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文/曾艳英
摘要:专业化教学标准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核心课程的开发对今后整个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到整个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按照高职院校课程的专业化标准的基本原则执行,不断实现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理想目标。本文通过介绍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深入了解专业化课程标准的实施目的,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出对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的合理建议,尽可能快速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课程标准和专业化标准。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化;课程标准;建设;实践
作者简介:曾艳英(1966.11—),女,汉族,广东东莞,本科,硕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财经商贸。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17-02
基金项目: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GZZD2011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在课程改革以及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标准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课程标准是落实教学目的和培养计划的实践性指导文件,同时也是高校培育专业化人才的核心,课程标准具有确定学科授课性质、内容、学习目标以及意见建议反馈的纲领性文件,同时是教学管理、编写教材、选用教材和教学组织、评价人才培养计划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所以,课程标准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
一、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面对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多年来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强国之路,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带动了国内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物流产业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青睐,物流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整个物流产业带来发展动力,在新能源的引进以及物流产业逐渐规范化的影响下,不断促进国内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链的带动下,物流管理专业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纷纷开设专业化课程,从而弥补物流行业急缺人才的现状。为了进一步加大我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满足物流市场的专业化要求。当前物流化人才缺失、专业化教育质量不到位,使得整个物流产业急需一大批能够胜任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物流技术,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这些人才往往都是依靠高职教育物流管理相关专业人才输送的。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落实到物流管理的课堂中去,只有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质量较低的现状。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大胆的革新,不断正视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不足点以及弊端,加大建设和实践程度,建立高效的课程标准。
目前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已成为了当下课程标准设定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尽快实现物流管理学习的效果,满足国家日益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认真开展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明确课程标准,深化改革力度,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做好物流管理课程的质量维护,从而促进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更加合理化、专业化以及核心化。从根本上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化教学,将课程标准的建设以及开发具体实施起来。高职教育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授课时,应当根据目前人才市场的具体需要,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程度,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得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的现状
目前,示范性学校和高职教育纷纷开展教育体制变革,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依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说,国内的高职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内部专业体系混乱、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化课程内容多处出现错误和重复的地方、缺少先进的教学器材和设施,实践能力不明显以及教育模式守旧,与此同时讲授课程内容的教师大多数存在专业限制、知识缺陷以及专业化不强等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表示,仅上海市完成了特定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方向,对比其他市,目前缺乏综合性,仍然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大部分院校依然停留在研究物流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上,缺少对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的强度,从而一再丧失发展机遇,导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效果不理想。
(一) 目前,分析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发展较为缓慢的真正原因主要是学科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很难剔除。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依然保持在思考和理念的阶段,缺乏实践性,缺乏有力的课程驱动力,对于教学方法来说依然延用过去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形式和体系,而相应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没有实现形势到能力的有利转变。与此同时,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忽视了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性,使得整个课程建设缺乏课程标准的专业化。
(二) 在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容易急于求成,缺少和课程标准的协调组织,忽视了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本身具有长期的建设性。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都需要依次进行和教学实施单位、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和用人单位等一一进行沟通和了解,从而加强课程标准的实践性。此外,对于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习题以及考核方案等文件需要给予支持。由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大幅度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在实际情况中已完全和市场需要产生脱节,所以只有在各部门齐心协力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相适应,互相协调发展的局面,从而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三)随着课程标准建设逐步深入化,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课程标准建设存在致命的缺点,就是重形式而轻是内容的重要性。使得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国家要求的建设方向渐渐脱离,逐渐形成表里不如一的局面。因此,最近几年国家逐渐意识到课程标准发展出现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对各大高职院校实行课程标准建设力度,不论是在资金上、政策上还是组织建设上政府都给予了极大支持和鼓励,促进发展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化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虽然大部分的文字表述以及申报材料都能够满足当前高职教学理念,但是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缺少将高职课程的核心融入课堂的实力,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融合、任务驱动教学以及校企密切合作的真正目的。
(四)物流管理课程标准培养出的人才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形式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业是专业化课程标准实施的最终目标,高职教育培养计划能够满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要求,所以应当明确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具体需要,从而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紧密的联系。物流管理专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缺少工种的定位和能力结构的划分,因此,降低了课程标准设定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此外,考察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时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式太过分散,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专业化的培养进程。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的原则
在建设和实践物流管理核心课程标准之前,必须明确建设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规定的要求结合现实的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变,从而适应当前课程标准发展的具体要求。
(一)规范性的原则以及系统性的原则
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有多个环节共同构成。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就必须将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加强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为课程标准未来的发展奠定坚持的发展基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专业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和其他部分融合在一起,共同携手不断践行课程标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原则。要想将课程的建设和实践真正的实施起来,就必须将培养人才为发展目标,控制好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工作,把握教学工作的细节要点,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规范化原则的前提必须规范好教学过程,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的理论观念才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践中,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
(二)应用性的原则以及实践性的原则
高职院校和其他纯粹以教育为目的的学校不同,它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让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尽可能全方位融入到社会中去。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不经意间体现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将教学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才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不是只在乎形式。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原则而言,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应用性原则是一个时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原则,主要起引导作用。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时,则需要实践性体现出它的价值,它能够促进学生掌握教学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物质。因此,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实践应用这一原则,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及指导性的原则
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原则能够将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变成一项具有计划的实施过程,评定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化都是影响教学成果和确定教学安排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的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
(四)科学性的原则与创新性的原则
在做一项工作之前,必须保障工作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和科学研究价值。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开发过程,创新性和科学性是其中必须具备的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物流技术的不断革新,才能够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为了创建符合科学实际的课程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必要准备。
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和实践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观念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其中关键性的领导人物。老师的专业素养非常高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进行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工作,从而实现教育的高效化。但是对于物流管理这门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必须经过不断的专业化培训,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理念,才能够将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学观不断提高,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惊喜,让他们从心里爱上物流管理这门学科,从而促进大家的学习热情。
(二) 加强工学结合
在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要求后,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践交流的机会,让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化课程标准能够充分地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高职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理念,加强对市场人才需要的具体分析,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职业需要、信息需要等多面的援助。加强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以及创新程度的提高,争取开设更多关于物流管理的核心课程,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加强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为进行更多的科研项目而鼓励学生们不断的加强学习。
(三)改进教学条件
为了进一步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化课程标准,学校应当大力引进资金,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增强和物流有关的设备器材的购进,提高教学条件水平,分别设置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仓储中心等。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书本上入库、配送管理以及库存商品存储的概念,加强知识的体系的建立。
(四) 注重过程控制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化课程标准的建设和实践过程,学校应加大对建设过程的监督力度,在建成后定期的进行考核,明确要求的和具体实施的课程标准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建设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掌握程度,便于后期的帮助实施,从而促进学生适应课程标准改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实践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到成果的,而是一个不断革新、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的过程。课程标准的建设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去完成,学校应积极配合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支持课程标准的建设,强化科学程度的注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流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科技经济的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卢少平,熊丹,韩彪,赵宜.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大学为例.物流技术.2010(19)
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职教论坛.2011(14)
韩利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职教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