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观察

2015-11-04 10:38嘉士健黄翠华雷行华嘉雁苓何继原罗斌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脊椎针刀颈椎

嘉士健黄翠华雷行华△嘉雁苓何继原罗斌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500;2.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红十字医院,四川成都611130;3.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63556064@qq.com)

针刀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观察

嘉士健1黄翠华2雷行华1△嘉雁苓3何继原1罗斌1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500;2.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红十字医院,四川成都611130;3.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明确诊断下颈椎不稳症的9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牵引针刺推拿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hite值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显率88.89%、总有效率95.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77.78%(P<0.05);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89%(P<0.05)。结论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操作方法简单、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小。

针刀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下颈椎不稳症

下颈椎不稳症又称“下颈椎失稳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颈椎、颈肌的异常应力或自身椎体、椎间盘衰退,使颈2~3椎节以下的颈段椎节结构不稳并伴有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西医常手术治疗,但易造成术后损伤和痛苦[1]。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在患病的初、中期宜采用保守治疗,后期尽量采用保守非手术治疗。笔者采用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White有关“下颈椎不稳定症”诊断标准[2]和李氏[3]有关本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制定: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如有不良的生活学习工作劳作史;肩臂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部麻木、斜方肌、提肩胛肌压痛等;White下颈椎不稳的量化诊断标准总分≥5分;颈项部僵硬不适,颈椎前屈后伸侧偏受限,下颈椎棘突有压痛,患部肩胛角有压痛、硬结,压顶、牵拉试验阳性;XCTMRI等可证实颈椎增生或颈椎间盘有衰退,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椎体间位移之和1~3 mm,并呈阶梯样改变者。或在休息位,相对矢状面位移>3.5 mm;相对矢状面成角>11°;伸屈位:矢状面位移>3.5 mm;矢状面旋转>20°。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同意治疗路径的患者。排除标准:颈椎结核、转移癌、严重脊椎风湿关节炎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颈椎有畸形愈合、融合、脊椎位移过大,脊髓明显损害的患者;不能配合完成治疗疗程、无法判断疗效者。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63556064@qq.com)

1.2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自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及成都市温江区红十字医院门诊和住院的90例明确诊断的下颈椎不稳症患者,将其按就诊顺序数字编号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9.4±10.3)岁;平均病程(8.1±0.4)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5.8±0.8)分;White值(8.7±1.7)分。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7.7±11.4)岁;平均病程(8.3±0.5)个月;视觉模拟(VAS)评分(5.7±1.1)分;White值(8.4±1.8)分。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1)针刀松解。首先审阅患者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确定阳性部位。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台上,在颈椎下段附近,主要是影像资料显示的阳性部位上的肌肉或筋膜痉挛点寻找敏感的阳性痛点,用龙胆紫标记,一般在颈椎项韧带及斜方肌颈段附近6~10个针刀点。患部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铺巾,术者戴手套,用一次性小针刀,以标记点做为进针点,刀口线与施术肌纤维走向平行垂直刺入。先纵行疏通剥离,再切口剥离5~8刀后。觉得痉挛部位缓解后。再横行铲剥,刀口紧贴骨面剥开骨突周围黏连的软组织,出针。压迫止血,术者一手压迫刀口处,另一手在颈椎下段处弹拨5~6次,最后在刀口处贴敷创可贴。每周1次,1周后还有明显症状,再行第2次针刀。每次针刀后,第2天休息1 d,第3天再做下一步治疗。以2次针刀松解为准。2)脊椎平衡手法。医者根据影像资料、临床症状,评判病情。采用“理筋、调曲、归位”的脊椎平衡手法。首先患者正坐,医者站后侧先用双手4指指腹以颈枕部开始,从上到下由中向外推颈后肌群、斜方肌、岗上肌,以透热为度,单拇指由上至下揉项韧带和颈后肌群3~5次,再单手揉拿颈后肌群2 min.,单拇指拨病变部位以酸胀感为度,又单拇指由上至下压项韧带和颈后肌群3~5次,再一手置于患者头顶部,使头略后仰,另一手多指提拿颈后肌群。待颈部放松后,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病椎两侧用力向上提拉3~5下。达到“理筋”的目的。最后一手掌拖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拖住后枕部,缓慢的用力牵引颈椎,当向上牵引到一定程度时,根据移位或成角的大小,配合小幅度的前驱、后仰手法,达到“调曲”的目的。再拨正偏歪的脊突,一手拇指尖顶住偏歪的脊突,另一手掌心置于头顶,缓慢稳妥的向偏歪侧旋转侧曲数次,达到整复颈椎关节,“归位”的作用,使紊乱不平衡的关节重回平衡状态。最后再轻柔放松颈部肌肉,使痉挛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应力得以改善,更能维持颈椎的平衡。每日1次,6次1疗程,1疗程后休息1 d,再进行下1疗程。3)颈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功能锻炼方式,如“米”字操,颈椎颈肌的抗阻训练,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选用简单、容易掌握的锻炼方法。反复练习,每次30 min,整个过程要求动作轻柔、和缓、稳健、有序进行,运动量可灵活调整,以患者不感头晕、能耐受为度。每日锻炼2次,一般安排在早起和晚睡前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针刺推拿治疗。1)牵引。患者行坐式枕颌牵引,质量4~7 kg,以患者适宜为度,时间15~20 min。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再进行下1疗程。2)针刺。患者坐位或俯卧位,选取风池、颈夹脊、颈百劳、风府、肩外腧等穴。常规消毒,根据选取的穴位选用适当的毫针针刺平补平泻,针刺完后,再上电针治疗仪。选用6805-Ⅱ电针治疗仪,连续波,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起针时,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若有沉紧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留针30 min,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再进行下1疗程。3)推拿。运用揉、推、拿等手法给予放松,一指禅、点压、弹拨等给予整理,每日1次,每次15~20 min。6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再进行下1疗程。

1.4观察内容观察记录3个疗程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疼痛停止时间,治疗疗程总时间,VAS值变化,以及3个月后复发情况。

1.5疗效标准以临床症状和VAS值、White评分变化作为评判标准。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VAS、White值评分下降程度百分比计算。痊愈:患者颈肩背部疼痛及相应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工作无影响,颈椎活动正常,VAS值、White值下降程度达100%。显效:患者颈肩背部疼痛及相应的症状基本消失但时有胀感,眩晕、麻木现象,生活工作基本无大影响,VAS值、White值下降程度达70%~100%之间。有效:患者颈背部处疼痛及相应的症状减轻,头昏感,窜痛麻木现象,生活工作有所影响,VAS值、White值下降程度达20%~70%之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或基本无改善,症状依然很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VAS值、White值下降程度≤20%或加重。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White值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hite值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White值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White值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VAS值White值治疗组治疗前5.8±0.88.7±1.7(n=45)治疗后1.2±0.4*△3.2±0.2*△对照组治疗前5.7±1.18.4±1.8(n=45)治疗后3.3±0.9*5.3±1.1*

2.2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痊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n)

2.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12.50%,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5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椎不稳症是指生理载荷下颈椎椎体之间过度活动或异常活动,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者,如果发生在颈2~3椎节以下则称为下颈椎不稳症,又称下颈椎失稳症[4]。它与腰椎不稳一样,是一种西医解剖和病因诊断,临床常见但易被忽视。本病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外因(外部载荷,即外力)和内因(内部载荷,即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颈椎椎体之间正常位置发生了改变,影响了下颈椎的稳定,出现相应的周围组织、神经、血管、脊髓等受刺激而表现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在颈椎屈伸和旋转时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局部疼痛;神经根压迫疼痛,肢体感觉障碍,或腱反射异常;甚至出现脊髓压迫刺激的症状以及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的眩晕、头昏的症状。影像学资料对本病有明确诊断价值,特别是椎体的形态、位移、角度、椎体的关联度都会有明显的证据支持。但对本病的诊断还是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或只表现交感神经紊乱症状如头昏、头痛、眩晕伴颈椎体位改变而加重的患者,更应该综合参照。只有作出清晰的诊断,明确致病的原因,才能更好的为下一步指导治疗打好良好的基础。

关于本病的治疗,除椎管狭窄和位移过大引起的脊髓损害需要手术外,一般尽早给予保守非手术治疗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潜在的神经、血管损害[5],特别是在颈性眩晕方面尤为重要[6]。笔者在多年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即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此方法医患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首先,本病的病因基础与脊椎承载的异常内外载荷,即内外应力有很大的关系。针刀松解主要减缓椎管外具有异常痉挛的肌肉,肌纤维、肌筋膜的应力,缓解变窄的椎间隙的压力,疏解软组织的慢性粘连、松动脊神经的卡压,从而血管微循环障碍得以解除。针刀松解属于微创保守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的优势。其次,利用脊椎平衡手法整复颈椎结构,通过“理筋、调曲、归位”的整理手法,尽量使颈曲恢复,脊椎平行四维平衡重建。脊椎平衡手法是在现代解剖医学的基础上,根据脊椎自身结构和本病的发病机理,在传统推拿基础上总结出的脊椎整复方法。整复归位后,脊椎的稳定性增加,而当脊柱不稳时,意味着在正常载荷下即出现了异常活动、应变和变形。只有当正常归位后,在正常生理载荷下,脊柱各结构能维持其与椎体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才不会引起脊髓或脊神经根的损伤或刺激。脊椎平衡手法在颈腰椎的治疗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7-8]。另外在疾病的治疗、恢复和保养过程中,康复医生指导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9]。一方面,在康复训练中患者自身参与了疾病的认识、知道其发病机理和保养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异常活动造成新的损害,出现新的异常载荷。

在治疗颈椎不稳症过程中,对疾病部位、程度的判断、整复手法的选择以及医患的配合都非常重要。同时对本病的治疗,综合性治疗较单一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针刀结合脊椎平衡手法,能达到治疗时间短、疾病恢复快的特点[10],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较传统牵引,推拿更省时、省力,疗效确切[11],并且得到多方面的运用,如颈性高血压的治疗[12]。

总之,针刀松解配合脊椎平衡手法康复训练治疗下颈椎不稳症操作方法简单、疗程短、见效快、复发率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王伟,林镇树,黄少英,等.非手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552-553.

[2]White AA III,Panjabi MM.The problem of clinical instability in the human spine:A systematic approach[M].In:White AA Panjabi MM,eds.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2nd ed Philadelphia:J B Lippincort,1990:227-378.

[3]李连源,王洪海,林丽.下颈椎不稳症97例临床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2005,13(3):32-33.

[4]何秋茂,田强,吴山.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8,29(4):395-396.

[5]王伟,林镇树,黄少英,等.非手术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552-553.

[6]林镇树,王伟,黄少英,等.综合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并颈性眩晕的临床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7):903-906.

[7]王海松.调整脊柱力平衡法治疗颈肩痛8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5):137-138.

[8]曹林忠,秦大平,张晓刚,等.脊柱调衡手法配合中药薰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8):20-21.

[9]崔风国,宋维,丛皎,等.颈项肌锻炼操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66-467.

[10]贺淑文,李利平,王静慧.小针刀剥离配合脊柱调衡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2):202.

[11]张国龙,杜杰,张渤静.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5):931-933.

[12]姜东升,刘胜.脊柱调衡手法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颈性高血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310-1311.

R274.3

B

1004-745X(2015)10-182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0.049

2015-01-10)

猜你喜欢
脊椎针刀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睡姿不正确也可引起脊椎弯曲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