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2015-11-08 09:06张仪美杜广中滕红丽邓娟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药线湿疹穴位

张仪美,杜广中,滕红丽,邓娟娟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250012;3.广西壮医医院,南宁 530001)

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表皮及真皮浅层急性起病的炎症性皮肤病[1]。该病具有多形性皮损,倾向渗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自觉剧烈瘙痒,病程易迁延而趋向慢性化等特征。该病若施治不当易迁延难愈,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上只能对症治疗,暂时缓解症状,本病已成为现代医学界难题之一。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笔者对急性湿疹患者应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0例入选患者为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广西壮医医院毒病科门诊明确诊断为急性湿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27)岁;病程最短 0.5 d,最长 6 d,平均(3.21±2.77)d。对照组中男 21例,女 19例;年龄20~65岁,平均(36±25)岁;病程最短 1 d,最长 5 d,平均(2.61±1.5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急性湿疹诊断标准。急性湿疹发病快,病程较短,初起时皮肤损害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症状基本为一种,间或合并出现;轻者微痒,重者痛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加剧。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中急性湿疹诊断标准,皮疹为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顶端搔破后呈明显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浆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心、肝、肾功能及精神方面无显著异常者;③年龄 18~65岁,能够配合治疗,完成疗程,数据完整者;④自愿参加此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有心、肝、肾及胃肠道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②怀孕及哺乳期妇女;③对本药过敏,或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④近2星期内服过类固醇药物,或1星期内服过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过类固醇制剂;⑤疗程中使用其他治疗湿疹的药物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数据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按《药线点灸疗法》[4]中的施灸方法操作。一般常用壮医药线Ⅱ号药线(直径0.7 mm)。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皮疹患处,避免强迫体位。根据“寒手热背肿在梅,萎肌痛延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取穴原则,先取长子穴,即选取最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顶端为穴;瘙痒诸证,先取痒处部位的穴位为主。其次再对皮疹外围的梅花穴、莲花穴及葵花穴围灸一圈。然后再点灸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膈俞、血海。

2.1.2 施术方法

一是整线,把已松散的药线搓紧;二是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 1~2 cm;三是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炭火星即可;四是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有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一穴点灸1壮即可。每日点灸1次,3次为1个疗程。

2.1.3 点灸操作注意事项[5]

点灸时局部有蚁咬样灼热感,其关键是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又迅速敏捷地将火星线头扣压向下,碰到穴位表面即行熄灭;点灸体穴时,切勿像扎针一样拿着药线将线端炭火星刺向穴位,也不能将药线炭火端平压于穴位上,前者不但容易烧伤皮肤,而且特别疼痛,后者不能令珠火集中刺激穴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灸后勿吹冷风及用水清洗。施灸后配以壮医常用外洗方,地肤子 30 g,苦参 20 g,苍术30 g,黄柏 30 g,甘草 10 g,冰片 15 g(另包),将上药除冰片外,水煎沸30 min后去渣留液,待药液凉却后将冰片溶于药液中擦洗患处,每次15 min,每日3次。

2.2 对照组

用纱布浸于3%硼酸洗液(每瓶250 mL,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883),湿敷患处,每次15 min,每日3次。

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牛羊肉、鱼虾等辛辣荤腥之物,忌烟酒,忌用力搔抓。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文献[6-7],治疗前后分别从丘疹、糜烂、渗出、结痂、瘙痒等方面进行症状积分比较,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最高累计为18分;皮损受累面积按烧伤新九分法[8],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9]。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为70%~94%。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指数为50%~69%。

无效:症状未见减轻或恶化,疗效指数<5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瘙痒、丘疹、糜烂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果表明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且治疗后瘙痒、丘疹、糜烂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详见表1。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随访2个月未复发。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4)P<0.01

组别 时间 n 瘙痒 丘疹 渗出 糜烂 结痂 皮损面积治疗组 治疗前 40 2.35±0.72 2.01±0.67 1.75±0.83 1.77±0.64 1.45±0.68 7.88±3.32治疗后 40 0.65±0.132)4) 0.12±0.202)3) 0.11±0.472) 0.54±0.131)4) 0.30±0.461) 1.55±2.172)对照组 治疗前 40 2.43±0.62 2.03±0.75 1.73±0.86 1.70±0.54 1.45±0.66 7.59±3.14治疗后 40 1.55±0.221) 1.01±0.57 0.38±0.451) 1.12±0.11 1.01±0.23 3.35±0.99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急性湿疹是常见的多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病与Ⅰ型、Ⅳ型超敏反应有关。目前认为与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相关[10],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易产生耐药性及具有较大毒副反应,安全系数低。中医学称本病为“湿疮”“浸淫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禀赋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等致风、湿、热之邪相搏,浸于肌肤所致,以湿热为主,有偏于热者,有偏于湿者[11],临床治疗常用中药内服亦或外敷,虽有一定疗效,但其症状缓解相对较慢。壮医学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该病属于壮医学“湿毒病”范畴。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解毒、消肿散结及疏通龙路、火路,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3]。急性湿疹是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感受湿毒之邪而致病,药线点灸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药线对穴位的刺激,可起到明显的局部减压和杀菌消炎作用,因而使痒痛迅速缓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增强皮肤的自身调节功能及免疫力,并通过经络传导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之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抑制菌群生长,促进皮肤上皮细胞的恢复,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12]。此外,地肤子、苦参、苍术、黄柏具有极好的解毒杀菌和燥湿止痒功效,冰片后下溶于药液,其清热消肿生肌之力更甚,且还具促药透皮吸收之功;甘草不仅可以调和诸药,而且具有清热解毒之效。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之奇效。药线点灸法与中药外洗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确切的疗效[13-16],隶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却又独具民族医学的特色。该法既可治疗身体外部病变,直接就近驱邪,又可通过体表吸收药物,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从而有效调整脏腑功能。即通于吴师机《理瀹骈文》的外治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药线点灸配合中药外洗以其药效及温热的局部刺激,通过道路(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不仅使龙路火路得以疏通,风湿邪毒得以祛散;而且增强脏腑功能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瘙痒自解,肿痛自除,病体得安。综上所述,壮医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湿疹疗程较短,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反应。虽然该疗法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观察时间及临床病例有限,并不能代表其治疗群体的广泛适宜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深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1]郭菁怡,张明.中医药治疗湿疹临床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3):240-24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147.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26.

[4]滕红丽,林辰.药线点灸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15.

[5]钟江,林辰,方刚,等.梅花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9):773-776.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9.

[7]胡一梅,艾儒棣,朱晓燕,等.鲜马齿苋治疗急性湿疹 40例[J].中医杂志,2012,53(18):1592-1593.

[8]吴波,拓江,陈孝顶,等.参卿止痒洗液治疗急性湿疹 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20(6):18-19.

[9]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第 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90.

[10]王海俊,吴晓永,刘兰.表里双解法对急性湿疹患者血清 IgE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2):47-48.

[11]宋海祯,黄莺,陈华全,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7):612-614.

[12]牙廷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外洗治疗肛门湿疹4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9):56.

[13]张喜娟,王希琳,吴乙忠,等.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28-129.

[14]韦祎,唐汉庆,李克明,等.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1):906-907.

[15]郑风云.中药外洗治疗渗出性湿疹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9.

[16]曾玉丹.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83-185.

猜你喜欢
药线湿疹穴位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硼/氧化铜延期药线燃烧性能及延期性能研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污水预处理PAC加药线失效原因分析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慢性咳嗽可否埋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