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明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林春明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1)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政府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不够以及行业企业履行的义务不到位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必要从完善职教集团内部机制、加大政府部门统筹力度以及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发展对策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形式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合作发展为主线,走产学研和集团化办学道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这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集团化办学推进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逐渐重视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迅速,这对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1]。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集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表现出不同特征。从组成特色来看,有中高职联合的结构性集团,有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区域性集团,有依靠学校办学特色和行业背景、与相关企业组建的专业性集团,也有在组建原则上比较宽松的混合式集团。在组建方式上,有依靠行政命令和国家投资的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集团,也有自愿组成、对口合作或广泛参与的集团。这些具有一定规模和形态的集团在类型上基本囊括了目前成立的各种类型的集团,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的职业教育向整合、集约方向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试图建立新型的产教联系、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全国30个省(市)建立了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覆盖了50%的中职学校和80%的高职院校,其中浙江、四川、湖南、河南、江苏等省(市)的职业教育集团均在20个以上(见表1),以浙江省最多,共有职业教育集团45个。
表1 全国部分省(市)职业教育集团分布情况
2.1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集团化办学,成员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行资源共享,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实现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相互融通、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一是有利于实现师资队伍资源的流动、共享。职业院校聘请集团内行业企业专家、一线骨干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而职业院校也可以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集团企业挂职锻炼、进修学习。
二是有利于实现校际间办学资源的共享。中高职院校之间可以在招生改革、对口升学、人才需求调研、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实现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学报学刊等短缺资源的共享,共同联手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是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事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开展校院、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实现职业资格鉴定、在岗培训、技能考核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介教育和管理经验,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2.2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促进专业建设。集团董事会或理事会可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集团内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调整专业结构布局,避免了集团内院校之间专业的重复建设和部分专业招生计划过剩。
二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院校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培养或举办“1+1+1”模式校企合作基地班等,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也让企业能从职业院校优先引进优质毕业生,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有利格局。
三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主导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如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单元等,专业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性、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课程考核多元化,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是促进教学管理、招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开展单独招生、免试推荐入学等招生改革,实施“3+2”培养模式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集团内的中高等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监控、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如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闽东医学职业教育集团,其与宁德市卫生局签订了基层急需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开展了中职生推荐免试入读高职院校招生改革、举办了“3+ 2”中高职教育融通改革试点等,为福建宁德地区基层培养急需的医药卫生人才,使其为区域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由于大多职教集团成立时间较短,处于探索发展时期,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培训等方面优势不突出,再加上宣传的力度不够等,使得职教集团社会认可度较低,成效彰显不够,问题不少。
3.1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职教集团管理机制不完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部分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形式为松散型,虽成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制订了集团章程,规划了发展目标,但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关系不够密切,互利共赢目的较为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限,对于集团成员单位约束力不大,导致职教集团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2]。此外,职教集团看似成员单位较多,但真正发挥其功能、纳入集团管理范围的只是部分,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动力和活力,缺乏激励措施。二是集团化法人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部分省(市)开始探索开展职业教育集团法人制试点工作,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培育建设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股份制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产权、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发展。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职业教育集团的法人身份问题。目前的职业教育集团除了在一个主管部门或行业隶属下的职业院校构成的紧密型集团比较容易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外,大部分通过与企业或与外区域职业学校联合组成的集团在建立法人治理机制上面临诸多问题,在发展中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集团稳定性和紧密度的局限、权利的局限、责任的局限等。
3.2政府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政府的地位和角色处在一种不稳定的或摇摆的状态之中,政府对集团的管理和指导方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这是政府职能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根本原因。首先,政府部门一般给予职业教育集团实质性的支持较少,在统筹集团内资源、引导调控集团发展目标等方面缺乏针对性,特别是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建设不够。其次,较多的职业教育集团正处在探索与发展阶段,政府部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缺乏专项经费支持或专项补偿,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引导行业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相关政策力度不够。
3.3行业企业履行的义务不到位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集团化办学成员单位内开办的校企合作基地班还不多,大多数职业院校仍停留在与企业一般的交流合作,没有具体项目驱动。职业教育集团一般都是以职业院校为单一的牵头单位组建成立,并担任理事长单位,使得职教集团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例如职教集团董事会或理事会在制订集团发展目标、具体方案时,不可避免地从院校的发展出发,没有真正从行业企业的需求角度考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导致行业企业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路子,促进职业教育集团持续科学发展,需要从职教集团本身、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3个层面思考,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4.1完善职教集团内部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职教集团本身应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集团董事会或理事会要切实发挥决策和协调作用,把握好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加入集团的准入制度,以签订协议或备忘录等方式明确职业教育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定期召开董事会(或理事会)会议、专题工作例会等,让集团成员都能对集团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尽职尽责。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是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应该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在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教育监控、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师资等方面实行统筹管理和协调,调动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建立资源共享库,职业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情况统一备案,根据集团成员之间签订的协议,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做到优先、优惠、有偿使用,使得集团成员之间的人、财、物和信息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3]。
4.2加大政府部门统筹力度,提供政策保障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角色至关重要[4]。从政府的地位和角色来看,对集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支持,有力的政策支持是对集团化发展,尤其是发展初期和雏形的集团来说尤为重要。集团的调控能力、办学自主权、集团内部成员的多元利益需求和集团面临的众多制约因素都需要政府的统筹和协调。
首先,政府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法律法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出台职业教育集团法人身份的认定政策。
其次,适当扩大集团的办学自主权,在招生改革、办学规模、中高职教育衔接、高职本科教育融通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再次,在财政政策和投入上予以倾斜,如在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职业教育集团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通过专项补贴、税收优惠减免、制度保障等多种手段,如使用企业设备场地的补偿政策、实习学生和带教教师的岗位补贴政策、教育培训费自主管理政策等,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积极性。
最后,设立支持职教集团发展的专项经费或教育基金,对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有成就或者取得突出贡献的职教集团或集团成员单位予以奖励。
4.3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热情,实现合作共赢
集团发展的重点目标是重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从世界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来看,政府如何调动行业企业投入职业教育、如何帮助行业企业在集团化办学中获益、如何使得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化,这些对职教集团化办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5]。企业加入教育集团,一般有以下一些利益考虑:能得到一批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能为企业培训员工;能将企业的富余资源用于教育,以收取一定的租金,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等。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根据企业的这些利益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才能调动其积极性。
首先,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集团至关重要的成员单位,应该进入集团内部决策层,参与制订集团发展目标、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等;主导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宏观决策,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开发和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6]。
其次,通过为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实习实训基地、职业培训,接收毕业生等,既可以让企业取得相应的收益,又可以解决职业院校教学实训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因此,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将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使我国的职业院校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1]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周丙洋.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简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13.
[3]孙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0):62-66.
[4]匡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3):38-43.
[5]郭苏华.论职教集团发展的核心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13-15.
[6]崔永华,张凯,聂瑞睿.职教集团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0-32.
G40-03
A
1671-1246(2015)20-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