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起才
(1.太原学院应用艺术系,山西 太原 030032;2.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北京 100102)
布上绘画古代称为“画缋”①《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后素功”冬官考工记[M].闻人军,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988.,“门帘画”就是在特制的门帘上依据一定的样式绘制丰富多彩的内容,门帘画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使用价值。这种门帘画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河北、山东和河南的局部地区。门帘画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固定的构图样式和色彩搭配。
在山西,门帘画主要流行在运城、临汾一带,尤其以新绛、侯马、万荣、稷山、闻喜居多。门帘画在结婚时使用,是女方家准备的嫁妆之一,婚礼当天由女方家弟弟悬挂在新房的门上,男方家则会赠送相应的红包。结婚挂门帘的习俗由来已久,具体出处已无法考证,有故事流传:王昭君远嫁匈奴时,汉王为昭君准备了丰富的嫁妆,昭君清点了三天才验完,最后她向汉王提出要门帘,理由是边疆风大,房子没有门帘,行动多有不便,看到门帘也能常常思念家乡。汉王觉得有理并嘱咐专人去办。这个习俗在北方的民间一直流传下来,并成为婚礼的一项重要仪式。直到上世纪80年代,在有些地区还很流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口流动加速,各地文化碰撞交流,各地的民俗、民风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新一代的年轻人结婚礼仪从简,也就不讲究挂门帘的风俗了。门帘画也就此终止了。目前社会上能够见到的门帘画大概分为三个时期:1.清晚期和民国时期。清和民国时期的门帘画因为其中间有一个木板,所以又称“板子门帘”。此时的门帘画留存较少,以人物为主,笔法细腻,色彩淡雅,人物面部使用铅粉涂白,门帘画端庄大方,一派文人气息(如图1);2.文革时期的门帘画。主要以样板戏为主,还有一些生活的小情趣,团结、学习、劳动是主旋律,色彩鲜亮,以农民画风格为主(如图2);3.文革后的门帘画融入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和戏曲故事,色彩艳丽,笔法粗放,以花卉动物为主,这时鲜有板子门帘了。此时的门帘画只保留了原有的形式(如图3)。
图1 民国时期门帘画
图2 文革时期门帘画
图3 文革后门帘画
门帘画的内容有戏曲故事和传说、吉庆祥瑞图案和日常生活场景。这些内容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根据位置和主次的不同相互交融,互为彼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会有不同的侧重。虽然内容不同,但都彰显了吉祥的祝福和祥瑞的征兆,表达了众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山西目前保留下来的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戏台有三千多座,虽然战争毁坏了很多,但其数量仍居全国之首。看戏、听戏是那个年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过节、过寿、求雨、红白事、祭祖等都要请戏班,各种曲目民众大都耳熟能详。门帘画里的戏曲故事互相搭配出现,一般上半部分是文戏,下半部分是武戏。也有一半是戏曲,一半是花卉的搭配,主要看绘画者擅长什么题材。门帘画中常见的戏曲有:《西厢记》、《红楼梦》、《三娘教子》、《火焰驹》、《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仙女下凡》、《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门帘画上的戏曲故事不仅好看,还能表现情爱思想和对婚姻的美满祝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
讲吉祥送祝福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项重要文化传统。根据这一需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不同的吉祥图案却表达相同的含义:富、贵、寿、喜。富,代表财富;贵,代表权力和功名;寿,代表长寿;喜,代表事事美满。吉祥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感悟。吉祥图案一般有三种构成方法:纹样、谐音和文字。纹样构成是根据自然界动植物的自然属性加以引申生成。如菊花纹、牡丹纹、龟纹等(如图4);谐音是利用中国汉字特有的音同字不同的特点,使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一语双关表达祝福和吉祥。如“瓶”通“平”,“蝠”通“福”等;用文字演变成吉祥图案,是利用汉字书画同源的原理,把文字图像化,或图像文字化,把自身具有吉祥寓意的文字发挥到极致。如“喜”字,被开发出不同版本的“囍”字图形,是艺术化了的文字。吉祥图案发展到清末已经达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地步。门帘画里的吉祥图案使用数量庞大,形式繁多,一般是在边道和边角位置起到衬托主题、营造氛围的作用。
图4 铜钱纹、卍字纹、夔形纹、回形纹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儒释道等宗教绘画逐渐减少,日常生活场景进入绘画者视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切断了宗教绘画的命脉,代之以新农村建设、歌颂公社、歌颂劳动、讲卫生、大练兵等新的绘画内容。八十年代以来,全国推行农民画,农民画手无墙不画,门帘也自然成了绘画的一块阵地。出现了不少色彩鲜艳、笔法粗拙、中西法结合的新门帘画。猫咪、大闹天空、蝴蝶飞、天女散花等休闲的元素出现了。洋布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织布。(如图5)
图5 新中国绘画内容新变化
门帘画和水路画、庙堂画、祭祖画等道教神仙画相互影响,有自己特有的固定样式,究其根本,帛画是门帘画的源头。帛画是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发展起来的,主要功用是覆盖在棺盖上一起埋掉以起到引导逝者灵魂升天的作用,那时的人们相信升天成仙是逝者的最终归宿。门帘画同样起到引导的作用,门帘引导来者进入到一个新的空间,具有方向感和引导性,和帛画有相同的结构和样式,成“T”字型。帛画构图上为天上,中为人间,下为地下世界。门帘画的构图也分为三个部分:上圆下方,中间是装饰纹样。门帘画的内容受到儒释道三教合一文化的综合影响,主要以道家为主。构图采用天圆地方的传统样式;内容有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有来自于佛教的“卍”字纹样;装饰有十二生肖等。(如图6)门帘画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复杂的艺术内涵:敬拜神灵、寓意表达、情爱言说、习俗彰显。
图6 战国帛画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老门帘画比较
中国的先贤自古以来敬畏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处世之道,天圆就是心胸要圆润通达,地方就是做事要严谨缜密。宇宙初始混沌之际,古人称作太极,太极演变生出“阴”、“阳”两级。古人把头顶上深不可测的茫茫宇宙称为天,天千变万化,像一个圆不断循环,无始无终;把脚下赖以生存的地方称为地,地静止不动,承载着万物。天圆地方演变出道家的阴阳学说,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手绘门帘按照天圆地方构成画面,上半部分是圆形,下半部分是方形,方中有圆,圆中套方。方圆结合、曲直、动静、刚柔相济,准确表达了东方的哲学观和对天、地的敬拜之意。
古人对自然的神秘力量充满了敬畏之心,相信神兽能够带来吉祥,臆造出了一些具有神性的动物形象,如龙、麒麟等神兽。《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1]”麒麟送子的题材在门帘画里经常出现,期盼新婚夫妇早得贵子;(如图7)龙和凤早期是皇帝和皇后的代名词,后来才被民间使用;龟则是长寿的象征;民间对虎也是爱之有加,常在端午节气来临之际,画虎来驱除百毒,常见的包袱皮和门帘上画有一只老虎脚下踩着蝎子、蛇等害虫,父母希望老虎能保护孩子不受百毒的伤害。(如图8)
图7 麒麟送子
图8 虎镇五毒
对门帘画的崇拜还体现在对神仙、忠烈的崇拜,受儒释道文化影响,得道成仙是人们的普遍向往。八仙是俗人成仙,遂成为人们常画的内容,明八仙是八个神仙,暗八仙指的是八仙手里的八个道具。由于绘画者的水平不同,侧重也有不同。(如图8)
图9 门帘画中的明八仙
中国的文化是含蓄、隐晦的,寓意常常隐藏在绘画内容之中。常使用的办法有物象的人格化、谐音式假借和形象化比拟。物象的人格化是借物抒情,用事物的美好特征指代人。从对物种的命名就可见一斑:相思豆、害羞草、君子兰等。用梅兰竹菊的不同秉性指代孤高清傲的四君子。谐音式假借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发挥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寓意转化为具体可视的形象,来达到吉祥的寓意,如用鹌鹑和菊花的组合代表安居乐业。(如图10)形象化比拟是把具有吉祥寓意的字词通过联想用具体的物象表现,如表现多子多福使用“石榴”“葡萄”等多籽的水果来体现。(如图11)赞美多才多艺的女子时使用琴棋书画表示。寓意表达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和约定俗成的样式,如“五蝠捧寿”、“鱼戏莲花”、“榴开百子”、“和合二仙”、“琴棋书画”、“佛手寿桃石榴柿子”、“梅兰竹菊”、“十二生肖”。(如图12)这些固定搭配在门帘画中经常使用,一方面表达了大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来自于底层的普通劳动大众。
图10 安居乐业
图11 榴开百子
图12 十二生肖局部
繁衍生存是人类早期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首要解决的难题。生殖崇拜在古时候受到极大的重视,一些艺术创作也是围绕这一课题展开,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从古到今一直贯穿下来。门帘画里有《麒麟送子》、《观音送子》、《榴开百子》、《百子闹春图》等。一些图式纹样也表达相同的主题,如《鱼戏莲花》,鱼具有强大的生殖功能,莲花象征着女性。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时候的人们在情爱上羞于言表,只能借助于一些相关的物象来表达这份感情时,于是出现了一些专门表达爱情的比拟,如鸳鸯代表着夫妻双方始终相守,和合二仙代表着爱情的美满和团圆,蝴蝶戏牡丹表示男女的情意缠绵。还有一些借助于戏曲故事的一个节场来传达思念之情,如《梁祝》、《黛玉葬花》、《莺莺听琴》等。一些女子还会赠送给情郎一些绣有情节的香包以表达思念之情。门帘画作为新婚嫁娶的赠物,情爱主题的表现成为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习俗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集体智慧沉淀的结晶。它体现了劳动集体共同的审美兴趣和价值取向。门帘画中常见的习俗纹样有十二生肖。不同的生肖代表不同的性格和智慧,两两相对互为补充。不同的匠人对生肖的绘制也有不同,有的具象,有的抽象,复杂的还有人物和生肖巧妙的结合。
门帘画的绘制一般是专人制作。在民间,一个村子会有至少一个以上从事绘画工作的匠人,他们往往集家具绘画、寺庙壁画、棺绘等技艺于一身。也有走街串巷专门画门帘画的,这样的人必须手艺高超,才能在陌生的村子里挣得一口饭吃。有时候运气好,会在一个村子呆上半个月以上,为村子里待嫁的姑娘们制作门帘画。这些工匠没有固定的师承,很多都是自己爱好,在制作中学习新的样式,不断完善自己的储备,从而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制作门帘画的价格一般在三元左右,有的人家还管饭。享受以前制作家具的木工一样的待遇。不同时期门帘画的创作水平差别很大。民国时期的门帘比较讲究,制作过程繁琐,画风细腻,人物形象端庄,色彩淡雅,门帘画上的构件完备,俨然一幅成熟的艺术品。建国以后的门帘大都省去了木板子,只剩下一块布了,制作时间也大幅度缩短,工艺水准也没有原来高了。这种门帘画在乡村中大量存在,目前晋南、陕南和河北等地七十多岁的老人都有鲜明的记忆,这是他们那个年代婚嫁的必须品。一幅完整的门帘画往往是多人协同完成,包括门帘上的各个构件的安装。
传统的门帘画使用手工纺织的老粗布。老粗布布纹颗粒较大,中国画的墨汁和国画颜色极易渗透到布的纹理里去,所以要进行技术处理。一般的做法是使用温水稀释粉面,成稀糊状,再把棉布浸泡在稀释的粉面水里进行揉搓,直到粉面均匀地渗入到棉布里。把浸湿的棉布拿到通风良好的绳上进行晾晒,晾晒期间可以翻一下,以便加速干燥。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手感有点潮,把棉布取下放在石头或案子上用木头棒槌逐渐赶着锤布,使布里的粉面均匀附着在布的表面和缝隙里。根据定制的门帘大小对棉布进行裁剪缝合。(如图13)一般的家庭门帘,由三块布缝制而成,每块布的尺寸宽约50厘米,缝制完后的门帘约高138厘米,度约170厘米到220厘米不等,取决于家庭里门的大小。早期的建筑都是阔门大院,门帘画悬挂在新房的门上,文革后的家庭居室呈现新的趋势,新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得房门变小,有些门帘只有两块布缝制而成,宽约90厘米。门帘的缝制在后期使用了缝纫机缝制,白洋布逐渐流行开来。缝制好的棉布需要把四周用黑布包裹一圈作为边缘,俗称包缘①《太平御览·服用部二·帘》卷700引《东宫旧事》:“帘箔皆以青布缘纯”.。一来使门帘在日常使用中耐脏,耐磨,二来和画心部分的白布对比加大,绘画内容更加突出,包缘一般在10厘米左右。
图13 门帘画制作流程图
门帘画的绘制要经过起稿、描线、上色三个过程。起稿阶段要先对门帘的格局进行规划,匠人根据需要用手叠布,折出折痕,分配出上下左右预留的边界和上下的画面空间,然后使用毛笔蘸墨汁配合直尺画直线,把整个门帘分配出若干区域,包括左右上下的边道,上天下地的布局,以及中间的画空。古代使用香灰起稿,把大的人物动态和小的景物比例安排进去,有了铅笔后主要使用铅笔起稿。使用毛笔对大概的线稿进行精细的描画,并逐渐地把物象丰富起来。一般的原则是先画边界附属纹样和装饰图案,等到大的格局形成,主要画心的内容也就胸有成竹了。边界纹样常用的有葵形纹、回形纹、卍字纹、龟纹等,这些抽象的纹样起到连接周边具象图案的作用,同时又是分割不同画面空间的界限。具象图案一般是呈偶数出现,像梅兰竹菊四君子、暗八仙、琴棋书画、十二生肖、石榴寿桃佛手柿子,这些固定的搭配分布在门帘画的四个角,或者围绕着主要画心的物象存在。主要画心就是“天”和“地”的位置。“天”的位置是一个圆圈,一般是使用圆形物体当做圆规使用,然后用毛笔描画,也有的“天”是由近似圆形的六棱形或者八棱形。“地”是一个方形,天圆地方的概念始终贯穿在门帘画的实践中,这些几何形状可以明显看出门帘画受到道家阴阳文化的影响。画心的内容一般根据匠人手艺的高低来决定,受个人兴趣的影响较大。戏曲故事、吉祥寓意和日常生活都可入画,对于不同的需求,匠人要具备多样性绘画的能力。所有线稿绘制完成后,进入着色和着墨阶段,两只笔并用,一只蘸墨或者颜色,一只蘸水,在画布上根据线稿层层晕染。最终达到墨色均匀、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疏密变化、浓淡适宜的程度。门帘画的绘制包含着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纯黑白的门帘画,追求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淡雅品质和文人情怀;上色的门帘画追求的是绚丽的色彩,喜庆的气氛和雅俗共赏的情趣。另外,不同的历史时期门帘画流行的款式和色彩也不同。(如图14)
图14 门帘画步骤:折布、划线、描线、晕色
门帘画好以后要找木工配以板子,木板子有三块,分别安装在门帘画的顶端、腰部和低端。木板子要比门帘宽处几厘米,正好卡在门框的外面,使门帘在风吹和人掀的时候都保持平整下垂的状态,木板子要上清漆,防止雨林和日晒腐烂。木板子和布的结合使用特制的铜铆钉,把布夹在当中,用铜铆钉穿透固定,一般一块板子使用四个铆钉。这种铜铆钉由专门的工匠制作,上有花瓣纹,及其美观。腰部的板子上多一个铆钉,用来安装门环,便于掀门帘和悬挂使用。顶端的木板两头还专门安装有铜钩,便于挂在门框上的木构件上。编结也称作流苏,是门帘上方下垂的饰品,常由村子里的妇女手工编织完成。简单者使用一块深色的布下垂,起到多一个层次的效果,复杂者则进行精心的编织和刺绣。有的是在织布的时候,不织经线,只留纬线,然后把下垂的纬线进行各种编花和打结,形成变化丰富的装饰品。更有讲究的使用彩色的香包结合编结一起完成。门帘的顶端还有两条下垂的门帘带,就像现代人的领带一样称为组绶,下端是一个尖形,像两把剑一样悬挂在门帘画上,起到辟邪镇灾的威慑作用。(如图15)
图15 木板子及配件、编结、组绶
门帘画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绘画样式,是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曾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寄托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集体意识,承载了一个族群的历史信息。门帘画不仅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个窗口,也是我们了解自身发展的一面镜子。
[1]戴圣.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