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鸣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东台 2242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王 鸣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东台 22420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筛选入院时白细胞异常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符合再灌注治疗指征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根据再灌注效果分为再灌注成功组及保守治疗或再灌注失败组,观察入院后24、48、96 h白细胞总数,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采用保守治疗患者101例,再灌注成功者71例,再灌注失败者12例,其中,6例入院时白细胞>14×109/L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入院后3 d死亡。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但再灌注成功者白细胞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保守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失败组,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24 h内白细胞下降速度最快;再灌注成功组心律失常发生机会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及再灌注失败组,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48 h内心律失常减少最明显。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呈正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白细胞数迅速降至正常,且可以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水平,可以作为临床提供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白细胞;心律失常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血白细胞升高,有研究表明白细胞异常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的高危因素之一[1]。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见于75%~95%的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2]。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对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年龄(56.31±8.12)岁,男性132例,女性52例。入选标准:①胸痛持续时间>2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CK-MB升高超过正常2倍;③入院后即刻查白细胞增高>10×109/L,并排除伴有引起白细胞升高的其他疾病如炎症急性期、关节炎、恶性疾病、其他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等。
1.2方法:入院患者符合再灌注治疗指征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按照再灌注成功与否分为再灌注治疗成功组,保守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失败组。再灌注成功标准:①再灌注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判断标准:急症PCI术在冠状动脉造影直视下血管开通,TIMI血流3级;②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的判断标准:a.溶栓后2 h内心电图提示抬高的ST段下降>50%;b.CK-MB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4 h内;c.溶栓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包括短暂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颤、房室或双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消失、或下壁、右室壁心肌梗死出现一过性窦缓、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计为监测心律失常);d.溶栓2 h内胸痛缓解70%以上,符合以上2条标准者判断为:溶栓成功,只符合c、d者不包括在内。
1.3观察指标:入院时、入院后24、48、96 h白细胞总数。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1.4统计学分析:所有结果均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资料均数的比较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关系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采用保守治疗患者101例,再灌注成功者71例,再灌注失败者12例,其中,6例入院时白细胞>14×109/L非再灌注治疗患者入院后3天死亡。
2.1两组间白细胞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但再灌注成功者白细胞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保守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失败组(P<0.05),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24 h内白细胞下降速度最快,见表1。
2.2两组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灌注成功组心律失常发生机会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及再灌注失败组(P<0.05),且再灌注成功组在入院后48 h内心律失常减少最明显,见表2。
2.3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白细胞计数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二者服从双正态分布。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呈正相关性(r=0.023,P<0.05)。
白细胞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3]。本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可明显降低白细胞数,急性心梗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可使闭塞的动脉再通,心肌得以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对梗死后心肌重塑有利。严重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时,引起心电活动紊乱,出现心律失常。本研究表明,白细胞数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即入院时及院内治疗过程中,白细胞高者,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高,相反而言,白细胞水平的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随之下降。
表1 两组间白细胞计数比较
表2 两组间入院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因此,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水平,能为医师监测病情变化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工具,为临床提供一种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1]陈晖,贾三庆.细胞水平对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9):523-524.
[2]刘必清.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白细胞与早期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4):317.
[3]韩斌,董晓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20(6):370-371.
R542.2+2;R541.7
B
1671-8194(2015)25-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