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 “学·导·用” 教学模式中“导”的策略

2015-11-01 17:16赖桂林
教育界·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激趣语文阅读

赖桂林

【摘 要】“学·导·用”教学模式包含 “目标引学——前置先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 四个环节,其中教师的“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语文阅读 “学·导·用” 教学模式中“导”的策略為:目标引学——激趣,旨在引导乐读;前置先学——夯基,力在引导通读;释疑导学——促思,重在引导品读;运用活学——拓写,贵在引导践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     激趣      夯基      促思      拓写

自2014年起,我县倡导中小学课程开展“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学·导·用”教学模式包含 “目标引学——前置先学——释疑导学——运用活学” 四个环节,其中教师的“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既决定着学生“学”的过程、方式与效益,又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用”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导”是“学·导·用”教学改革的聚焦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 “导”的策略是什么?本文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就语文阅读 “学·导·用” 教学模式各环节中的“导”的策略,谈谈个人认识。

一、目标引学——激趣,旨在引导乐读

“目标引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启动阶段,解决“为什么学”与“学什么”的问题。前者属于学习情感倾向问题,后者属于学习目标或学习动机问题。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指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是学习方向的指南,它是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如果没有学习目标,那么他的学习活动行为就像没有生活目标的流浪汉,居无定所,行无定迹。兴趣是学生“我喜欢”的情感倾向,是学生“为什么学”的内在需求。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什么”的行动指南,而这种“我喜欢”的情感倾向与明确“学什么”的行动指南决定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行为态度,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技能的形成。因此,对于文本阅读教学,如何在目标引学中诱发学生的乐读心理,它是教师“导”的基点。

目标引学中的“激趣”策略,它包含两个要点:一是要展示学习目标,二是要含有诱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具体的做法是设计精彩的课题导入,诸如科学常识、经典故事、有趣新闻、奇妙实验等,形式不一。

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学习目标主要有多个,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渗透在后面的学习环节,因此目标引学主要是突出重点目标或难点目标。认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是本文的重点目标,而领悟伽利略逻辑思维方法与科学实验方法是本文的难点目标。据此,本文的目标引学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题导入:

你是否见过体温计、摆钟、望远镜?谁发明的?是伽利略发明的。伽利略是意大利16世纪著名的科学家,他是现在科学课程与物理课程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是公元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权威,他的话就是真理,谁都不敢反对。在本文中,伽利略用怎样的说理方法并通过怎样的事实来论证亚里士多德的什么错误观点?

上面的课题导入中,伽利略的科学发明与科学贡献可以使学生产生对伽利略的崇敬之情,同时又能诱发学生急于了解这位科学家勇于挑战学术权威的思维与智慧而萌发求知兴趣,融诱发学习心理与展示学习目标为一体,既蕴含着情感目标的构建,又注意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

二、前置先学——夯基,力在引导通读

“前置先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中学的起步阶段,主要为“自主独学”或“合作自学”两种方式,虽然“自学”是该阶段的学习活动特征,但它不能脱离教师的“自学指导”。 “前置先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同时发展自己的阅读基本能力,即能通读文本并明确文意,掌握文中有关的生字和新词。“自学指导”的重心是力在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即注重实施“夯基”策略。对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的自学,通常可以以任务或提出问题的形式在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

1.字词辨析:找出文中的多音字,正确的读法是什么?本文有哪些生字和生词,查字典后再组词或造句,要求与课文内容不同,甚至可以更具体。如让学生辨析“辨、辩、辫”的字意并组词,辨析“固执——执着、妄为——妄想”等相近词组的用法并造句。再如“磅”的单位来源以及与国际单位千克的换算等某种知识性问题,都是学生在自学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进理解:①文中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来叙述这个观点。②伽利略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③读书时期,同学们称伽利略是“辩论家”,文中哪些描述体现了他的辩论思维?④伽利略通过什么事实来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⑤“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事实说明了怎样的自然规律?⑥冲破迷信需要勇气,战胜权威更依赖于智慧的行为,文中哪些描述体现了伽利略无畏的勇气?哪些描述体现了伽利略智慧的行为?

上面的自学指导,都是围绕文本中的字、词、句、篇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来促进学生领悟文本的主题思想与语言表达艺术与效果。随着这样带着问题的阅读与思考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技能必然会得到提升。“夯基”,就是夯实学生较好地领悟或理解文本字、词、句、篇的基本能力。

三、释疑导学——促思,重在引导品读

“释疑导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中学的深化阶段。“前置先学”仅是促进学生通读文本并理解文本大意,而“释疑导学”则是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深意。“疑”,这里指蕴含在文本中的深层次疑问,它可能是对文本观点的不同诠释,也可能是文本在行文风格方面的某种艺术特点,又可能是文本对某种科学思想与方法的暗示,还可以是文本对某种价值观的倡导。品读,就是指读者辨析并领悟文本潜在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辨析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所谓多元解读,就是指读者从文本思想、历史背景、作者情感、读者感受等多角度来解读文本。从教师“导”的行为来说,就是提出一些释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这就是“释疑导学”中的“促思”策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其主题是赞颂伽利略不畏权威勇于探求真理的科学品质,然而本文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却在科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力越大,运动就越快。文本中“球越重下落就越快”的说法就是这种观点的具体描述。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在科学发展史上统治了近千年,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发展,正是伽利略的“铁球实验”的问世,才彻底否定了这个观点,不仅使“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研究得以突破,而且“实验”也开始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开启了一种新思路,这就是伽利略获“科学之父”赞誉的缘由。另外,伽利略的科学思维方法也为近代科学思维方法开辟了先河,文本中的“归谬思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据此,为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这些深刻内涵,在“释疑导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出下列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1.伽利略运用“归谬思维”论证了“球越重下落就越快”的错误说法,试问“归谬思维”论证方法具有怎样的说理特点?

2.先介绍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观点及其相关历史背景,再阐述伽利略“铁球实验”的当时意义,并介绍该实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你对科学家的研究贡献具有怎样的认识?

3.伽利略运用“归谬思维”方法已经论证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为什么伽利略还要做实验?科学探究的程序或过程包含哪些必要环节?

显然,这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释疑导学”,既依据文本又超越文本,不仅突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又渗透着科学素质的培养。

四、运用活学——拓写,贵在引导践读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中“学以致用”的内化阶段,也是课程学习活动是否进入最高境界的标志。语文素养的形成途径无非两种,一是“以读促写”,二是“以写促读”,其中经历写的训练是学好语文的唯一途径。所谓践读,就是指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实践训练。“运用活学”,就是指学生在写的实践中,借助文本的思想、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新思想或新观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因而导致了学生写作能力的缓慢提升,这也正是语文教学倡导“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所在。

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活学”,通常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展运用拓展的写作训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在思想教育方面,它倡导学生要树立“不迷信权威并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在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它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并领悟科学论证的思维与方法。因此,“运用活学”的拓写,就是引导学生写与文本内容相关或相近的短文。针对文本的思想教育目标,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写“我认识的伽利略”“权威谬论的危害”“读书不盲从书言”的文题。拓写“我认识的伽利略”,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伽利略的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并领悟其科学思维方法;拓写“权威谬论的危害”,可以使学生树立大胆质疑的意识与挑战权威的勇氣;拓写“读书不盲从书言”, 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学会理性思维。针对文本对科学素养培养目标,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写“事实是真理的根基”“斜面越陡,铜球在上面运动的时间越短”的小论文。通过“事实是真理的根基”一文的写作,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尝试“斜面越陡,铜球在上面运动的时间越短”的论证训练,它可以促进学生借助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倘若学生会选择“处在水平面的球不会运动”和“竖直斜面对球无任何阻碍则落下时间最短”这两种特殊情形来归纳论题结论,那么这就是文本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活用,伽利略采用“归谬思维”方式来论证,而学生却采用“极端思维”来论证。

“运用活学”中的拓写训练,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延伸到课外。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效地“导”,首先在于教师对文本内涵的透彻把握,不仅要认真研究文本,更要广泛地搜集与研究与文本相关的素材与资料。其次是要贯彻好三个教学原则,一是“以生为本”,所有“导”的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二是“以学定教”,即关注课堂生成,适时点拨并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不为完成任务而教学;三是“以写促读”,实施拓写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顺元.导学论:实践新课程的指导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激趣语文阅读
低年级语文课堂“激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