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015-11-10 22:57林伟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条腿小棒青蛙

林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教师通过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可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至少要有两个核心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问题的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又要注意难易适度。下面笔者以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为基础,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旧知之上建构新知

以“倍的认识”为例,“倍”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定义,要在学生脑中建立“倍”概念的模型,就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倍”概念的认知基础是“几个几”“加法”和“乘法”。我在上这节课时运用了数青蛙的动画情境,将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建立了联系。

1只青蛙1张嘴,1个1;2只眼睛,1个2;4条腿,1个4。

2只青蛙2张嘴,2个1;4只眼睛,2个2;8条腿,2个4。

3只青蛙3张嘴,3个1;6只眼睛,3个2;12条腿,3个4。

4只青蛙4张嘴,4个1;8只眼睛,4个2;16条腿, 4个4。

也可以说成1的4倍;2的4倍;4的4倍。

5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

( )个1,( )个2,( )个4

1的5倍,2的( )倍,( )的( )倍

学生对“倍”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问题,“你知道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吗?”放手让学生运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自主探究,建立几何直观,展示学习成果之后继续提问,“白萝卜有10个,胡萝卜有2个,问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几倍就是在问( )是( )的几倍?”将形引向数,引领学生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顺利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从“几个几”到“几的几倍”,学生接受起来并不难,从“几的几倍”到探究“( )是( )的几倍”有一些难度,适合学生探究,是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以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为例。

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他可以怎样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快就能答出走中间的路最近,但是为什么走中间的路最近,学生只能答出“两点间直线最短”。

“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三角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也近似一个三角形,走中间的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两边的和,根据大家的判断,三角形的一条边要比两条边的和短,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探究。

1.每人随意选择三根小棒,摆一摆,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用尺子量一量三根小棒的长度,把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相加,与第三根小棒长度比较,把结果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3.观察下表结果,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

4.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释小明上学哪条路最近吗?

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了整个探究过程,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了生活中。

二、问题难易适度

探究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设置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学生通过操作、思考,能够对问题有一些发现,问题过于简单会失去探究意义,问题难度过大会挫伤学生自信心。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探究集中在“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找到转化之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样的问题有一些难度,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完成任务,适合放手让学生探究。

又如“植树问题”,主要让学生体验化繁就简的思想,学习化繁就简的方法。

例如,学生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原有问题学生探究难度过大,一般会列式为100÷5=20(棵),这样列式对不对呢?从简单问题入手开展探究,可以做如下的安排。

在总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总长15米呢?20米呢?利用学具摆一摆,并填写下表。

观察上表结果,思考填空:

1.间隔数=( )○( )

2.认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两端都栽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了自信,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就要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带着愉快和求知的心境学习数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条腿小棒青蛙
不会算账的蝉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按属性分类
小青蛙捉虫
鸡兔同笼
谁能叫醒小青蛙?
画图解题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