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青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高年级段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140419008)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并明确告诉我们,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动力和发展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导学自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成果。当一个人对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自觉、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其中,乐此不疲。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给学生展示这样的生活情境:有一天晚上,王大妈在路边看到一个卖袜子的,就问:“袜子怎么卖啊?”“5元钱3双。”“便宜点行不行啊?”小贩说:“时间不早了,我急着回家,剩这6双,10元钱您拿走吧。”李大妈以为占了便宜,就把袜子全买了下来。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李大妈到底占没占便宜?为什么?带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立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每个人都跃跃欲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被激发起来,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我主动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还不是完全的独立学习,而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导学案作为学习的抓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只有各个环节设计合理才能够起到导学的作用。现代教学研究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听讲、提问、记笔记、复习、做作业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愿望。因此设计导学案时,我们本着问题化、方法化、层次化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心,以方法为指导,设置有层次、有梯度的学练方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
三、合理评价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都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就无从说起,就会流于一种无效的、无意义的形式。基于此,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学会查找有关书籍,会观察,会根据记录进行分类等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然后依据小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对小组的整体评价、积分,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入一个质疑、探索、创新的情境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等,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
四、营造轻松展示的舞台,让自主学习成为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之后,希望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发现,获得同学的认同感,因此展示就成了需要。展示是否精彩,不仅决定有效课堂的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老师要为学生悉心营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乐说。对学生好的展示、新的想法给予及时的鼓励性、奖励性评价,使学生的自尊心、表现欲得到满足,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自觉探索尽可能多的问题答案和解题思路。比如在处理习题:两个相互咬合的圆形齿轮的齿数比是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 )齿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生在自己思考后,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一下子就说出了5种不同的解法,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下课后,两个学生意犹未尽追着问:“老师,这道题为什么能用那么多方法做?”我说:“是啊,你们回去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想清楚了给大家讲一讲,你们将更了不起。”他们充满期待地走了,回去一定是一段深入地探索与思考。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子美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