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

2015-11-02 01:39:54任军
关键词:愁绪创设情境

任军

摘 要: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求解答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之中,备享词中的人生。

关键词:愁绪;飘摇;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65-1

【设计意图】

《武陵春》借暮春之景,写出了李清照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一直以来,我在教学中抓住词眼“愁”,结合李清照人生经历,抓住“倦”“泪”“愁”,自然地引出了词人的情感变化,体会“闻道”“也拟”“只恐”的细腻心情,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之后总觉得这样的教学缺失了学生对词的个性解读,没能让学生体会诗词语言的美丽含蓄;如何才能牵动学生的心灵,触动词人内心细微的波动,赏析诗词语言具有的精炼形象?往往学生一个突发而来的疑问就会让每个人豁然开朗。

【课例呈现】

教师已进行了词的朗读教学、词义大致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到对诗词艺术特点的体会环节。

生1:老师,我觉得“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我更觉得这句中似乎有作者影子呢?

(师故作沉默一下,立刻有学生举手示意起来解答。)

生2:这句是触景生情:看到满园的惨败,由景及人,想到自己的遭遇,内心感伤啊!

生3:好像不仅仅是这样吧,我觉得作者在这句话中包含了人生的态度了。

(班级中开始有了波动,小声的议论声开始出现了。)

师:那么我们首先看看这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诗词,读完后沉思不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久之后就有了学生举手示意表示有所领会。)

生1:风雨好几天,地面上一片潮湿。一夜之间,花儿全没了,只剩下一些稀疏的叶子在那儿无精打采地飘荡。地上落花到处是,虽然尘土里还夹着香气,但是花儿全枯萎了,到处一片凌乱不堪的样子,仿佛春已从人间消逝了。风雨停了,太阳慢慢出来了,阳光撒在院子的残花败叶上。(都没有想到这位同学的想象竟然如此的生动。全班级都沉默了。)

师:这位同学描述出了怎样的景色?

生2:想象出了景色的样貌,把园中的狼藉说的很形象啊,而且还联想到春天已过了。细节写得忒好。

生3:我觉得没能将李清照的细腻心态表现出来,景还是景,没有一丝的“人味”。

师:那我们再来分析下词句中的意象,作者给了它们什么情态:风何如?花何态?

生1:狂风撕扯、雨水击打、花朵使劲地抱住枝头却摆脱不了花片纷飞、落红如雨的命运。景象极为凄惨,但是尚有残花可见,风停雨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下的痕迹只剩有泥土中散发出得淡淡地清香了。眼看着春天的影子已经被一扫而空,更无所有,满心的伤感。

师:景中有情,情深!透过这段描写,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狼藉的景象。你呢?

生2:闻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下的痕迹只剩有泥土中散发出得淡淡地清香了。”我想到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虽然是梅花,但陆游以花喻己,所以这里我觉得风和花一定别有所指!

生3:“风雨”可暗指人生遭遇: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人生迟暮。此花可是她李清照的在词中的形象啊。(这个好学生没有举手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了。)

……

(班级已经沸腾起来了,学生纷纷迸射了灵感,此起彼伏的发言充斥整间教室。)

师:说的真好!风狂花尽,一片凄清,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描绘了这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却让我们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出笔含蕴却内涵丰富:原来词人开头已将她人生格调早已看清,哪怕嘴角一丝浅淡的笑容,也是那样的苍白苦涩!或许词的美丽含蓄凝练的魅力尽于此出啊!

【我教我说】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然而观察诗词课堂教学,教学的缺情寡味让学生认知停留在记诵上了。反观我的这节课堂,一个偶发问题给了个突破口。

1.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创设问题情境,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我们老师教学,往往会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学目标,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原本就要结束的课堂,突然学生提出了有争议的问题:“风住尘香”这句中到底还有了什么?一般的情况下教师就会对景色的描写进行分析,可是师生就抓住了这个灵感,一石激起千层浪,随波而逐源,将全部的注意力转向了对词语言的赏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接下来要的只要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勾起他们的探求欲望,课堂就会群言纷飞了。

2.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紧扣“探究中心”。教师一定要能够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而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本节课围绕学生的问题以“词中何物”——“物有何情”——“情如何表现”逐步探讨。学生认真研读文本,独立自主的想象描绘,悟出了蕴涵的作者细腻的心意,也感受了诗词丰富的意境,从心里接受了词的精炼含蓄的特点,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就有了天壤之别。

3.在已形成的问题情境中,教师的善用“权威”,成就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多让学生讨论。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这节课中,教师从问题的出现后就退居幕后了,前台的论证放手给了学生,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侃侃而谈。评价用得好,才会出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课堂生成状况才来得妙。

猜你喜欢
愁绪创设情境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风起了
辽河(2021年10期)2021-11-12 04:53:58
影 子
送别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8:26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9:17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