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丙泊酚辅助单次腰麻在小儿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5-10-27 11:30李晓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9期
关键词:腰麻氯胺酮恶心

李晓声

(沈阳骨科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41)

氯胺酮-丙泊酚辅助单次腰麻在小儿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李晓声

(沈阳骨科医院麻醉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比较氯胺酮-丙泊酚辅助腰麻和丙泊酚-氯胺酮用于7~10岁患儿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60例行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单次腰麻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观察比较麻醉前后患儿心率(HR)、血压(SBP、DBP)变化及手术期间的肢动挣扎、呼吸抑制、氯胺酮总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复视、下肢麻木、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P<0.05),与术前比较A组患儿血压、心率比较稳定(P>0.05)。B组患儿血压、心率均高于术前(P<0.05)。与B组比A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复视,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未见术后下肢麻木、头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P>0.05)。结论 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单次腰麻下行小儿下肢手术,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术中及苏醒期平稳,肌松效果好,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蛛网膜下腔阻滞;氯胺酮;丙泊酚;小儿

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成人下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在小儿的应用上有所顾虑。氯胺酮麻醉是小儿短小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之一,但不良反应较突出,如内分泌增加、吞咽活跃、喉痉挛、呼吸暂停、肌松不好、苏醒慢等[1]。从2008年起我院将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腰麻用于7~10岁小儿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复合丙泊酚镇静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患儿苏醒期更舒适,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小儿麻醉提供了又一个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行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年龄7~10岁,其中男42例(70%),女18例(30%),男女之比7∶3。体质量18~43 kg,身高110~153 cm,手术时间为30~120 min。将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单次腰麻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脊柱畸形、炎症、对局麻药过敏者及无神经系统疾病。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ASA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两组患儿在病房建立静脉通路,情绪稳定后接入手术室。持续鼻面罩给氧,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0.01~0.02 mg/kg,咪唑安定0.15 mg/kg。A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在患儿入睡后行单次腰麻,患儿取侧卧位,患侧在下,一人固定患儿,屈髋屈膝不屈颈,注意呼吸道通畅。确定L4~5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使用一次性硬膜外+腰椎联合麻醉穿刺包,以25G针内针(弃用引导针)从穿刺点垂直进针,穿刺针突破硬脊膜后有阻力消失感,退掉针心可见脑脊液流出,表示穿刺成功,按体质量以0.1 mL/s速度注入腰麻药:0.5%布比卡因(10%葡萄糖1 mL+0.75%布比卡因2 mL)0.2~0.3 mg/kg。给药后患儿仰卧位,以针刺的方法确定腰麻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把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10 min后待平面固定即可手术。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然后持续输注丙泊酚6 mg/(kg·h)。手术结束前10 min停药。B组患儿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然后持续输注丙泊酚6 mg/(kg·h),手术前10 min停药。两组患儿术中酌情静注追加氯胺酮1 mg/kg。

1.3观察指标:术中持续监测BP、HR的变化,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最大刺激时、缝皮时上述各指标的情况,氯胺酮药用量、苏醒时间、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BP、HR及SpO2的变化: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BP、HR及SpO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麻醉后相比:A组BP、HR在切皮、术中最大刺激时、缝皮时(3个时间点)均显较为平稳(P>0.05),B组BP、HR在3个时间点均升高且波动大;并且均高于A组(P<0.05)。为便于观察,合成平均动脉压MAP=(SBP+2× DBP)/3。两组BP、HR和SpO2的变化见表1。两组患儿的SpO2在3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

表1 两组BP、HR和SpO2的变化[(),n=30]

表1 两组BP、HR和SpO2的变化[(),n=30]

注:#P>0.05,*与A组比较P<0.05

指标  组别(n=30)基础麻醉后  切皮  最大刺激  缝皮MAP A组 69.1±8.2 68.4±9.3# 69.2±8.9# 68.3±9.7#(mm Hg) B组 68.8±9.8 78.3±8.2 * 81.5±9.8* 77.5±8.5* HR A组 104.8±13.5 103.6±10.7#105.1±10.1# 103.4±9.5#(次/分) B组 105.1±14.1 113.5±13.3*115.5±11.8*113.6±13.8* SpO2 A组 99.0±0.7 99.1±0.7# 99.1±0.8# 99.0±0.8#(%) B组 98.6±0.9 98.0±0.6# 99.1±0.7# 98.0±0.7#

2.2术中两组患儿体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的比较:A组患儿体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n=30]

表2 两组体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n=30]

注:△P<0.01

组别  体动.  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A组 2 1 1 B组 10△ 6△ 8△

2.3术后两组患儿氯胺酮总药用量,苏醒时间,镇痛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A组氯胺酮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镇痛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A组苏醒时间明显比B组快。见表3。A组恢复期较平稳,且患儿苏醒期出现哭闹及精神症状较B组少(P<0.05),术后A组未出现神经损伤、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出现(P>0.05)。见表4。

3 讨 论

小儿下肢手术在骨科非常常见,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是公认的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遗忘作用,解决了小儿因害怕手术而哭闹的问题。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它具有很多不良反应:如①血压上升,心率增快;②唾液分泌增加、吞咽活跃、刺激易引发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③用药量较大,注药速度过快时明显抑制呼吸,严重呼吸暂停;④肌张力增加,肌松不好,术中常有不自主肌肉活动;⑤苏醒过程中常出现恶梦、幻觉、谵妄等,苏醒慢[1]。⑥术后偶有呃逆、恶心、呕吐[2]。丙泊酚具有起效快,麻醉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的优点,但它的缺点是镇痛作用弱[3]。大剂量的应用,易导致心率慢、血压低,呼吸抑制,难以维持麻醉平稳。所以两种药一直联合应用。

表3 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药量,苏醒时间,镇痛时间的比较[(),n=30]

表3 两组患儿氯胺酮总用药量,苏醒时间,镇痛时间的比较[(),n=30]

注:△P<0.01

组别  氯胺酮总药用量(mg) 苏醒时间(min) 镇痛时间(min)A组 56.6±28.5 12.3±5.6 45.7±12.4 B组 172.5±31.9△ 36.7±14.1△ 26.8±13.6△

表4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30]

表4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n=30]

注:*P>0.05,#与A组比较P<0.05

组别 哭闹 躁动 恶心呕吐  复视 神经损伤 头痛  尿潴留A组11 1 0 0 0 0 B组 23# 10# 6# 3# 0* 0* 0*

骨科手术内固定对机体刺激大,手术时间长。丙泊酚和氯胺酮药物有效期短,为满足手术要求常需要频繁给药,剂量不易控制,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利于麻醉医师及时观察,不能满足肌松要求,影响医师操作,导致术后苏醒时间增长,不良反应增多。从表2和表3中也可看出。

腰麻用于小儿下肢手术具有一定优点:①小儿皮下脂肪少,脊柱较平直,体表标志明显,穿刺成功概率较大;②25G针内针组织损伤小,脑脊液外漏少,头痛发生率低;③镇痛完善。肌松完全,特别适合时间较长的骨科手术;④小儿脑脊液循环周期短,局麻药易于排泄,双下肢恢复知觉较快,排尿影响较小[4];⑤小儿循环系统代偿功能较好,术中血压,心率较易维持平稳[5]。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静注一次氯胺酮后,术中只需少量丙泊酚维持,不需追加氯胺酮;B组患儿静注一次氯胺酮后,术中除丙泊酚维持,约半小时追加一次氯胺酮,并且有10例患儿出现体动,影响手术操作。并且两组比较,A组患儿较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更加完善,较少出现哭闹、躁动、恶心呕吐现象,无神经损伤、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虽然小儿腰麻操作相对简单,但也存在其特殊性,所以操作时要更加小心,术中管理要更加注意,麻醉机及急救药品术前备好,尤其平面要控制好,防止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的发生。

总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单次腰麻用于小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呼吸平稳,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苏醒彻底。是一种临床可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1]陈才.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腹部手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7):53.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

[3]刘广召,孙振海,刘海涛,等.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7):669-670.

[4]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62.

[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l428.

R614

B

1671-8194(2015)29-0059-02

猜你喜欢
腰麻氯胺酮恶心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作用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题出的太恶心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