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自主发现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文/段筱箫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在课文的文眼处、模糊处、细微处、延伸处发现问题而自主发现式学习,应使学生在教学情境、阅读思考、学科联系、分析比较中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促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发现探究;学习方法
作者简介:段筱箫(1985-),女,重庆人,英国硕士,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担任该校基础部大学英语、交际英语课程等教学任务,主要从事翻译、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22-02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语)。学生要顺利进行英语阅读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体系,逐步领会,正确运用,使其真正能自主英语阅读学习。
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下面着重就英语阅读的自主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进行研究。
一、自主阅读发现学习法
创造是从发现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发现也就没有创造。因而,《课程标准》把“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作为一条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可见,培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
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其严格意义来讲,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就其思维的顺序来说,有其先后之分。一般而言,往往是先发现问题,然后才是提出问题。但这二者又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多时候难于分清谁先孰后,往往是相互作用而更替出现。也就在于此,人们常常把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统称为“问题意识”,并合在一起来讨论研究。
现代教育应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在无疑处而有疑,在似觉无疑处而找到质疑处,以促使学生创新性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所谓创新性发现问题的思维,是指“在别人视为平常中发现问题,在别人不觉得是问题的事情上,看出重要问题”(爱因斯坦语)的一种思维。它是与众不同的全新的发现。如瓦特看见沸水冲动壶盖而发明蒸汽机。因而,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敢于发现、学会发现、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然而,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却很少将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抑制。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呢?本文试从寻找阅读课文的质疑处开始,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无疑处找到质疑处,从看似平常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成养问题意识的习惯,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1.课文的文眼处
文眼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抓住文眼处质疑,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重点,就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促使创造性发现思维的发展。文章的关键要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各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第一段常是一篇文章的大概,有助于抓住主要情节和论点,而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则常给我们提供了文章的线索。文眼处归纳起来有三:一是文章的题目、小标题、黑体字、斜体字以及划线部分;二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各段落中段首的主题句和段尾的结论句;三是关键词语和关联词语。
2.课文的模糊处
在模糊不清的地方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帮助弄清楚模糊点,理解课文内容。模糊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将整体阅读细化到段落和章节中去,针对阅读材料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进行不同形式的提问。在阅读理解题中经常关于主旨题的提问形式有:①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may be…;②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text…③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有关针对推断型的提问,比如:①the author implies that …;②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③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有关归类型的提问形式,比如:①We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that …②The conclusion of the text is …
有关作者观点类型的提问形式,比如:①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②The author gives his opinion that …③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is topic is …。
学生一旦熟悉了这些提问法,就会很快找到模糊处,弄清模糊问题,在阅读理解题中只要看到提问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题目的类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准确度,也提高了阅读速度。
3.课文的细微处
细微处常常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不少的细微处,特别是细节描写对揭示中心,刻画形象,突出人物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设问引起注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细节的提问是比较常见的,例如:①以who、where、when、what、why、how 开头的提问;② 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③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statement。这样就能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常常未在细微处下功夫,教师就在这细微处上发现问题,引导质疑,帮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而较好地展示了内容,更好地理解了课文。
4.课文的延伸处
发掘教材的延伸因素,引导学生在延伸点上设问,以深入理解内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如:Yu the Great would have been glad and proud to see what was happening in the early winter of 1997:the damming of Huanghe and Changjiang River for the water conservation projects of Xiao Langdi and the Three Gorges.
学生弄清楚了1997年初冬发生在黄河和长江上的盛事--小浪底和三峡相继截流,引导学生设问:假如大禹要能够亲眼看到将会怎样呢?--他肯定会高兴和自豪的。他准备下一步做什么事?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总之,我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寻找到课文的质疑处,学会在无疑处而有疑设疑,敢大胆的提出问题,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以养成学生问题意识的习惯,从而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自主阅读探究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是与被动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学习主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肖川语)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体验其过程,获得学习的方式,掌握可靠的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和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自主阅读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呢?
1. 教学情境中探究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探究的切入点,进行自动自发或合作的探究学习。例如讨论教学法就能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
例如针对smoking,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活动:教师提问Do you like smoking?why or why not?,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然后正反双反归纳自己的观点,并陈述。这样学生主体,置教学情境之中探究学习,学生不仅相互补充知识,还能够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
又如在学完夏威夷瓦胡岛这篇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时,学生对瓦胡岛已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感知和了解,则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掌握说明方法。教师让学生作导游,介绍瓦胡岛,让学生在创设情境中介绍学习说明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掌握说明方法。
2.阅读思考中探究学习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总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理解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问题是探究的火种,能点燃大脑智慧的火花。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语课堂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学习。
3、学科联系中探究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注重对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学生先前的经验基础进行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寻找课本中跨学科的知识点,结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由此发散出去探究,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在知识的链条中寻找真知,提高整体的英语素养和能力。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物候方面的谚语,让学生收集、分析比较,与现在的气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气候现象,又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又如:We believe that it is right and necessary that people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s should live side by side—not just in a passive way but as active friends.(我们认为生活在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下的各国人民应该共处,不仅仅是消极共处,而且要积极地友好相处,这是正确,而且必要的。)这可以联系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句子表达的不同,又可以联系到社会、制度、政治、历史等的不同。
4.分析比较中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知识能更清晰地存储于脑海中,且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学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种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通过比较能找出事物的个性与共性,事物的发展规律。
在采用比较教学的时候,为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灵活地安排比较的对象。比如可以是一单元所学相同性质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是同一个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问题而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是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等等。总之,我们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可以在同一层面拓宽,打开学生的视野。纵向比较可以使学生进入更深思考,增加认识的深度。
总之,探究式语文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外语界》,2006(4):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