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的数学课
——“梯形的面积”教学与反思

2015-11-09 05:25深圳市福田区福永街道桥头小学张玉芳
新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深圳市福田区福永街道桥头小学 张玉芳

做“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的数学课
——“梯形的面积”教学与反思

□深圳市福田区福永街道桥头小学 张玉芳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街道的数学教研员王会军老师提出,要努力做“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的数学课。也就是说要让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主动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式,让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的思考中、交流中灵动。

本学期,我在校内上了一节研讨课——五年级上册的“梯形的面积”。反思设计教学方案时的点滴想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种种表现,对如何做一节“三思”的数学课终于略有所悟。

【案例】梯形的面积。在学习“梯形的面积”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经历了数方格、把平行四边形切拼成等面积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经历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经历了把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将“新图形”转化成“旧图形”,沟通两者之间联系再求面积的经验,“转化”的思想方法在学生脑海中已有积淀。在教材编排上,“梯形的面积”一课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意在引导学生主动操作,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环节一:唤醒思想,方法诱导。

(课件出示:小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转化过程)

师:静静地看一看,你看懂了什么?

生1:1.2扩大10倍就是12,0.8扩大10倍就是8。积就是要扩大100倍。

生2: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在研究小数乘小数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3:把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会更简单,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刚才的同学说到的一个词很重要——转化。当我们要研究没有学过的知识的时候,常常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我们研究数学时会经常用到它。(板书:转化)

环节二:充分活动,积累经验。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梯形的面积,也是没有学过的。你打算怎么办?

生1:我打算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也就是说,把求梯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我打算把它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生3:我打算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同学都想一想,你打算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想好之后可以动手做一做,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合作。张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一把剪刀、三个梯形。你们可以用其中一个,也可以用两个,甚至三个。转化之后,说一说,转化后的图形的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联系。(每小组有三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

(生小组合作……拼、剪、折、移……方法在学生的操作中发现,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自信在尝试中树立)

师:刚才张老师在观察同学们转化的过程。我很欣慰。因为你们想到的办法太多了,有很多想法张老师也没有想到。谁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生1:我先量出它的高是9厘米,找出一半也就是4.5厘米,剪下来,旋转上面的小梯形,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的一半是梯形的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生2:我把梯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求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高就是梯形的高;三角形的底是下底减上底的差,高就是梯形的高。

生3:我把梯形剪成了直角梯形,然后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2就是梯形的面积。

师:你这个方法用来求直角梯形的面积倒是挺好的。直角梯形的面积和原来的梯形面积一样吗?

生3:不一样,少了两个小三角形。

师:如果把两个小三角形补上会拼成什么图形呢?

生3:我试试看。(学生在长方形的宽边那里补上两个小三角形)我发现了,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高就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是原来梯形的面积。

师:恭喜你,你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你的探索非常有价值。

(我观察到:学生想到的其余方法都是多次分割,有的甚至是不恰当的分割,不利于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成过程)

师: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我还有两种方法想向同学们汇报,你们来看看行不行?

师:我先找到右边这条腰的中点,左上角的顶点,连接起来,剪刀一挥,剪下一个(学生喊:钝角三角形);我旋转这个三角形,和剩下的图形就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孩子们,你能看出三角形和原来梯形的联系吗?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很多方法,都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以下三种方法。(课件出示)你会计算转化的图形面积吗?

生1:我算第一种,用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就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求出了梯形的面积。

师:说说算式。

生2:我算第二种,三角形的面积用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就可以了,它也是梯形的面积,不过也要先测量出上底、下底和高。

生3:我算第三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的商,不过也要先测量出上底、下底和高。

师:能想到用测量的方法是不错的,不过张老师今天不要你测量,我要把原来梯形的所有数据都告诉你们,请你们选择需要的数据来计算行吗?

生:第一个图:(4+10)×8=112(平方厘米);第二个图:(4+10)×8÷2=56(平方厘米);第三个图:(4+10)×(8÷2)=56(平方厘米)。

师:那原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56平方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转化和计算,你们觉得梯形面积的一般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我们认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呢?

生:S=(a+b)h÷2

环节三:分层练习,巩固运用。

我设计了如下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

1.怎么求下列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2.一个堤坝的横截面是一个梯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3.已知一个等腰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10厘米,高是6厘米

学生求出梯形的面积等于30平方厘米后,再提出问题,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可以分别是多少呢?课件展示,往左画最终会变成什么图?往右画最终会变什么图形?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体会极限思想。

课虽尽,意未尽,品其中成败得失,在构建“三思”的数学课堂中我做了如下的努力——

1.教师要善思善问。学源于思,教也源于思。在设计本节课时,我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在建构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要经历哪些思维过程?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体会和运用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在最近发展区内“摘果子”。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师要考虑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特点,为学生“摘果子”搭好脚手架。本节课我没有在开始就给学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的数据,让学生来转化,同时算出面积,归纳出计算过程,而是分解成了三个思维层次。第一层:只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因为没有数据的困扰,学生的思维就没有受到束缚,得以尽情发挥。学困生也能在操作中有所发现,在交流中对转化这一思想方法有较深的体会。第二层:先在没有给出数据的情境下说一说转化后的图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从方法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会盲目地用数据,然后再给出梯形的所有数据,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数据计算转化后图形的面积;因为学生要选择,思考必将更加深入。第三层:怎样计算原梯形的面积?讨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转化的经历,有了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讨论便是有理有据,头脑里建立的梯形面积公式便有血有肉,形象而且深刻。

3.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中,学生经历了想、剪、折、拼、算等过程,激起了探索知识的积极情绪,克服了尝试过程中的种种思维障碍,知难而勇进。脑、口、手并用,积累了丰富的操作活动经验,看着满黑板都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孩子们兴奋不已。智慧的学习是鲜活的,有生成、有碰撞才会有智慧的火光;智慧的学习是充分的交流、深刻的共同合作。本节课,学生操作与探索的过程都是在小组的合作中完成,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孩子们在“泳池”中尽情戏水,学会“游泳”。

4.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敢思敢想的保证。智慧的学习是自然的、民主的和平等的,智慧的学习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才华展示的。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研究氛围,用你亲切的眼神和孩子交流,用坦诚的语言和孩子沟通,用信任的态度等待孩子的发现,有时还要用请教的姿态询问孩子。让童言无忌,让孩子们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得不够完整,说得不够严谨。让学生在尝试和操作中亲自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三思”课堂,需要教师敢思、善思、有思,学生敢思、善思、有思。

猜你喜欢
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梯形填数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梯形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