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5-11-05 18:37吴贵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启发有效课堂高中数学

吴贵铎

【内容摘要】为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导研式”教学模式,分析“导研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对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提出意见。以此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课堂 导研式 思维 启发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国家一直大力推进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而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就迫在眉睫。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学生大多存在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交流讨论平台、师生之间有隔阂及启发性思维不够强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革新教学传统,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渐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整合发展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围绕知识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启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也是“导研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本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刺激学生的探究思维,以此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一、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围绕问题为教学主线,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的教学框架和认知策略,并围绕这个框架结构为学生展开课程知识点。期间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提出、解决、拓展和反思框架结构知识点,形成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宗旨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借助问题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以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其次,导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为学生积极搭建学习平台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再者,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讨论活动。以此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意见

1.合理引入问题

“导研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问题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围绕课程知识内容展开提问。问题的设置要围绕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例如学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课时。我们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设置问题为如何结合本学科所学的知识点去测量操场红旗杆的高度。这种贴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原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思考如何测量红旗杆高度时,就会结合本章所学的如何解三角形的知识。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构建讨论平台

教师在围绕知识点进行问题讨论时,提供学生学习讨论的平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讨论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特点进行分组。分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小组成员的男女比例、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均衡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问题讨论过程中互相学习、启发思维。同时,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具体任务分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配。例如本次测量红旗杆的高度,必然涉及到测量仪器和木棒。那么教师就可以全面调动各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全面参与测量方案设计。学习成绩优秀的可以负责理论方案设计及后期的计算。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负责后期的计算过程和测量过程。然后互相交流策略意见。集体讨论背景下,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思维及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3.课后反思总结、评价

课下,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总结,不断的反思自我的教学方法,以求完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操作结果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学生小组之间也要互相提出意见,整合最优方案。最后,围绕如何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否清楚如何为学生提供针对指导,如何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展教学,如何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通过怎样的载体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迁移。同时,建立班级讨论群组,学生可以及时的将问题发布到群中讨论,教师作为群主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引导和疑难问题处理。然后教师将问题统一整合,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设立小组讨论。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教师要实施个性化辅导,力求最大程度的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这种“导研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总结

综上可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针对性地提出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有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围绕知识为主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出、解决、拓展和反思框架结构知识点。通过问题导入、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等环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形成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赞民. 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0(04).

[2] 郑金才. 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4).

[3] 李敏. 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作者单位: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

猜你喜欢
启发有效课堂高中数学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