整体——部分——整体”、“尝试——指导——练习”的教学思路,或体现阅读教学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的双向心理过程等,要特别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轴来组块,学习水平应由低到高形成台阶式,前一块是后一块的基础,后一块是前一块的必然提高。还要注意块与块之间的稀衔接,做到既可分,又不机械生硬。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样的块状结构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感、层次感、立体感,既不同于过去的教学环节,也不同于按课文逐段讲解。最大的特点是按整合后的目标来划块,由于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所以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由于知识形成网络,又配合智能的训练,更便于学生记忆和形成技能,因此教学效果显著。
事实上这种块状结构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并不少见,只是有些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和自觉运用而已。随着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措施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学生的训练越来越放到重要位置,那么块状结构的趋势也必将越来越明显。
三、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然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语言”还是“科学”,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有效阅读教学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①保证训练的时间。我对平常的语文课作了调查,一般学生的读及练习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甚至更少。因此,要求每节课必须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活动时间,一般应二分之一左右。②要注意训练的质量。不注意质的过量训练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要以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为主要形式。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听觉的学习,效率只有30%;视觉通道的学习,效率为50%;而复合通道的学习,效率可达70~80%。③训练要贯穿于教学过程,要到位,要有层次。重点训练要分步实施。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特别要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和方法。④训练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参加训练。不要让学生把训练看作是负担,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气氛,以达到最佳效果。要变单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评价”模式为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拟答案,集体来评价。凡重要问题和说话训练都要在全班同学参与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同学回答。
通过以上措施,增加了学生有指向的紧张智力活动时间,促使知识的内化,提高了效率。
四、及时反馈
根据反馈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四者不可缺一。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但很快感到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对部分学生来说,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以上四项主要措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视教材、学生、教学条件等各种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选出最佳组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年来,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综合优化的过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听说读写能力普遍提高。教师也从“自在”的教学向“自为”的教学转化。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中无数。现在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讲什么,练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心中有数感到踏实。”
我也清楚地看到,我的研究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使各项措施更具操作化方面還很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很复杂的,但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