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
从未奢望过作文教学中能收获精彩,想着的只是小心地努力呵护着学生们未泯的表达欲望。万没想到一节从失败中走过的作文课,竟能让我与精彩不期而遇,更让我幸福的是学生们跨越了作文难的门槛,“习作”变“喜作”已然不再是奢望。
本学期的第一篇作文是《观美景,写感受》,是写自然景物的一次练笔。学生们贫乏的语言积累、留心观察的缺失,让原本难写的作文变得更难。我熟知教学此类作文的难处,在备课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我才有勇气站在讲台上讲这一课。上课时,学生们对解题、明确要求、交流选材范围等一系列过程没有丝毫的畏难,都能积极参与。当我问到“谁来说说你所看见过的美景”时,孩子们的目光开始躲闪了,只有几个人试探着举起手,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了。我理解学生们此时的沉默是无话可说,我知道如果这样下去,这节课一定是失败的。我试着借助范文,开拓学生的思路。举手回答的孩子多了几个,可我还是看到了一言不发的学生们眼里的茫然与无助,我想到不能让学生去承受“无话可写,生编硬造”的愁苦,理智告诉我这节课不能继续进行了,只能以失败来结束。但想想备课时所付出的努力竟是徒劳,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掩饰着内心的失落,在即将下课的短短几分钟内我开始调整本次作文教学的策略。望见窗外金灿灿的斜阳,我想到了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于是对学生们说:“这节作文课,我们先不急着下笔写。看看窗外的阳光,我想傍晚的落日一定很美。放学后我们一起去观察日落后再写吧!”学生们如获救般一改刚才的沉默,纷纷表示赞同。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有些怀疑地问:“老师,你肯定能去吗?”
我告诉孩子们:“当然,老师陪你们一起去看,晚饭后,我们就约定在环城路的空旷地方见面吧。看看谁观察到了日落的美。”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致,天真的小脸上洋溢着不加掩饰的惊喜。我猜想这次观察活动一定能成功。
晚饭后,我如约去看日落。孩子们早早就来了,见到我都争着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美景。此时,语言表达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了课堂上的那份羞涩。我伸出食指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告诉孩子们:“大家不要争,有同学说时,我们可以在倾听中分享啊,不要惊扰了劳累一天的太阳公公。”此时天地间沐浴着太阳的金光,一种雄浑的自然之美震撼了我的心,我想孩子们也会被这种美包围着。我指着被阳光染红的云,轻声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里的云好美呀,真有些说不清像什么。”见我遇到问题了,孩子们纷纷发表高见帮我解决。一个男孩说:“那朵云像一只可爱的海龟,还像一把大笤帚,在打扫天空呢。这一定是太阳公公派来的。”我又提示孩子们:“此时的太阳好像和午间的不一样啊!”孩子们又一次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孩子说道:“是呀,阳光不那么强烈了,不过,感觉自己像被这灿烂的金黄包裹着。”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被这金色阳光包裹的何止是你呀,还有大自然的万物呢,不信,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夕阳下的万物吧。”夕阳倾泻下的光芒,真是一种极致的美。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说出了“哇,树林和草地都好美呀”。一个女孩说:“老师,我经常看这片树林,却从来没有发现如此时这样美,我都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描述了。”“如果不能表达,就尽情地来享受吧。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吧。”孩子们此时真的被调动起来了:“老师,我仿佛听到了落日下花儿的低语。”“我仿佛闻到了树林中树叶那淡淡的清香。”“我仿佛摸到了阳光的温度,暖暖的。”孩子们说得很起劲,我只是认真听着,不时地点点头。当太阳要接近地平线时,我被那放大的极致的红色、绽放的大美震撼了,感慨地说:“孩子们,记得《使至塞上》中的‘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吗?诗中所描述的也就如此景吧!美的瞬间常常不奢望永恒的眷恋,太阳要去山那边了。”孩子们开始盯着不断变化的太阳。这一次,我没有再引起话题,因为不忍惊扰周围的宁静。那轮渐渐隐去的太阳尽展的自然之美足以愉悦我们每个人的眼,净化每个人的心,此刻只需静静地享受着这自然之美。
第二天重新开始的作文课上,学生们与我交流的话多了起来,争着抢着说自己眼中的日落美景,偶尔还“语出惊人”呢!我真的惊喜于学生们如此地“活跃”。此时,作文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倾诉的方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当我让他们写草稿时,孩子们埋着头、专注地写着。沙沙的笔触声,此刻听起来是多么悦耳。看着学生们有如此的热情,我开始得意于自己陪学生一起看日落的提议。我决定等学生写完作文后,也陪着学生一起改作文。
第二节作文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篇自己正在修改的教学随笔,告诉学生纸上涂抹和字迹过密的地方是我修改时留下的痕迹,并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修改作文的好处。接着我又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最后与学生约定静下心来修改彼此的文章。我边修改自己的文章,边偷偷地看孩子们的反应,学生们都在“忙着”呢。我相信这次又做对了!交流汇报时,我先读了自己修改的文章。学生受我的鼓励,也纷纷站起来交流自己修改后的作文。看着学生们的表现,我没有像以往一样把作文草稿收上来对其进行“二次加工”,而是告诉学生修改后可以直接抄在作文本上。因为学生们从心底蹦出的语言已无须我再修改,在他们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引领下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属于自我的佳作。
批阅学生作文时,我的预想应验了。我喜不自禁地在每个本子上写着发自内心的“美言”。此时批阅作文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原来“喜作”并非奢求,只要师生牵手,践行“功夫在课外”,让作文回归表达的真实,就可以让“习作”变“喜作”。幸福之余,心底似乎有所触动,只能让不停止的反思陪着自己慢慢去领悟。
(作者单位:大庆市肇源县三站镇中心小学)
编辑/赵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