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

2015-10-27 11:29周立华白铁阳刘洪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9期
关键词:载瘤出血性动静脉

周立华 白铁阳 姜 波 白 雪 刘洪伟 王 晶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抚顺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

周立华 白铁阳 姜 波 白 雪 刘洪伟 王 晶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集团抚顺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CT平扫确诊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8例二次以上脑出血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观察其出血原因,并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及术后结果相对照。结果 MS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达90%。其中检出动脉瘤40例(80%),动静脉畸形4例(8%),血管发育不良1例(2%),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中所见进行对比,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病灶、可以观察到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吻合率达100%。结论 M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明确其大小、位置,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安全、快捷、有效、无创的特点,准确率高,还可以在计算机工作站上模拟手术路径,对临床采取及时、适当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螺旋CT;血管造影;出血性脑血管病

对于大多数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规CT平扫对病因的诊断有时只能是提示性的,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操作难度大,时间长,并可诱发再出血等并发症,对危重患者有一定危险,为此限制了其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1]。在病灶显示方面,不能针对性灵活变化投照角度,无法充分显示颅内血管的空间结构。我院采用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以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的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6例,脑室内出血6例,二次以上脑出血8例。临床表现均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5例,脑膜刺激征47例,动眼神经麻痹6例,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

1.2方法:运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128螺旋CT扫描机,通过血管内快速注射碘对比剂,并通过血管成像软件,运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成像,观察颅内血管情况,并与DSA结果及术后结果相对照。

2 结 果

50例患者行CTA检察,脑血管均显示良好,颅底动脉环及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及1~5级分支均清晰可辨,其中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CTA示动脉瘤31例,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发育不良1例,无阳性发现2例;6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中,CTA示动脉瘤3例,粗大畸形血管团1例,无阳性发现2例;8例二次以上脑出血患者中,同一部位出血4例,均为动脉瘤,不同部位出血4例,其中2例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1例未见阳性发现。

本组50例患者检查出动脉瘤40例(80%),其中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7例(14%),前交通动脉10例(20%),颈内动脉5例(10%),大脑中动脉9例(18%),后交通动脉8例(16%),基底动脉1例(2%),检查出动静脉畸形4例(8%),血管发育不良1例(2%),无阳性发现5例(10%)。与DSA及介入栓塞、动脉瘤夹闭术中所见进行对比,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病灶位置、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吻合率达100%。可见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检出率及准确率均较高(图1、2)。本组50例患者CTA病因检出阳性率可达90%,准确率达100%。

图1 某患者前交通动脉瘤,瘤颈及载瘤动脉可清晰显示

图2 某患者左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及载瘤动脉亦可清晰显示,并与DSA结果一致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中,约7%在发病后死亡,24 h内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率约3%~4%,发生再次出血的病死率高达50%[2],故临床上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检查已引起高度重视。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外,还有许多原因,如: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脊髓血管畸形、高血压等。本组结果显示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较高(90%),敏感度相当于DSA,尤其对脑室内出血及多次脑出血病因寻找给予很大启发,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MSCTA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操作简单,只需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创伤小,时间短,整个过程数分钟完成。CTA可通过窗宽、窗位调整,并可做不同角度旋转,以观察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血管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把握瘤周血管、骨的立体构造,VR和MIP重组可清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已成为开颅手术时的首选检查。选择CTA检查的最佳时间:血管痉挛期大多在出血4 d后才出现,可持续10~12 d,当血管痉挛时往往使血管显示不清,从而可能导致假阴性,因此做CTA时应尽可能避开血管痉挛期[3]。

MSCTA也有许多局限性,易受颅底骨质干扰,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后交通动脉部位的动脉瘤易被漏诊,不能明确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真实大小和外形。不能全面反映血流动力学情况,不能反映脑血管的代偿情况,对小穿支动脉及远端动脉瘤的显示较DSA欠佳。对于多发动脉瘤及微小动脉瘤的观察没有DSA理想,漏诊的可能性较DSA大[4]。

MSCTA对临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在计算机工作站上将VR图像旋转到手术时术者可以直视的角度,模拟手术入路,确定不同入路时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周围骨质三维立体关系,提供确切的影像学依据,从而使术者在术前即可了解到病变的位置、形态及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有指导意义。对于施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指导微导管的塑形、放置和微弹簧圈的填塞。根据CTA找到的最佳投射角度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指导介入栓塞治疗的投射角度设定,为介入栓塞治疗节省时间,减少患者所受的辐射量[5]。

总之,MSCTA在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和准确率,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简捷、可靠、价格低廉的血管检查手段,CTA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故当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可能为出血病因时,早期检查可及早发现病因,确定病灶位置、大小、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等,可为治疗方案选择及急诊手术的手术入路和术式选择提供指导,及早清楚病灶,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对改善预后等均起积极作用。

[1]John NKH,Eisen YL,Joseph MKL,et al.The rol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ysms and emergent aneuysms clipping[J].Neurosurgery,1996, 38(6):481.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7.

[3]陈国芳,张青山,蔚志刚.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223-224.

[4]张钧.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6(11): 731-733.

[5]左长京,田建明,王陪军,等.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4):285-287.

R743;R445

B

1671-8194(2015)29-0169-02

猜你喜欢
载瘤出血性动静脉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新疗法治愈脑动脉瘤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