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霞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阜宁 224400)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
唐 霞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阜宁 224400)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HAMD与CS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显著低于观察组82.35%,在两组CSS评分降低基础上,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尼莫地平;艾司西酞普兰;抑郁;脑卒中
脑卒中为神经科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后易造成失语、偏瘫与认知、情感等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为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属于情感类障碍,不仅加重患者躯体症状,而且使患者精神备受折磨,增加脑卒中致残率及病死率,不利于早日康复,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1-2]。本研究通过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该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与MRI确诊,排除癫痫病史者与对药物过敏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8∶23,年龄26~63岁,平均(45.25 ±7.16)岁,病程1~14 d,平均(4.50±1.25)d;观察组男女比例26∶25,年龄27~63岁,平均(45.26±7.18)岁,病程1~15 d,平均(4.51± 1.26)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血脂、血压控制等常规性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H20130106,10毫克/片)治疗,10 mg/d初始剂量,1周后按照患者病情与耐药情况逐步加大剂量,但不超过20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H20043915,30毫克/片)治疗,3次/天,30毫克/次,两组连续治疗6周,开始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参照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对患者抗抑郁疗效进行判断,减分率=(HAMD治疗前评分-HAMD治疗后评分)/HAMD治疗前评分×100%,若HAMD减分率≥75%为基本治愈;HAMD减分率≥50%为显效;HAMD减分率≥25%为有效;HAMD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参照C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判断,介于0~45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成反比[4]。采用TESS(不良反应量表)对安全性进行评定,主要包含体征、检查指标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值与安全性成反比[5]。
1.4统计学处理:对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疗效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35%,比对照组58.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情况[(),n=51]
表1 两组疗效情况[(),n=5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对照组 6(11.76) 11(21.57) 13(25.49) 21(41.18) 28(58.82)观察组 13(25.49)17(33.33)a 12(23.53) 9(17.65)a 42(82.35)a
2.2两组CSS评分情况: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SS评分分别为(25.35±5.20)分与(26.10±4.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SS评分分别为(12.75±4.16)分与(18.82±5.10)分,可知观察组CSS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TESS评分情况:治疗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分别为(4.60±1.62)分与(4.62±1.63)分;治疗4周末,分别为(4.32±1.56)分与(4.30±1.55)分;治疗6周末,分别为(4.16± 1.48)分与(4.18±1.60)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伴随医学快速发展与脑血管疾病知识地不断普及,脑卒中致残率及病死率显著下降,但脑卒中后抑郁成为阻碍患者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重要因素之一,其复发率与致残率高,降低患者生存质量[6]。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2.35%比对照组58.82%高,表明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艾司西酞普兰单药治疗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可能因为尼莫地平于脑血流量增加同时对脑代谢无影响,其可发挥降低血浆的黏稠度、与红细胞脆性作用,且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躯体症状,并减少精神折磨,从而促进患者抑郁症状改善[7]。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CS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显著,表明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可能因为尼莫地平为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的平滑肌,扩张脑部血管并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且对钙离子入细胞有阻碍作用,对平滑肌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可以起到使血管扩张与血管痉挛解除的目的,从而使大脑灌注的不足状况得以改善,能够对患者受损神经进一步的修复,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8]。同时,通过分析两组TES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4、6周时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提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和单药(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安全性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未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补充。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改善,并提高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1] 王晋芳,邰迎东.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及抗抑郁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64-565.
[2] 李海华,汪毅,张琴,等.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41-243.
[3] 焦恩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167.
[4] 曹小军,宋玮熙.化痰解郁、活血通络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3):7-9.
[5] 张勇,徐斌.文拉法辛联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074-3076.
[6] 廖玲.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16-18.
[7] 张磊峰.尼莫地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72-73.
[8] 许玉华.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748-3750.
R743;R749.4+1
B
1671-8194(2015)35-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