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倩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浅析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
栗倩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谢赫“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是最早的美学准则,也代表着传统国画的最高境界。“六法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思想,对绘画的实践和画法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从历来对“六法”的各种解释,得出六法中最重要的境界是“气韵生动”,对后代绘画产生了相当重大的影响。
谢赫;六法;气韵;生动;境界
“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彩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历来,“气韵”一直被鉴赏家作为品评绘画作品的最高准则,也是画家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名士轻裘缓带,登山望高,他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性而风流自赏,表现放荡不羁、任性,却又喜爱艺术,者也是现在所说的魏晋风度。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美术来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战国秦汉时期美术,下启隋唐时期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美术理论的开端,中国文人书画史的开端,名家辈出,其中不乏地位显赫的风流名士,谢赫的六法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还有稍后顾恺之的“传神写照”。
在谢赫前,顾恺之在他的《画论》中是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艺术主张,他在该文中提出了“以形写神”等重要的观点,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很卓越的成就。他还对刻画人物提出高标准的要求,“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顾恺之的“传神论”为“六法”奠定了基础。
在这之后,就有了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论”对画家和绘画来说是最高的要求,但不是死板教条的,“六法”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充实和丰富,具有深远的审美意义,所以就要求我们熟练的掌握六法的内涵,把六法的精髓传承发扬。
在谢赫的“六法”之后又有更新的发展,如张彦远字爱宾,所著《历代名画记》,再有荆浩,所著的一篇有关山水画论的论述是《笔法记》,还有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也明确的提出“气韵”的重要性,强调绘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
“气韵生动”从古至今谈论的最多,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也最多。《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曾四次说到“气韵”,而四次“气韵”的含义又有所区别。现代词典中对“气韵”的解释是:文章、书法或绘画的“意境”或“韵味”,者意境应该就是画家所描绘的景象体现出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境界。
当“气韵”表现在一幅作品中时,“生动”自然而然的就体现在画面当中了。一幅作品强调“气韵”也就是要求作品要有神采,当这种神采发挥到一定程度时,作品就会自然让人觉得是生动的画面。所以也能看出“气韵”与“生动”是自然而然联系到一起的一种主从关系。所以当画家做到“气韵生动”时,也就达到了中国画中的最高境界。
1.我国哲学和文论对气的论述,主要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包括万物的博大精深。“气”也作为人的情感、情绪、意志、人格等的精神或心理的气,如神气、心气、才气等。谢赫中的“气”是把这种拨打的自然精神注入到自己的画作中。使画中的形象所产生的生命的感觉。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这就是表现出卫协把自然博大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所以在绘画中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感觉。“气”的观念慢慢深入人心,成为评价一副作品的标准,也能体现出作者自己精神气质的体现。
2.“韵”本身是跟音乐有关,指的是节奏。但在绘画中,不管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画,每一副画都能体现出一种节奏感,也就是韵。就中国画中的留白,就是体现车节奏感,就跟音乐的节奏是一样的,没有节奏就没有美感,把握好这种画画的节奏,所描绘的物品才会有神气出韵味。谢赫将韵应用到绘画理论中,不仅是表现绘画的节奏美,也指绘画的内容和精神的美。
3.“气韵”不可分,它是一个整体范畴,是把“气韵”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绘画和评画之间的。也与魏晋玄学及玄学影响下的人物品藻有关。
“气韵生动”作为一种绘画的要求,最主要的美学意义在于:在气的宇宙观(或生命哲学)和魏晋玄学的思想背景上,重新解释的绘画的概念,也就是重新界定绘画的最高理想和终极目标。它也对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说法进行了更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且将绘画的根本价值归结到对宇宙万物内在的生命描绘。也从根本上否定了那种仅仅把绘画看做是一种普通技艺的看法,为画家的创造和想象留下了无尽的空间,为绘画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谢赫的看法也为以后文人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气韵”要靠画家的天才、妙悟和神思,或者说要靠画家对物体的想象。这种所谓“穷尽理性,事绝言象”“极妙参神”、“取之象外”的领悟能力,只有在有深厚的文化教养的条件下磨练出来的。为绘画指明了一个更高的形上学的目标,为绘画的表现打开了一条通道,也为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J212
A
1005-5312(2015)08-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