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摘要】 鉴赏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一种,也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境界。它是在阅读过程中渗透个体主观思想和情感体验,从而发现作品的美感因素,达到美的享受。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了语文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有人认为语文鉴赏能力是语文考评中难以量化的一个方面,即使注重了,也无法预见其效果。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13-01
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一节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还可以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语文素养。另外,语文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鉴赏能力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写作水平的高低。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激发兴趣,提供寻“美”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轻松愉快的语文活动中达到教学预想的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寻“美”活动中来,这样才能给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选好美文,丰富审美
首先,我们要明白美的定义。美,不仅限美文,还可是高尚的人格,动人的情感……好的文章就像是佳肴,让人有大块朵颐的欲望,而语文教材里面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美。另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营养”,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美”的范畴。
2.尊重个体,“放飞”审美
阅读是个性化的活动。正所谓一百个读者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应当尊重学生感知作品时的个体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鉴赏个性,激发学生的鉴赏创新。老师让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鉴赏意见,只是为学生提供方法上的借鉴,而不能把名家或教者的个人理解强加给学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
3.借助活动,促进审美
品读的过程不可能是单一的,枯燥的,还应当是与其它语文实践活动有机联系的,是异彩纷呈的,生动活泼的。因而,教者不仅要求学生用眼去看课文,还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等,让学生用耳,用嘴,用心去感知美,去发现美。
二、指导方法,培养寻“美”的能力
有人片面地认为,对文本的鉴赏只是理解几个词语,分一下段落,概括一下中心,因而一些教者或是对美仑美奂的文章进行繁琐的分析,把文章肢解得面目全非,造成学生的厌倦心理;或是没能深入理解文章的精粹,只抓住一些肤浅的东西,使得学生的感知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为避免鉴赏过程中的盲目性,教者有必要指导学生鉴赏文章的方法。我的一些尝试如下:
1.从粗处着手
一篇文章由字句章节构成,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可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领悟作家的表达方法,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所有这些,我们只能用心地品读,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如《在金色的沙滩上》一文让画家深深感动和喜欢的不是那瑰丽无比、形态万千的贝壳,而是小姑娘美好的品质。文章内容浅显,结构紧凑,因而我在教学时并没有将这篇文章剥离成几个残章断节,而是以问题“想一想,比贝壳更美的东西是什么?”下手,抽出文章脊髓,直击要害。
2.从细处品味
陆九渊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这其中的“涵泳”即是要求学生在品评时细细咀嚼,慢慢揣度。丰富广博的汉语有着独特的魅力。“推敲”一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句,正说明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因作者斟酌字词时的匠心独运和千锤百炼。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这些极富表现力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认真体会,培养学生品评的能力。学习《山行》一诗时,有学生质疑“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应为“深”,我扣住学生的这一发现,引导他们探讨到底是“生”字好还是“深”字好?学生发挥想像体会白云深处与白云生处的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人用字之精妙。
3.在比较中鉴别
在鉴赏作品中学会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思想内容、理解文章体裁、理解表达方法等。我们对作品进行比较,主要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比较,可以是文章题材、写作手法、人物变化等的比较。比如《石灰吟》和《竹石》都运用了借物咏志的写法,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相同的教法引导学生明了诗意、品悟诗情。
三、赏写结合,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那些美丽的篇章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课堂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更能陶治情操,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的鉴赏活动,是一个积累知识、学习经验的过程,能储备更多样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可以让学生在鉴赏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悟,大胆地再现“美”、创造“美”。像学习了《海上日出》,可以让学生试写下雨、日落等景观。仿照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形态、声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景物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说赏是写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写便是赏的延伸和发展,它能将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勇于实践,才能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完善自己,也才能发现更多的美。
总而言之,我们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体验和理解作品,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