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措施

2015-11-02 00:25陈民飞
关键词:操作策略法制观念

陈民飞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一些不良影响,以及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再加上中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犯罪现象的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将法律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就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违法犯罪的构成,以及法制观念的培养谈一谈具体的操作措施,以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现代文明人。

关键词:法制观念;操作策略;权利观念;义务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40-2

从2010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立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较好的法制环境。我国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两部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五项教育行政法规。另外,青少年加强保护和预防犯罪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姊妹法可依。这就充分说明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但传统意义的教育内容是作为对社会文化的传授、传播。说是教化育人,其实就是让人接受各种有用的知识,以期将这些知识吸收、融化,能够将其直接作用于社会,或者把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升华出新的知识,即发现和发明。因此,教育始终是注重智育的培养,是智育的一种手段,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乏有做人的品德教育,但大多是局限伦理学范畴。如今的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三者结合,将法制观念的培养明确写入《中学德育大纲》,凸显对中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重要性。笔者将法律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就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违法犯罪的构成,以及法制观念的培养谈一谈具体的操作措施,以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现代文明人。

一、中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

自1999年党的十五大,我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的基本治国方略,这意味着中国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从人治走向法治。公民法制观念作为其重要的内在驱动力,是促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和国家对中学生法制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到家庭和社会一些不良影响,以及学校法制教育的薄弱,再加上中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犯罪现象的频频发生,从而给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从主体上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控制能力脆弱,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看,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成长滞后,自制能力比较脆弱,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缺乏理性思考,一时冲动易酿成大错,走上违法犯罪,常见的违法犯罪有: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暴力性犯罪。

2.贪图享受。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种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也影响着中学生。贪图享受而走上违法犯罪,常见的有:盗窃,抢夺、诈骗等侵犯财产性犯罪。

造成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从客观上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的误区。简单、粗暴的家长制作风对中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家庭的不当教育是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的失当。现实生活中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的思潮,严重偏离教育方针,至今依然阻碍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进行,不仅不能预防减少犯罪,反而造就了一些新的法盲,使犯罪走向低龄化、智能化。法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不到位——流于形式。学校除了一位挂职的法制校长,没有一位专职的法律教师,法律教学收效甚微。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制观念的增强,依赖于社会大环境,育人与树人都需要社会给予“养料”,负面的影响不容轻视与忽视。如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腐败现象的“灰色污染”、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无不侵蚀青少年的肌体,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操作策略

1.培养民主意识,参与校园规则的制订与完善,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律意识。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学生是这一场所的主体,在校园生活中,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组织学生学习、参与校园规则的制订、自我成长的规划,学生为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划、主动参与、自我约束、由被管理者角色转化为管理者的角色,民主意识的增强,是自律的重要前提,把民主法治思想融化在学习、生活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可以每人提出要求,经过小组讨论,成为小组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增强权利意识,树立维权意识,尤其是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增强法制观念,做现代文明人,不仅有权利意识,更重要的是依法维护权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可以保护自己,防止激情犯罪悲剧的发生。在生活中常扮演的角色,如子女、学生、消费者等,他们有哪些权利,易受侵害,法律的救济途径是如何规定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才能树立法制观念的信心,从而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3.树立义务观念,做到自觉履行义务,是守法的表现,是有无法制观念的重要标志。明确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了解道德义务,而且认识到法定义务。做到每日三省,我做到了吗?如学校大门的进口写着:迎着朝阳,昂首阔步,今天我干什么?在出口出写着:踏着夕阳,低头沉思,今天我做了什么?

4.结合学校活动,了解相关规则,主动学习法律。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包括学校)不是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探究、主动了解相关的规则、程序、行为以及操作方法。

升旗仪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国旗法》,以及其中的规定,组建国旗班,配备制服,训练仪仗队,开展争当国旗手活动。主动学法,可以更好地守法,有利于依法办事,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法制观念。

5.引进专业的法律人士,进一步完善法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学校的法的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法律的内容(即合法的、违法的),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法律的本质和精神。即以主体意识为基点,以权利和平等思想为核心,以“法律至上”为准则,以对法律的信仰为终极目标的意识,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规则。这是现代法制社会中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6.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要渠道,强化法律的有关知识。必须要充分利用初中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是初中校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中学生法律素质,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围绕着以“法”为核心,做到学法、知法,使中学生形成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例如:要在极少数的初中八年级一个学期教学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校面临的困难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手段与学生实际及需要产生背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学时少与繁多的教学内容形成极大的矛盾,教师在授课时受时间的限制,难以面面俱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内容,优化组合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并穿插典型案例来讲述,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介绍较多的内容。

此外,可以联系同学们旁听法庭审判,收看法制讲座,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使校内法制教育得以延伸。比如,结合《小学生一日常规》和《交通法规》的学习,我们在学生放学沿途设立文明监督岗,学习交警文明值勤,既教育了自己,又教育了别人,增强法律知识的实践性。

在中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它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都重视法制教育,中学生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也就可以大大加快依法治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陈本亮.法制在学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法制观念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加强政治学科在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废水处理设施的监管新思路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地理“生成性教与学”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