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

2015-11-10 19:43臧蓓
甘肃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技巧训练培养

臧蓓

【关键词】 中职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60—01

英语演讲是以演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以及实现职业规划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英语演讲口才在国际社会竞争和合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演讲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的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大的缺陷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述之外什么也学不到。这个心理素质的提高就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演讲活动,不论是中文的还是英语的,都应该去试一试。只有在平时多积累这样的经验,到了正式的场合才不至于怯场。

二、把英语演讲及辩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近年全国演讲比赛话题的变化趋势,尽量选择与当前社会热点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更多地关心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要给出点评,如,演讲内容、语音语调、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主要以鼓励为主。点评后,其他学生根据演讲的内容提问。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努力去听、去思考。另外,英语教学中可适当引入有明确时间限制的对抗性辩论活动,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其他环节的积极参与。

三、组织课外英语活动

采用多种口语训练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锻炼的机会,如,学生自编自演短剧节目和角色扮演,举办各种演讲及兴趣小组、开展英语文化知识竞赛、开办英语角等,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处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教学模式多样化

口语训练是演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泛读课上,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来表达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这样学生们在复述时会有章可循,不会感到吃力,也避免了死记硬背。也可以画简笔画,既简明、生动,形象,又可以边画边引导学生叙述,把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创造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平时还可以多开展朗读、阅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读英语、说英语的兴趣,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五、完善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及评分标准,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目前我校英语演讲比赛与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详细对比,无论是程序体制还是评分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一般来说,全国性的英语演讲比赛包括:定题演讲(15%)、回答问题(15%)、即兴演讲(30%)、辩论(40%)。而且演讲比赛的即兴演讲题目已扩大到时事、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参赛选手会带着在即兴演讲部分所选的题目和自己的论点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辩论部分,面对由身份、职业各异的中外人士组成的问题专家团的提问。其次,有着更大的实时互动性,更大程度考察参赛者对英语的全面应用。从以上不同之处可以看出,我校的英语比赛程序还不够完整,过于强调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辩论环节没有得到重视,对学生英语思辨能力,英语知识全面性的考察也不够。因此,要完善英语演讲比赛的程序及评分标准,为学生确定演讲能力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据可循。

就目前的中职学生课程设置和教师的配置来看,在英语演讲这方面可以肯定的说是很不充分的,这也是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在英语演讲方面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学生在演讲方面的能力,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不仅使他们多学了知识,增长了阅历,更使他们建立了一种自信,应对事情的时候会多一份镇定和从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必定是很有帮助的。

编辑:赵玉梅

猜你喜欢
技巧训练培养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训练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谈美声技巧训练中容易忽略的“三种音”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