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

2015-10-27 12:58陈思远俞议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学生

陈思远+俞议芳

一、实施背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课程改革的春风,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古诗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诗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载体。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古代诗文,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优美,形象生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古诗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多读古诗文,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于是,我和我的学生确立了以“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为主题的课题化学习,以期有所收获。

二、实施目标

1.陶冶性情,激发斗志

当今,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已经受到高度重视。一位语文教育老前辈曾说:“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的确,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它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座右铭;背诵着《〈孟子〉二章》,学生们神情肃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这些文章都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文言诗文具有无法估量的教育价值,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开发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短期效应看,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例如,学习了蒲松龄的《狼》,明白了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教育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则让学生明白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木兰诗》把家庭责任和国家社稷的安危联系在一起;《岳阳楼记》进一步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人翁精神植入学生的思想深处;《邹忌讽齐王纳谏》以浅显易懂的比喻展示了“只有广开言路、纳谏除弊,才能修明政治,强盛国家”的道理,与诸葛亮的《出师表》有异曲同工之妙。

2.培养情趣,塑造心灵

教育是一种德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为历代读者所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学习这些古诗文,体味作品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好的诗歌散文,特别是诗歌直接诉诸情感,节奏感强,语短意长,易于记诵,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蒹葭》等,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也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的高洁人格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杜甫《春夜喜雨》的“喜”与《春望》的“忧”带给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初春,“接天莲叶无穷碧”是盛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严冬,妙不可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景象宏大,美不胜收。《桃花源记》引起人们无限的向往,《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带给人们不尽的留恋。李白笔下的“水”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笔下的“水”清新秀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美丽如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笔下的“水”绮丽可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可爱。

三、实施内容

确定了课题主题后,大家分组讨论,并结合七至九年级的文言文课文的教学实际,将感兴趣的话题罗列,再进行筛选,最终我和学生确定了如下一些内容:

1.孔子与《论语》十则;

2.孟子与《孟子》两章;

3.列子与《愚公移山》;

4.《伤仲永》《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

5.诗仙李白与《行路难》;

6.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与《春望》;

7.白居易与《钱塘湖春行》;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辛弃疾的《破阵子》;

9.李清照与《武陵春》;

10.《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11.《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

12.课内外古诗词名句分类背诵与欣赏。

四、实施过程

利用古诗文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式: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必须适应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不要进行烦琐的分析,不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应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1.在赏析中学会鉴赏美

(1)领悟美的意境。古人写诗“贵在含蓄”“意在言外”。我们学诗,从读入手,披文入情,体会诗作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与诗人同喜同忧。如《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古诗,都是情景交融的写景诗。在音韵和谐、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感悟意境,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境界。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此浓厚的生活情趣,单就字面的理解是不够的。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听课文录音、观看插图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展开联想,想象诗中各中景物所组成的画面:村庄的周围,青草茵茵,黄莺飞舞,河堤两岸的杨柳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摆,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这诱人的春景中,悠闲地放起风筝,造型各异的风筝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惬意的情调!如此优美的乡村春景飞进了学生的脑海。此时让全体学生起立,倒背双手,闭上眼睛,一起背诵全文。学生定会被诗中的美景陶醉了。

(2)品味美的语言。古诗表情达意,通常用夸张、比拟、对比、对仗等修辞方法,加上凝练而简约的语言,往往是言已尽而意未穷。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领悟诗作写法的巧妙。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又可以给学生表达情感提供借鉴。比如《江畔独步寻花》一诗,诗人只写了一家的花,却反映了无边的春色;《游园不值》一诗由“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推知“满园春色”;《送孟浩然之广陵》,不写依依不舍的话别,而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结。这些名句将积淀于学生的精神中,化为学生人格的底蕴。

2.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

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应是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文学习更应当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推荐了相当数量的优秀诗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使其在课内习得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课外实践,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积累和表达。只要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定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健康人格也能得以养成。我们常开展的课外活动有:

(1)实行“每周一诗”或“每课一诗”的方法让学生背诗,可选取由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千家诗》作为教材。

(2)定时举行古诗背诵比赛,可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试卷由教师拟制,主要考查古诗文名句名段及诗文作者。口试可分组抽签进行,必背和抢背兼而有之。

(3)分专题搜集古诗文名句,如以“风”“花”“雪”“月”“春”“秋”“山”“水”等为专题让学生搜集,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反思

1.直接面对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语文课题化综合实践中,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了实际生活,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的直接经验,实现了教育功能的整合和提升。更主要的是,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团结、互相合作、团队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2.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在这一次活动中传递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一种价值观念,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和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由于指导教师的期望以及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同学在活动和问题解决中都各有各的强项,在任何学习领域,没有人比其他人强,也没有人比其他人笨,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尊重同伴,也会更尊重自己。因此,这一次“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课题学习活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班级整体而言,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次课题活动的开展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造。在成果汇报过程中,男女主持人由学生自荐,各个活动环节也由学生自主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教师成了最重要的服务资源

在这次活动中,指导教师给在能力、需要、经验和学习方法诸多方面各有不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了师生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携手并进,共同享受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5.活动不断深入,自我不断完善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得到了集中表现。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人格不断完善。在学生渐渐走近课内外古诗文的过程中,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从古诗文中感受到了人的社会性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研究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正确对待困难、挫折,体会到了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这次活动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使我领略了田园诗里优美的乡村风光,边塞诗里的壮丽景色,对‘唐宋八大的散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使我懂得,在人生路上应勇敢向前、无惧无畏、刚正勇为,争做时代的骄子。”

以上是本人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在古诗文中教学中的实施”后的经历和思考。纵观整个活动实践过程,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学生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他们大胆探究、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他们从古诗文中吸取了精神营养,提高了审美情趣,陶冶了人格情操,感受到了做人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学会了正确对待困难、挫折,体会到了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实践使学生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步骤,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最原始的感受;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共同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尽心于共同的事业,从中学会倾听,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探究,学会分享。这一切,是我从这次活动中感悟到的永恒的美丽!

(作者单位:1.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浙江省义务市稠州中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学生写话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