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念群
摘 要:高职学校图书馆一直处于受冷落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学校学术研究弱,降低了图书馆在人才培养中的影响;二是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然而,这造成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却给人不够高等的感觉。本文尝试通过加强高校三大要素之一的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作用,以志愿者服务为平台,建立志愿者服务的立体结构,将教师、学生和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体,走出一条高职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新路。
关键词:高职学校 图书馆 志愿者 立体结构
图书馆的本质是公益教育性,不论在“图书馆”一词前加上什么样的定语,它的公益教育性是不会消失的。基于此,我们将讨论基于高职学校图书馆的公益教育性,把公益性活动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一种图书馆活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情况。
一、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综述
有关志愿者服务的讨论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现在经历了20余年的时间。最初仅仅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例如,最早开始志愿者服务的国家图书馆、福建图书馆。受国外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启发,为顺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图书馆开始引入志愿者服务。
中国图书馆20年的志愿者服务开展历史不能说是很悠久,但是很快在公共图书馆中展开了充分讨论,在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志愿者服务的机制、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和志愿者的招募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在高校图书馆中也形成了一股热潮,主要表现为通过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改善图书馆服务,加强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二、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立体结构
1.含义
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包括高职图书馆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讨论和实践,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资源的应有作用。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立体结构,就是从高职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这一根本性质出发,在高职学校科研工作较弱、学术气氛不浓的情况下,育人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也是最需要挖掘的功能。在现有的高校图书馆功能挖掘的方式中,最能体现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就是志愿者服务了,但原有志愿者服务停留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顶多是社团活动的级别。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立体结构是把教育教学中的师生结构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引入图书馆中,使图书馆成为全校师生教育教学、自我成才的一个互动场所。与其他场所不同的是,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能够满足各类教育活动的资源,而发挥这个资源作用最欠缺的就是人,通过相互的、有层次的、内外联合的、校内外互动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让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所承载的知识流动起来,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
2.层次
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立体结构,立体是指存在上下的关系,就是一定要建立层次。在整个立体结构中,以图书馆志愿者中心为支柱,从下到上依次贯穿、连接着学生志愿团、社会志愿团和教师志愿团。社团志愿联合会作为和学生志愿团同一层级的团体,志愿服务参与形式与学生的个体志愿服务形式并行。整个志愿服务结构的运作,由处于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立体结构最上层的教师志愿团推动,教师志愿团处于整合的地位,发挥引导的作用。
三、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立体结构的实践
在高职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立体结构的具体实践运行中,各个组成部分既相互促进、彼此合作,又相对独立、自由。
1.学生志愿团
学生志愿团是最基本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群体,承担着充实一般性图书馆工作力量的作用,也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学生志愿团内,按照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不同,再细分成若干分团。例如,以图书馆日常志愿服务活动为主的读者服务志愿团,以在馆书籍、报刊整理上架为主的图书文献志愿服务团,以专业资料信息整理为主的专业图书信息志愿团等。按照不同时期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关注点的不同,可以随时调整志愿团的服务主题,以少数主持志愿活动的骨干团员为中心,其他团员采取非固定或半固定的方式,均以学生志愿者注册为基本活动资格,学生自愿选择参与其他分团的活动,根据表现晋升团员级别,最终获得组织志愿团活动的资格。
志愿团的活动或志愿分团的组建采取图书馆志愿者中心和教师志愿团指导学生申请两种方式。一般,学生要集合三人以上的联合承诺才能申请成为志愿团成员,获得高级学生志愿团成员的单独承诺,也可申请。
2.社团志愿联合会
在团委的领导下,学校有很多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在图书馆志愿者中心注册的方式,以团体的身份加入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队伍。这样就可以将该社团的成员信息导入学生志愿团的注册信息中,学生社团的成员自然就成为图书馆志愿者。社团主要的活动方式是,学生社团提出以图书馆相关内容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提交图书馆志愿服务中心,经图书馆志愿服务中心和教师志愿团的评定,决定是否开展相关活动。
社团志愿联合会也是图书馆志愿服务组织与学校广大学生联系的纽带,因为它们的覆盖面和影响面更广、更大、更直接。这样的联合也是实现图书馆馆内、馆外志愿服务活动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3.教师志愿团
教师志愿团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承担两方面志愿工作:一方面参与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志愿服务,例如,图书采编、阅读指导等;另一方面,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指导、引导和工作内容的制定等。教师志愿团的工作起到了真正把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有了教师志愿团的工作,图书馆才成了真正的教育基地。
4.社会志愿团
社会志愿团是高职学校图书馆与学校外联系的通道,也是图书馆教育引入校外资源的通道,可以使图书馆的教育实现馆内、馆外一体化,以及校内、校外有效联通。社会志愿团为图书馆繁荣教育活动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开展社会教育者的教学活动等,充实了图书馆教育活动,使图书馆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
5.图书馆志愿者中心
高职图书馆必须成立以馆长为负责人的、学校主要领导支持的、各部门领导参与的图书馆志愿者中心,全面统筹设计、管理、组织教师志愿团、学生志愿团、社团志愿联合会和社会志愿团的活动。
通过上述组织结构的建设和运作,可以充分地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功能,扭转高职院校作为高校“高而不高”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而图书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高职学校图书馆以志愿者服务立体结构为载体,支撑起高水平的高职学生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素养,让高职教育真正地“高”起来。
参考文献:
[1]祁瑞,段红.关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3).
[2]江云.基于创业教育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研究[J].艺术科技,2012(3).
[3]郭素琼.论图书馆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1(6).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