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方庆霞,李超
(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 100031)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辨证中多属“痰浊”和“痰瘀”范畴[1],是指人体中脂肪代谢异常,表现为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等水平的异常。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饮食、酗酒、吸烟、体力活动减少、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高脂血症成为一种普遍性疾病[2]。研究证实,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均关系密切。穴位埋线是在针灸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60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12月北京市第二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按1:1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及药物组,每组30例。埋线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 19~68岁,平均年龄(42±11)岁;平均病程(18.36±3.46)个月。药物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4±9)岁;平均病程(19.54±3.9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3]的患者;②年龄 18~6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怀孕或哺乳期妇女;②其他影响血脂水平病变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③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④伴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⑤精神病患者。
①不能坚持治疗者;②未按治疗方案执行者;③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受试者;④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或病情恶化者。
取中脘、天枢、丰隆、足三里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将 3~0号医用羊肠线(由南通华利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116)剪短至1 cm等长线段,置于75%乙醇中浸泡30 min备用。取羊肠线穿进7号注射针头内,将针头刺入穴位,深约1.0~3.0 cm,提插得气后,用针芯抵住羊肠线(针芯由0.30 mm×40 mm毫针剪成平头改成),缓缓退出针管,将羊肠线留在穴内,敷无菌棉球以胶布固定。1星期埋线1次,8星期为1个疗程。
口服血脂康胶囊(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29),每次2粒,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连服8星期。
2.3.1 感染
少数患者因伤口保护不足造成感染。一般在治疗3~4 d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予局部热敷,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2.3.2 过敏
个别患者对羊肠线产生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瘙痒、红肿,或发热等反应,予抗过敏治疗,严重者停止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肝功能(ALT、AST)。
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星期、治疗8星期、治疗结束后 8星期抽取静脉血,取血后送检验科进行相关检测。
空腹12 h后(可少量饮水)取前臂静脉血;取血前应有2星期时间保持平时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取血前24 h内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取血前最好停止应用影响血脂的药物(如血脂调节药、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激素等)数天或数星期,否则应记录用药情况;一律以坐位休息5 min后取血;止血带使用不超过 1 min,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液缓缓吸入针管。
按卫生部 1998年颁发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
显效:Chol下降>20%,TG下降>40%。
有效:Chol下降达10%~20%,TG下降达20%~40%。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恶化:Chol上升≥10%,TG上升≥10%。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系统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显示,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表2显示,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星期Chol、TG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hol、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Chol、TG均有下降,且没有组间差异。埋线组治疗后8星期Chol、TG与治疗8星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8星期Chol、TG与治疗8星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治疗后8星期药物组Chol、TG升高,埋线组仍较稳定。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治疗8星期比较2)P<0.05
组别 时间 n Chol TG治疗前 30 6.87±1.02 2.34±0.77埋线组 治疗4星期 30 5.26±0.91 1.85±0.62治疗8星期 30 3.73±0.951) 0.91±0.381)治疗后8星期 30 3.84±0.88 0.98±0.45治疗前 30 6.58±0.96 2.51±0.65药物组 治疗4星期 30 5.13±0.85 1.56±0.74治疗8星期 30 4.01±1.041) 1.03±0.471)治疗后8星期 30 4.85±1.102) 1.27±0.662)
3.4.3 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埋线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及副反应发生。药物组治疗4星期后可见转氨酶升高患者。表3显示,埋线组转氨酶异常率为0%,药物组为3.3%。
表3 治疗4星期后两组转氨酶指标比较 (n)
中医学对于高脂血症的认识源于《内经》的“膏脂学说”,它属于血脉中的病变,为血中之痰浊,从中医学五脏功能来看,与人体脂质代谢最为密切的脏腑莫过于脾脏。中医学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根本。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两方面。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无以运化,内聚而生痰浊,就会造成血脂升高,故中医治痰,要立足于脾胃两经。脾胃互为表里,阴阳相合,脉气相通,经脉互相络属,功用相辅相成[4]。丰隆是胃经的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能沟通脾胃二经,故穴位埋线丰隆,可健脾化痰[5-7]。现代研究也表明[8-10],丰隆穴有良性调节血脂的相对特异性。因此,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也多选丰隆作为主穴。穴位埋线是在《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
王瑛等[11]认为穴位埋线疗法是中西医结合产物,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其机制是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物理性和生物性刺激而达到治疗作用。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 d或更长[12],形成穴位埋线治疗疾病的独特效果。研究表明穴位埋线能加快血液脂质的代谢,减少或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脂质减少[13-19]。张丽芳[20]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 LDL-C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凌云等[21]采取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 46例,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其治疗效应最长维持3个月。
本研究结果表明,埋线组总有效率为 8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 8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埋线组、药物组治疗8星期后Chol、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星期时药物组3.3%出现转氨酶升高情况,但埋线组为0。治疗结束8星期后随访时药物组指标回升,埋线组仍较稳定。综上,穴位埋线和血脂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均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与血脂康胶囊治疗本病相比,穴位埋线治疗本病优势主要体现在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且疗效持久,因此可作为长期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同时由于治疗间隔时间较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徐晓莉.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2):325-327.
[2]任路明,杨光.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C].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90-99.
[3]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38.
[4]唐寒松.针灸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的探讨[J].中国针灸,1998,18(5):51-52.
[5]贺涛,周冰,雷俊,等.二陈汤配合针刺丰隆、中脘等穴治疗痰湿内阻型眩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0):56.
[6]邓健.宣肺化痰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 52例[J].新中医,2009,41(3):69.
[7]杨丽梅,赵丽萍,于素珍.针刺丰隆穴治疗小儿痰鸣[J].内蒙古中医药,1996,(S1):185.
[8]解秸萍,李晓泓,张露芬,等.针刺不同穴位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45(5):80-83.
[9]乐薇,张红星,王琼.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J].中国康复,2015,30(1):7-9.
[10]王琼,黄浩,乐薇,等.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ABCA1、PPARα的调控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9):1245-1248.
[11]王瑛,陆晨,李东冰.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87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7-58.
[12]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60.
[13]袁俏梅.穴位埋线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9):26-28.
[14]顾亚娇,赵文霞.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影响观察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9):82-83.
[15]胡晓斌,鄢燕.穴位埋线对 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1,26(11):2266-2267.
[16]丛莘,金庆文,李莉芳,等.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21):45-46.
[17]卢意梅.穴位埋线治疗中心性肥胖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62-63.
[18]葛宝和,王晓燕,张彤,等.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血脂、胰岛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17-119.
[19]李汉源,张森,苏仁强,等.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12):8-9.
[20]张丽芳.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21]王凌云,毛红蓉.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J].中国康复,2009,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