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莲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雪莲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前SDS、SAS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临床救治和护理后SDS、S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基础性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改善,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心理护理干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效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心肌组织急性缺氧缺血,主要涉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包括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两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不稳定、病情严重、发病迅速等特征,由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会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较大的改变,因而患者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因而心理护理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临床医疗工作人员的关注。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1临床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龄在57~82岁,平均(67.6±5.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同意接受护理和调查,无肝肾系统疾病和精神系统疾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具体包括:①药物护理,即30 min快速静脉输注104×150 U尿激酶和1000 mL生理盐水进行溶栓治疗,若患者胸痛征状严重,需注射3~5 mg吗啡。同时实施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祛聚、抗凝和镇痛治疗,适当补充血容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纠正酸中毒。②通便和饮食护理,即指导患者掌握床上大小便方法,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改善患者排尿和排便困难症状,增强患者消化功能,对于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需适当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栓剂,饮食以易消化、低钠、低脂肪、产气少、低热量为主,并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ACS知识。③病情监测,患者入院后应严格禁止谈事,保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查房,对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细致、认真观察,了解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心律和呼吸情况的变化,对其肾功能和尿量进行定时检查。将患者头部偏于一侧,以保证呼吸系统通畅,及时了解其呼吸、瞳孔、意识的变化,对潜在脑损害现象进行准确预测。对于上述各类指标,应保证每15~30 min进行1次观察和剂量,待其病情稳定后改为每30 min检查一次或是每4 h检查1次。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和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身心松弛法。患者自然端坐时,应将注意力集中于两脚心,在两膝平房手掌,闭目养神,连续3~4 min内保持平缓呼吸,保证所有肌群完全放松,并保持全身完全放松,双眼缓慢睁开,保持30 min左右。②情绪转移法。依据患者文化素养、爱好、习惯、性别和年龄的不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分散注意力,转移情绪,以减轻其精神和躯体痛苦,增强其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生理健康水平,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现实压力,培养多种兴趣爱好。③心理疏导。增强护患之间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平和心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耐心详细地帮助患者解决其疑问,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嘱其主动表达自身痛苦和不安,从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与理解[1]。
1.3观察指标: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进行评定,两表共包括20个评定项目,其中,无抑郁或焦虑为50分以下,轻度抑郁或焦虑为50~59分,中度抑郁或焦虑为60~69分,重度抑郁或焦虑为70分以上,现阶段我国临床评定常模标准为SDS(33.46±4.22)分,SAS(29.78±5.53)分[2]。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3]。
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前SDS、SAS评分结果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后SDS、SAS评分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分)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压力的加大、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通过何种途径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成为了医护人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降低和改善其疾病造成的社会压力和恐惧心理,深化其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认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防治其他不良心理因素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心肌缺氧缺血和动脉痉挛等问题[4]。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救治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保证患者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接受治疗、面对疾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解除焦虑和抑郁心理,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5]。
[1]毛敏.床旁检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49-50.
[2]苏琴,袁晓玲,刘红升,等.急诊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2):124-127.
[3]肖华,洪长江,邱健,等.床旁检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4327-4329.
[4]杨军,李春盛.床旁快速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2):1331-1336.
[5]夏鹄,张军,刘利峰,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差异蛋白及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57-61.
R473.5
B
1671-8194(2015)25-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