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珍候艳霞李亚珍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PGF2α、PGE2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窦桂珍候艳霞李亚珍
(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河北临西05490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原发性痛经贴敷血液流变学前列腺素
原发性痛经(PD)是妇科急症,指女性于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出现周期性剧烈疼痛的疾病,多为阵发性绞痛或钝痛,疼痛逐渐或迅速加重,历时数小时不等,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及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PD为功能性疾病,常规妇科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变[1]。PD涉及女性行经年龄各阶段,以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最为常见,发生率为30%~80%[2],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中医对PD的治疗多采用针炙、中草药口服、推拿等方法,具有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本研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观察对疼痛指数、前列腺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西医诊断符合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中PD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中PD的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证。纳入标准:符合PD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为寒凝血瘀证;年龄14~32岁,病程≥3个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治疗前1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排除标准: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月经周期紊乱;VAS评分<4分;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治疗穴位区存在皮炎、疖肿等病变者。脱落标准:未按研究方案进行治疗及统计疗效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皮肤红肿破溃、过敏等不良反应者;自行加入其他治疗方法者;失联患者。
1.2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临西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PD寒凝血瘀证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共85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治疗组43例,年龄(14.30±3.20)岁;病程(6.40±4.20)个月;VAS评分(6.38±1.34)分。对照组42例,年龄(15.20±3.30)岁;病程(6.60±3.90)个月;VAS评分(6.42±1.42)分。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和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吲哚美辛栓[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871]100 mg纳入肛门,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组方:小茴香、干姜、延胡索、赤芍、蒲黄各30 g。乏力、腰酸者加杜仲15 g;腹泻、呕吐者加法半夏15 g;腹胀、乳房胀痛者加枳实15 g。采用中药粉碎机(潍坊埃尔派粉体技术设备有限公司MZ03型)将治疗中草药研磨成细粉(200目),用40度白酒混匀调成泥状封于广口瓶中备用。取穴:神阙、中极、子宫(双)。操作方法:取药泥约5 g置于专用穴位敷贴(山东东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心,贴于所选治疗穴位上,持续8 h,每日1次。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至月经来潮3 d后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4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疼痛程度,用数字0~10代表疼痛程度,0表示无疼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记录每次月经周期疼痛的最高数值。2)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于月经来潮48 h内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泰安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HF5000)记录治疗前后全血黏度值(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黏附率的水平。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VAS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PGF2α水平、PGE2水平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V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VAS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下同。
组别时间VAS(分)PGF2α(ng/L)PGE2(ng/L)治疗组治疗前6.28±1.54(n=43)治疗后3.36±1.34*△对照组治疗前6.51±1.44 37.35±2.1526.32±2.18 27.10±2.52*△29.62±2.53*△37.63±2.3626.69±1.83(n=42)治疗后4.58±1.26*36.85±2.2626.93±1.52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时间高切低切治疗组治疗前7.22±0.759.52±1.031.85±0.1455.25±0.5347.34±12.35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n=43)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6.03±0.14*△7.35±1.32*△1.43±0.21*△7.30±0.649.56±1.151.84±0.25 40.36±0.35*△26.81±11.41*△54.37±0.2146.65±11.52(n=42)治疗后6.62±0.43*8.42±1.16*1.63±0.41*46.62±0.42*34.45±10.32*
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不仅与前列腺素(PG)、免疫调节、性激素等内分泌代谢有关,而且与生活习惯、体质、心理等因素有关,为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青春期女性生理知识较为贫乏,学习压力大致情绪紧张,喜食冷饮,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均会诱发PD,加之心理承受力弱,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加重了PD的程度和发作频率[5]。西医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抑制PG合成改善疼痛症状,采用激素类药物抑制排卵、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发挥治疗作用,近期疗效肯定但存在胃肠道反应、损害肾功能、月经周期紊乱等副作用,且远期疗效差,反复性大,患者需每个月经周期服药[6]。中医药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PD属中医学“经行腹痛”“妇人血气痛”范畴,女性行经前后,血海由满盈转为泄溢,气血由盛实转为骤虚,受寒湿外邪及素体内因的影响,或冲任气血瘀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经血不得按期畅下,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煦濡,不荣则痛。因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冲任,因寒成瘀致胞宫、冲任气血壅滞则引发为寒凝血瘀证。寒邪炽盛阻遏阳气故面色青白、肢冷畏寒,得热后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其病机为寒湿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本研究运用中医学“内病外治”的理论,结合青春期女性的特点,采用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观察VAS评分、血清前列腺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草药细末或药物提取物,与相应的辅料制成膏糊状制剂,贴敷于治疗所需的穴位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一方面利用中药发散、走窜的特点,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直达病灶,药力专一从而疗效确切;另一方面药物刺激相应穴位,药性由表至里,循经络至脏腑,从而起到疏经通络、调和阴阳、调理气血、抗御病邪的作用[7],体现了中医理论“内病外治”的特色,为中医学传统外治法的典范,具有方法简便、途径直接、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是理想的给药途径,与西医经皮给药的机理一致。尤其适合于青春期学习任务重、节奏快的青年女性。治疗所选穴位中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五脏相通,为真气往来、气血运行的枢钮,可调理冲任元阳、通达气血、行气止痛;中极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交会,任脉气血在此升至极点,可温养冲任、通运下焦、行气活血而止痛;子宫穴内临胞宫,经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要穴,可温养胞脉、调经止痛。治疗所选药物中小茴香味辛性温,可散寒止痛,辛散温通;干姜味辛性热,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延胡索性辛味苦,可辛散温通,化瘀止痛;赤芍味苦性微寒,可养营活血,散滞调经;蒲黄味甘性平,可化瘀通淋、散结止痛。乏力、腰酸者加杜仲补益气血,腹泻、呕吐者加半夏祛湿止泻,腹胀、乳房胀痛者加枳实下气除满,全方以高度白酒调和以助药力,刺激诸穴合奏活血祛瘀、散寒暖宫之功效,对因寒凝、血瘀等所导致的冷痛拒按、形寒肢冷症状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PD与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异常密切相关[1],PGE2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而PGF2α可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PD时升高的PGF2α造成血管挛缩使子宫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疼痛症状。中医理论的“瘀”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8],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对于瘀证的诊断及程度具有代表性。药理研究表明,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性激素样作用,对实验小鼠子宫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9],干姜的水提取物和挥发油、延胡索的有效成分脱氢紫堇碱、蒲黄的水提取物均具有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0-12],赤芍的有效成分赤芍总苷可降低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亦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13]。本研究表明,采用小茴香、干姜等中药穴位贴敷能调节月经期前列腺素的分泌,降低月经前PGF2α的水平,升高PGE2的水平,从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无抑制性收缩,减轻疼痛症状;同时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改善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子宫缺血缺氧状态的作用,从而改善PD疼痛症状。
研究中采用现代研磨技术将药物粉碎至200目,以高度白酒调和,以专用穴位敷贴材料固定于治疗穴位,改变了传统贴敷方法药物吸收差、生物利用率低、不易固定的缺点,促进了透皮给药治疗技术的发展。
[1]陈琼,张婷婷.原发性痛经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20):3208-3211.
[2]彭亚楠,陈超霞.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31.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7.
[4]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24-130.
[5]刘钧,王战军,高昆.青春期女生痛经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中医,2010,32(6):837,884.
[6]温欢欢,付金荣.中医外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3,45(11):75-76.
[7]张联,许小凤.中药贴敷法在痛经治疗中运用[J].中医药信息,2012,29(1):50-52.
[8]孙桂芳,王佩娟.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98-100.
[9]付起凤,张艳丽,许树军,等.小茴香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5):24-26.
[10]营大礼.干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18):1435-1436.
[11]李杏,蒋旭宏,黄小民.脱氢紫堇碱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2):2076-2078.
[12]王海波,王章元.蒲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5,24(4):318-319.
[13]陶春,宣丽颖,林琳.赤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198-201.
R245.9
A
1004-745X(2015)10-183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52
201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