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理解”,注重“自然生长”
——区一节优课评比的实录、评析及感悟

2015-11-02 10:39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张建华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分式教者分母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张建华

基于“三个理解”,注重“自然生长”
——区一节优课评比的实录、评析及感悟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张建华

一、背景介绍

2015年3月18日笔者有幸观摩了5节淮阴区优课比赛,划片比赛,借班上课,获评委一致好评的是开明中学的王老师这节课,上课内容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0.2分式的基本性质(1)”.这节课是基于“三个理解”、注重知识的“自然生长”的一节优课,现将课堂实录及感悟整理成文,与同行交流研讨.

二、课堂实录

环节1:复习回顾

生1:3,6.

师: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师:很好.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齐: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评析:教者理解学生,基于学生已备的“数学现实”,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式的基本性质探索提供类比的基础.这种为新知识学习服务的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称为“先行组织者”,能唤醒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方面的知识储备.

环节2:问题情境

师: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如果t h行驶s km,那么2t h行驶2s km、3t h行驶3s km、…、nt h行驶ns km,火车的速度可以分别表示为______km/h、______km/h、______km/h、_______km/h.这些分式的值相等吗?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此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环节3:探索新知

师:由4个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师:为什么?

生3:火车匀速行驶,速度相等.

生4: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数2、3或一个字母n,分式的值不变.

师:单项式是什么?

生齐:数与字母的积的式子.

师:单独一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什么?

生齐:单项式.

师:多项式是什么?

生齐:几个单项式的和.

师:什么是整式?

生齐: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师: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数2、3或一个字母n,也就是说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什么?

生齐:整式.

师:对这个整式有什么要求?

生齐:不能为0.

师:为什么?

生5:如果整式为0,分式的分母乘以0为0,从而分母无意义,所以整式不能为0.

师:刚才是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还可进行怎样的运算?

生齐:除法.

师:你能概括出什么结论?

生6: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师板书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师:你概括得太棒了!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异同点?

生7:不同点:一个是式,一个是数;相同点:一是都是乘法或除法,二是同一个不为0的数或整式.

师:说得很不错.分式的基本性质哪位同学能用式子来表示?

(教师强调C是不等于0的整式)

师:对于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我们可以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能否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评析: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者用“慢”节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并在恰当时机揭示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从分数到分式是把“数”引申到“式”,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形,即“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经历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类比”的推理能力.

环节4:应用新知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师:(1)中为什么a≠0?

师:对,a≠0是一个隐含条件.

师:(2)中为什么a≠0?

师:说得很有道理.

评析:通过让学生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表达能力.

讨论:下列等式从左到右是否成立?为什么?

(小组讨论很热烈,老师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

生10:(1)不成立,因为分式的基本性质只能是乘除法,而(1)式是加法.

生11:(2)不成立,因为乘的不是同一个整式,分子乘以a,而分母乘以b.

生12:(3)也是不成立的.

(很多学生惊讶,有的学生笑,表示怀疑生12说错了)

师:你能说说是什么道理吗?

生12:少了c≠0这个条件.所以不成立.

师:(4)呢?

生13:(4)是对的,我说不出原因.感觉和(3)不一样.

师:(4)不也没有c≠0这个条件吗?

师:大家同意生14的说法吗?

生齐:同意.

师:(3)在乘c时,c≠0是要规定的,没说c≠0,所以(3)是不成立的;而(4)在除以c时,c≠0是一个隐含条件,所以不需要规定,(4)是成立的.

评析:此讨论是教者补充的,(3)、(4)很经典.教者“理解教学”,在解题过程中教师也是放“慢”节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思考后说解法,老师在关键处作指点.特别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的是(3)、(4),“何时要规定”“何时是隐含条件”,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老师启发引导,明晰两者的区别,也培养学生谨慎的思辩的良好习惯.

巩固练习:

生15:2b,分子、分母都除以a.

生16:3ac,分子、分母都乘以c.

生17:a2+ab,分子、分母都乘以a.

(师板书a(a+b)=a2+ab)

生18:x,分子、分母都除以x.

(师板书x2+xy=x(x+y))

生19:(5)填a-b,分子分母都除以a-b.

(学生自主思考后完成,生说,师板书a2-b2=(a+b)·(a-b))

评析:(1)、(2)、(5)是教材上的练习题,(3)、(4)是补充的题目,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练习,此题组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为实现真正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供了保障,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恰当板书关键知识点如(4)、(5)的因式分解,唤醒学生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

生20:分子与分母都乘以-1.

生21:分子与分母都乘以-n.

师:分母又含“-”.

生22:分子与分母都乘以-1.

师:分母也含“-”.

评析:学生在解(1)时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很容易,但在解(2)时,用(1)的方法时,将分子中化为不含“-”,但分母中又含有“-”,这也不符合题意,教者放手让学生思考解决,静待花开.分式的变号,是一个教学难点,也可类比“”,教师却舍而不用,值得商榷.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1)

分析:(1)中的分子x的系数是1,分母1-x2的项有1、-x2,1的次数是0,1=1·x0(师特别地板书了),-x2的次数是2,最高次项是-x2,要将-x2的系数-1变成“正”.

评析: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较多时间,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及时指导解题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其克服困难.但有关“1的次数是0”,师特别地板书“”,此说法欠妥.

环节5:课堂小结

生25: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它的应用.

生26:注意乘以或除以的整式不能为0.

生27:注意隐含条件和特别规定的区别.

……

师: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数学思想,学习分式时类比分数去学习.

评析: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环节6:布置作业

三、几点感悟

1.加强过程教学策略

在“分式的基本性质”知识形成过程中,教者用“慢”节奏教学,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和应用,从而获得知识.概念、性质的学习绝对不是简单的告知“结论”,而是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教者能关注思想方法(如“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回归,注重分数与分式知识的内在联系,关注数学教学规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理性,在“冰冷的美丽”的背后有着“火热的思考”.这也就是“三个理解”吧.

2.“教”是为“学”服务

教学的目的是“不教而会学”.本节课围绕“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其对分式变形”自然展开,例题难度不大,但具有代表性,精讲精练,用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将“类比”的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教师之道在于“调”,学生之道在于“悟”,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知识、方法由学生自己悟出来,这才是有效的教学.

3.设计铺垫,重视学生的思维参与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与点拨为辅的方式进行,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体验,虽然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新知识建构过程中,难以期望学生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铺路”,让学生“行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知的建构者.

1.吴粉连.关于分式运算的教学思考——由学生分式化简题的订正说起[J].中学数学(下),2014(11).

2.高峰.参与过程设计,优化学习策略——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5(1).

3.何明.追求逻辑连贯、生长自然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5(3).Z

猜你喜欢
分式教者分母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分式”易错题
“分式”单元测试题
『分式』易错点警示
如何认识分式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