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5-10-29 02:49唐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培养高校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钢琴教学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要求提出了改革钢琴教学观念,提升对审美教育的地位、加强对钢琴名作的范奏与赏析、提高情感教育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使用作品联想方式获得审美感知提升四点建议,以期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学生审美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006-01

在当今我国的音乐教学工作当中,审美教育的要求是将全部音乐教学资源转变为审美对象,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审美教育更注重用音乐的听觉体验以及心理感知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充分接受到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魅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钢琴作为一种广受欢迎和喜爱的大型乐器,对于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有着相当强烈的推进作用。

1.改革钢琴教学观念,提升对审美教育的地位

钢琴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乐器,它音色清澈优美,既能够完美演绎慷慨激昂的乐曲,也能够传达优美抒情的乐曲,在很多音乐形式的表现和演奏当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音色,在钢琴教学当中进行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工作有着十分明显的的优势。在我国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审美教育的地位和重视程度,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领悟蕴藏在钢琴演奏作品当中的艺术气息以及真情实感,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美感,并将自己投入音乐当中,为其倾倒和陶醉,引起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实现陶冶心性、提高审美和情感沟通的教学目的[1]。在当今我国高校钢琴教育中,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钢琴教育也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存在重视基础演奏技巧和能力而轻视情感传递与审美素质的现象,钢琴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提高,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我们高校钢琴教育当中审美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学生审美素质提高的重要阻碍之一。所以,教师作为钢琴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教学当中将审美素质培养正式归入钢琴教学任务和计划当中,并将其占有比例提高,让学生不仅掌握精湛的钢琴弹奏技巧和表演技能,还有着相当的音乐审美能力,将钢琴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进行相互融合,充分展现钢琴艺术对于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当中切身领略钢琴艺术在音色、形象以及曲调上的美感,让钢琴艺术更深的扎根在学生心里。

2.加强对钢琴名作的范奏与赏析

对许多钢琴学生来说,有效建立起钢琴学习兴趣,减轻和解除钢琴艺术的神秘和艰难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业需要钢琴教师有效利用自己在钢琴教学过程当中的优势引导功能,尽量减少大量讲述性的知识传授方式,强化实践练习,加强对钢琴名作的范奏教学与讲解赏析,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对于钢琴艺术以及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2]。范奏教学实施中,钢琴教师应当选用代表性的钢琴名作,使用有效的范奏形式,讲授以及赏析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以及情感传达,指导学生实施合理、正规的试听、视奏以及练耳训练,从而大幅度拉近学生内心感受与钢琴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感受钢琴艺术的巨大魅力和吸引力,收获丰富的情感体悟。比如,许多钢琴学习者都听过的《卡农》这一名作,但对其创作环境以及情感表述却不甚了解,所以钢琴教师在范奏《卡农》的过程中,应积极提高自身的钢琴示范演奏水平,充分融合自身情感,发挥范奏的感染力;教师还应当对范奏作品先行深入介绍,将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个人情感等方面向学生进行清晰明确的表述,从而减少学生审美教学过程中的阻碍,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总体感悟和审美,并有效提升学生审美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提高情感教育方式的合理应用

在我国高校的实际钢琴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感悟和体会钢琴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美感和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音乐审美能力不足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情感教育的欠缺[3]。钢琴作品在赏析和演奏过程中相比很多艺术形式来言,都更具情感表达能力,其所包含的情感抒发有着十分强烈的层次,有很强的变化以及高度的复杂性,也更需要学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和领会作品的情感价值以及艺术美感。在高校钢琴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师应当减少使用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方式,改变以往批评为主的评价方法,避免造成学生对于钢琴学习产生厌烦或者抵触情绪,无法全面体会钢琴艺术作品的情感。钢琴教师作为高校钢琴教育的主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发挥学生个性,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进行有益引导,激发学生与钢琴作品情感上共鸣,发挥学生自身个性才能,并对之进行相应的指导。

4.使用作品联想方式获得审美感知提升

优秀的钢琴作品内涵和底蕴都极其丰富。它具有很多文学作品或美术作品所不具有的特殊魅力,是作者现实情感的高度汇聚。高校钢琴学生若想深入全面的理解作品的内涵,需要进行大量的渗透和理解工作,才能从中获取应有的美学感受。所以,钢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充分发挥对钢琴作品的想象,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音乐作品欣赏,了解其创作背景,将个人的生活感情融入音乐感悟,使学生切身的感受作品的本质,并从中得到更良好的审美素质提高[4]。

在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当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非常主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也是推动学生钢琴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运用听觉聆听并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妙和优雅,并辅以心灵感悟和联想,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更加优质的审美感受。所以,高校钢琴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积极提升自身对于学生钢琴审美教育的关注度,在保证学生具有高水平的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基础上,在教学中引入更丰富的情感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钢琴艺术的吸引和魅力,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智源.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视奏能力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6):118-119.

[2] 于慧.浅析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J].黄河之声,2014,05(9):74-75.

[3] 唐玲.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培养现状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9(9):108-109.

[4] 赵丹.谈审美素质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以非专业成人钢琴教学为例[J].音乐生活,2013,04(5):74-75.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培养高校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初探
谈钢琴教学中意志力与兴趣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