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纯
“难”,这一个字,可以概括几乎所有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心声,学生写作难,教师教写作更难。
我们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索,由课内作文课向课外扩展,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六字真言,破解这个难题,这六字真言是:读、摘、写、评、悟、集。
一、读:养成读书习惯
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可以比喻为:读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地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道理人所共识,然而,学生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仍不能实现,这是当前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最大困难,视课外阅读的问题为语文课改的瓶颈,不足为过!那么,如何改变呢?
阅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的道理,语文教师可以开一个有益书目单,倡导学生到书店里,用零花钱买一本书,让学生相互交换,去读去品,这样,让学生从一本书的喜爱到众多,甚至到养成读书的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三十篇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其次,要把做人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二、摘: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我们看鲁迅、钱钟书、叶鹏等大家文章,发现他们知识非常渊博,古今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知识,丰富的素材库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可是在破万卷的同时,要做什么呢?必须对有用的素材进行摘录。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难写?因为他们的背景知识缺乏,没有自己的素材库,所以,无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所以我们课题组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精美的摘抄本,把读过的书中有用的、精彩的摘录下来。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学作诗,功夫在诗外。因此,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这才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三、写:写作的灵感在于不停地写
1.日记
每个学生必须天天写一篇日记,日记被魏书生老师称为道德长跑,这里面不仅锻炼毅力,还能锤炼思想。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写作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不仅仅是一种作业。养成动笔的习惯,他才会真正去写,才会觉得是一种快乐,比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需要,应该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到写作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2.活页作文
作文一周一篇,完全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就是活页作文。活页作文,是专门印刷的最精美作文纸,正面有1000个方格,每人每次只准发一张,要工工整整地写,要一气呵成地写,机会只有一次,时间只有两节课。活页作文纸下面和背面分别是老师的评语、同学的评语,以及自己的感悟。
3.写下水作文
每次学生写作文,教师也要写,并且每次写完之后让学生评判,语文教师一定会写文章,能发表文章最好,如果不会写文章,或者写不好文章,绝对也教不好作文。
四、评:放手给学生评改
我们课题组在作文教学中将评改方式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自评,第二是互评,第三是师评。
自评,每一个学生写完作文之后,一定要先自评,只写两点,自认为本篇作文最得意的地方和最失败的地方。不要求多,只要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互评,是一个作文小组,对本次作文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从高、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具体拟出的10条,分书写、语言、内容、思想等10个方面,每一个方面10分,合计100分。要求分项评价,每项都要书写出理由。
师评,重在鼓励和肯定,也是作文评改的重点。所以,师评重在引导,不要面面俱到,要简约而有效,简约就是要将老师从繁重的评改中解放出来。
评改方式的改革,互评是重点,自评和师评是要点。
五、悟:作文之法贵在悟道
林语堂先生说:“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变成八股。”文章无定法,但有规律,这个规律在于个人领悟。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完美的一个人物,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孙行者。要做完美之人,要成完美之事,总离不开一个悟字与一个行字。悟道与践行密不可分。作文之道的感悟,是作文的核心。作文之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文学形式的审美规范。悟道的高低,常常决定作文境界的高下。
六、集:一学期出一本文集或个人专辑
现在印书很方便,一个学期在班级中将每个学生最优秀的作文,积累起来,出一本优秀作文集。还可以让写作优秀的学生出一本专辑,让他们享受当作家出书的感觉。
学校的文学社,将优秀的作文可以推荐到社刊上。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写作的闪光点,培养自信心,激励上进。
总的来讲,我们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作文习惯包括十种:博览群书的习惯、勤做笔记的习惯、观察体验笔录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感悟总结的习惯。培养这些习惯需要“读、摘、写、评、悟、集”六字真言。学生形成作文习惯,便形成语文生活习惯,大语文教育观强调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也便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