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评析
李文静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同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及降压后的病情进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高血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糖,不合理的降压状况,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出现不稳定的斑块以及中、重度的颈动脉狭窄,这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严重病症,其占到缺血性脑卒中的近1/3[1]。临床上,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患者的大脑神经功能会出现损伤,并呈现阶梯型恶化症状,或者持续性加重[2]。从对患者的危害上来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害大,病死率、致残率高。因此,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此种病症尤为重要[3]。为了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选择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为如何减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关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部所接收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30例(观察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3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69.6±5.7)岁。两组患者经头颅CT和MRI确诊。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患者发病后6 h神经损伤情况仍持续性恶化,以NIHSS评分为依据,前后相差>2分或死亡都可以诊断为进展性脑卒中。排除标准:①脑梗死后出血;②血管新梗死;③心功能不全导致病情进展者;④TIA及完全性脑卒中患者;⑤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上比较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有可比性。且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方法。常规检查:询问病史、测量血压、体温等等相关生命体征,同时对两组患者行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液生化指标等检测,并对患者行头颅CT及MRI扫描,最后对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一般<1 mm为正常,1.0~1.2为增厚,≥1.2则作为斑块形成判定标准。同时依据患者斑块的超声回声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类。其中,回声比较强且表面光滑为稳定型斑块;回声弱有不规则暗区且表面不光滑则为不稳定型斑块。若二者皆存在也为不稳定型斑块。测定患者颈动脉管径,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公式为:(正常血管管径-最窄管径)/正常血管管径×100%。狭窄分型:①轻度型:狭窄率<30%;②中度型:狭窄率30%~69%;③重度型:狭窄率>70%。同时,患者的偏心指数>2,颈动脉斑块出现血流信号,则可能出现斑块溃疡,或者存在出血。这种情况也定义为不稳定斑块。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涉及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统计差异。
观察组高血糖17例,高血压19例,同型半胱氨酸24例,降压后病情进展10例,分别占56.7%,63.3%,80.0%,33.3%;对照组高血糖8例,高血压17例,同型半胱氨酸5例,降压后病情进展2例,分别占26.7%,56.7%,26.7%,6.7%;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和降压后的病情进展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高血压不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及降压后比较[n(%)]
观察组不稳定型斑块14例,稳定型斑块2例,分别占46.7%,6.7%;对照组不稳定型斑块5例,稳定型斑块10例,分别占16.7%,33.3%。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具体见表2;观察组颈动脉重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4例,轻度狭窄7例,分别占30.0%,46.7%,23.3%;对照组颈动脉重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8例,轻度狭窄20例,分别占6.7%,26.7%,66.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
虽然高血压历来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经过上文的分析,高血压并不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但这并不表示血压的变化与脑卒中的进展毫无关系。通过临床观察,如果患者的血压降低不合理,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灌注而导致进展性脑卒中[4]。该病理机制应该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一般来讲,如果患者出现血管病变,因血压降低而导致的低灌注就会使侧支血液循环出现不良反应,进而引发局部梗死[5]。因此临床上,对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高血压对其影响不是非常大,但一旦血压发生不合理性降低,则提示患者的病情加重,必须引起医护人员重视。从国外的一些研究文献来看[6],显示患者的病变梗死面积与患者血压的下降呈现正相关,而且收缩压的影响更甚。高血压是人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正常应激性反应。因为高血压是患者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血压升高[7]。从临床观察来看,升高的血压,不需要进行降压治疗,过了应激期后,其血压会自动下降。而且此时如果进行降压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降压速度不可控而出现低压,进一步促发进展性脑卒中。因此,除非血压升高过快,或者是溶栓治疗,一般都不提倡使用降压治疗。
高血糖则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8]。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同时也会使渗透压大幅度升高。患者的血液则会处于高渗和高凝的状态,从而使得患者的脑水肿加重,从而影响患者大脑的微循环,最终加重患者的脑梗死进展。最为重要的是,高血糖容易损伤患者血管内皮,使得患者微血管呈现大范围损伤,使得本来已经恶化的梗死区域的血氧供应。这种损伤的相互叠加,就容易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得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
同型半胱氨酸容易加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状态,进而引发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随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断升高,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也随之加重,从而导致了颈动脉的血管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颈动脉狭窄。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也会导致患者内皮细胞损伤,使得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出现结构性功能障碍,从而也会导致血液凝结。当然,同型半胱氨酸还具有神经毒性,能对患者的各种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从上面分析来看,其他两个危险因素之间归于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最终因素上。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最终形成血栓。而且动脉粥样硬化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狭窄或者堵塞,使得患者血流量减少而引发进展性脑卒中。当然,不稳定斑块都是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其释放的炎性因子,这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损坏程度。不稳定斑块破裂发生溃疡也是导致动脉栓塞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糖,不合理的降压状况,高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出现不稳定的斑块以及中、重度的颈动脉狭窄。当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临床过程中,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
[1] 白亮亭,钟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08-210.
[2] 佟振花,田立,刘晓婷.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46-247.
[3] 郭春杰,刘力峰.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J].山东医药,2012,45(10):70-71.
[4] 张志琳,霍红梅,王运良,等.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7(4):8-9.
[5] 徐静红,陈淑慧,许玉杰.进展性脑卒中与肺感染的关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1,4(7): 519.
[6] 王保爱.进展性卒中影响因素附62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6(8):880-881.
[7] 贺建华,吴兆苏,赵冬.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2,21(1): 59-61.
[8] 易兴阳,陈存木,池丽芬,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39(6):388-391.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Comment
LI Wen-j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To choose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progress in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t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ected earlier admitted 30 cases of non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 inpatients as the observed object, set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homocysteine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compare two sets of data.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in the progress of hyperglycemia, homocysteine and blood pressure af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u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t the same time,the degree of carotid stenosis patient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Affect the progress of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are high blood sugar, unreasonable step-down, homocysteine, appear unstable plaque and carotid arteries and severe carotid stenosi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patients.
Advances in ischemic stroke; Carotid artery plaque; Stenosis; Homocysteine; Risk factors
R743.3
B
1671-8194(2015)35-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