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毅:刻苦钻研带领菌农致富

2015-10-30 20:59潘峻松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古田县科兴菇农

潘峻松

近日,由福建省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培育的一批白茶薪菇、鲍鱼菇和滑菇长势正旺,一位五旬男子忙着在指导菇农控制菇棚温度和湿度、防治病害,以迎新一轮的好收成。他是现任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阮毅,2009年11月,他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014年9月,在省委人才办公示的30位省技能大师名单中,阮毅位列其中。

不到1亩菇棚起步

刻苦钻研结硕果

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县,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产销活动,直接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20多万人,食用菌收入是当地经济支柱。然而上世纪80年代,食用菌在当地来说,还是个高风险行业。由于技术不成熟,生产销售原始粗放,曾导致不少菇农血本无归,人们不敢轻易尝试。当年高中刚毕业的阮毅,凭着一股闯劲,开始初涉这项高风险产业。

那一年,阮毅从不到1亩的菇棚起步,当时家人的观念是,种粮食、蔬菜和水果才是正经事,做别的都是歪门邪道,可他偏不信这个邪。没有资金,他向母亲借了300元,因为怕母亲知道他拿去种蘑菇,就以做生意为名。可是后来母亲还是知道了,还好当年蘑菇丰收,赚了500元。

迎难而上苦探索

不断创新取佳绩

淘到第一桶金后,阮毅更加坚定发展食用菌产业这条路。他搜集大量技术资料和教材,照看菇棚之余就不停地“狂啃”、消化这些食用菌栽培知识,遇有难关,他四处向有经验的食用菌大户求教。

从此,阮毅在食用菌养殖上突飞猛进,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终于闯出一条发展之路。

1997年,古田食用菌业界从江西引进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茶树菇,然而由于种植技术并未成熟,原料受到污染等问题,不少茶树菇出现枯死或严重减产的现象。经过攻关,阮毅对茶树菇进行了选育改良,研发出“古茶2号”新品种,并于2008年8月通过了农业部品种认定,还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1999年,“古茶2号”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栽培500万袋,创利1000多万元。如今,茶树菇已经成为古田县近年来继银耳、香菇之后的第三大主要食用菌品种。

带领乡亲同致富

传经授道“出国门”

阮毅在研究实践中还观察到,培植过银耳等菌种的培养基还有不少可以利用的营养成分,但一直以来不是被当做废料抛弃,就是作为燃料烧掉。他经过多次实验,将使用过的培养基重新利用起来,用以栽培鸡腿菇获得了成功,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经过两年多努力,他编制的《菌糠栽培鸡腿蘑产业化科技示范》福建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于2007年3月通过省级专家现场验收,又于2008年8月通过省级食用菌专家评审,同年11月还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难能可贵的是,他致富了,但没有进行技术垄断,而是于1995年创办了古田县科兴食用菌研究所,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带领乡亲父老共同致富,还先后承担完成了省、市、县13个食用菌科研项目。如今,阮毅的研究所被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列为国际食用菌培训实习基地。他先后为52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174人提供免费培训食用菌生产栽培等技术,扩大了影响。现在,他的研究所里时常还会迎来世界各国、各种肤色的食用菌从业人员前来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古田县科兴菇农
天津科兴蔬菜研究所
菇农装袋忙
科兴新冠疫苗对印尼医护保护率94%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科兴疫苗接连获批“紧急使用”
第二针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命最后一刻 心里想的全是群众——追记古田县庄里村党支部书记 周炳耀
我们是老年大学生
——福建省古田县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