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校借鉴“艺圃”模式深化改革

2015-11-06 20:49:53杨国兵杨青
职业·下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技校

杨国兵 杨青

摘 要:借鉴我国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祯成功创办的“艺圃”典范,本文分析了当今技工学校土木建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旨在引起职教者的深刻反思,并探讨了“艺童”人人出彩的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合作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技校 “艺圃” “艺童” 人人出彩

一、技工学校溯源

1868年2月17日,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祯为了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在福建马尾船政局众多工厂内开设了“艺圃”(后人称之为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距今已147周年了)。“艺圃”出师的艺童,成就之处不仅在造船修船方面业绩突出,而且在电力电信、无线通讯、铁路交通和航空方面都成为业界的中坚和骨干,且功绩赫赫:我国的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一台蒸汽机、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以及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均出自“艺圃”,1919年还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及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辉煌的业绩显示当时我国的以产业为主导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方向和模式都是相当成功的。“艺圃”最突出的特点有:老师大多是来自欧美国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师傅、老工匠、老技师;采用双元制教学,学生一半时间在课堂学习,一半时间在工厂实习。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给职教工作者指出了明确方向:“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147年前的“艺圃”成功模式与当今习总书记倡导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有着相同之处。

二、技工学校亟待深化改革

现在技工学校的教师大都出身“科班”,要迅速转型必须走向改革的“深水区”,技工学校如没有一批“双师型”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不能养闲人,个个都应是能手。深化校企合作、互通互渗,“科班”变“鲁班”,是值得职教探索者探究的话题。

当年的“艺圃”有志向远大、奋勇争先的“艺童”,成就了后来的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今天我们要得到好的生源很难。技工学校的学生入学没有门槛,其教学管理急需技巧,必须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不能采用“一锅煮”的做法,要敢于做出大胆尝试。

土木建筑类技能训练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岗位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探讨核心课程、核心通用技能,因此必须发动职教者广泛调研,结合国家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特点探索、论证。针对未来的市场要引进“工匠”,使“艺童”成为建筑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职业技能训练费工耗时用资金,技工学校必须探讨与合作企业谋发展,为企业出资源。“双赢”是技工学校利用企业工匠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技工学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一是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激发其积极进取的愿望与动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振作起来,每人都为圆梦起航。

二是对于土木建筑类专业来说,露天、立体交叉施工现场,电击、机械打击、高处坠物等重大危险源无处不在,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尤为突出,同时忠诚、敬业、勤奋、正直以及主动性、尽职尽责、宽容、感恩、坚韧不拔、追求卓越职业品质等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三是校企合作是整合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技能型教师的师德、水平及数量是技工学校的财富。目前不少学校利用暑假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专业课教师到建筑企业锻炼,但事后要有总结体会、心得和感悟。此举必须达到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不能大批引进规模企业的能工巧匠,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企业经历、技能经验的“双师型”任课教师凝聚正能量,洋溢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是校企合作。利用技工学校资源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培训,让企业有“实惠”。如定期进行架子工、电工、焊工、防水工等特殊工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测量放线工、抹灰工、装饰工、管道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工种技术等级定级、换证培训,结合岗位积极开展施工员、劳资员、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测量员、机械员八大员培训与鉴定。面对建筑业特别是区域内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工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应是技工学校待以挖掘的重点开发区。这是校企合作的亮点也是兴奋点。当然这些培训工作必须实实在在,谨防流于形式,培而不训造成恶劣影响,终将自食其果。

五是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教师考核、奖惩条例,职称评定设置教授级正高职。强化教师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淘汰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在编教师,建立一系列技能型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积极参与省市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增加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次数,大力表彰技能获奖团体和个人,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常态化机制,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卓有成效。

四、技工学校土木“艺圃”的规划

土木类专业实训受工程项目的进度、天气、环境、地理位置和安全管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创建自己的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必要补充。学校将建筑企业的“车间”引进学校,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艺圃”当属独特的专业景观。

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可以建设砌筑工实训棚(室)、钢筋工实训棚(室)、架子工训练场地、测量放线工训练场地、电工、焊工实训棚(室)、防水工、抹灰工、装饰工、管道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实训棚(室)、制图识图实训室、造价员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室、建筑材料检测室、土工实验室、工种工序操作步骤分解多媒体教学室等等。技工学校做好艺圃场地规划,也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填充完善。工种实训按项目化课程大纲,有计划有步骤予以开展。

用实体材料建造一个小型规模的浓缩综合体“在建工程”,配以小型塔吊、脚手架、模板支撑等建筑工地特色景观,暴露房屋各个组成部分构造层次、内部结构、材料组成,标明构件类型,如各种梁(圈梁、过梁、连续梁、框架梁、深梁、墙梁、暗梁、悬臂梁、基础梁)、板(简支板、悬挑板、单向板、双向板、多跨连续板)、柱(框架柱、构造柱、异形柱、暗柱、独立柱)、墙(承重墙、填充墙、剪力墙)、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屋顶(坡屋面、平屋面)及节点(如梁板柱、节能保温屋面、墙面),标出受力特点(弯、压、拉、扭、剪、冲切)、工序做法、作用、正确和常见错误类型等等,让学生一进入“工地”就置身于实战环境,步步有学问,处处有门道。课本内容在这里得以展现,抽象化为具体,空洞变为实物。

实践教学采用艺圃这种模式极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以解决建筑工地场地狭窄、施工现场安全存在隐患、教学内容与工程进度不吻合的问题,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学校空闲场地。这样形成“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格局,必要时可直接聘请建筑企业技能“工匠”进入“学校工地”现场授课,真正做到校企资源融合运作。

五、建设“艺圃”政府应采取的举措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技工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综合指标,特别是技能培训的技师数量、艺圃基地的建设、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教学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实质性验收评估,对不能通过合格评估的学校或专业及时采取整合或停止招生措施,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真抓实干。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对技工学校一把手的办学理念、改革力度、艺圃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取得的业绩等进行认真考核,对没有能耐又没有措施的,满足现状、不思改革的领导调离岗位。寻找当今时代的“沈葆祯”,寻找技能界领军人物,带动精干职教团队,置身职教事业共同创业。

再次,给规模建筑企业分配“艺师”指标,或结成师徒制关系张榜公布,将业绩细化纳入企业年审和晋级必要条件(饮水思源);对消极敷衍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处罚,启用企业信誉平台或计入不良记录。企业管理栏目定期发布校企合作贡献突出单位和个人,与企业职工晋升晋级、职称评定业绩直接挂钩。给主动积极、实质性落实校企合作的企业和个人以奖励,甚至将进入艺圃的企业单列“艺圃专项费”纳入招投标环节计取,建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职教事业发展。

第四,必须加大加强对建筑业各类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督查力度,这实际上也是塑造地方品牌企业、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建筑管理部门必须加大规模企业各类各级技工人员持证上岗比例。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增加划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加强技工学校土木工程艺圃建设,弥补技工学校经费不足的困境,并督查专项资金的收效,让“艺圃”扎根发芽。

六、小结

“艺圃”为后人示范了职业教育成功的要素。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如日韩模式(职业能力开发)、德国模式(双元制)、美加模式(社区学院)、澳大利亚模式(TAFE培训包)或许就是我国“艺圃”的海外版。今天,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为之开辟“航道”,技工学校应该奋勇当先,相信“艺圃”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机,“艺童”定将人人出彩。

(作者单位:杨国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杨青,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技校
技校档案管理有关问题分析
山西青年(2020年8期)2020-12-08 09:20:31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职业·下旬(2019年2期)2019-05-08 03:36:42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技校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8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