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贫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特征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杨 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贫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特征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以贵州贫困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来源地、文理科、母亲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兼职的贫困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贫困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因子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多数因子相关达到统计学意义。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冷漠、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严厉粗暴和理解尊重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除其它因子外)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贫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心理健康
母亲教养方式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贯教养态度和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量研究发现,母亲的教养方式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1-3]、同伴关系、社会行为[4]、失言理解[5]、自我接纳[6]、人际信任[7]、自信水平[8]、自杀意念[9]、危险行为[10]、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等[11]。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会提高个体对环境的积极应对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极的教养方式会使个体形成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缺少心理弹性。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重荷,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大于普通大学生。作为他们安全基地的母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母亲的教养方式和他们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力图进行探索分析,为改善母亲的教养方式,形成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安全依恋,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1.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贫困大学生被试1500人,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3份。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岳东梅等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EMBU)中的母亲教养方式问卷[12][13]。因为岳冬梅修订的问卷项目繁多,且各因子包含的项目不均衡,本文修订了简版问卷共22个项目,简版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40,分半系数为0.820,六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48.670%。
采用Derogatis.L.R编制的SCL-90的中文版量表,此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等[13],经过众多人使用证明,该量表具有优良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980,分半信度为0.954,十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5.699%,采用五级计分(1-5),得分越高,证明阳性症状越明显。
3.数据处理
用SPSS for windows 15.0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1.贫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六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对贫困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六因子得分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时,当人口学变量分类为两类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当人口学变量分类为三类或以上的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来源地、文理科、母亲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兼职的贫困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贫困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在过分干涉因子上,大二学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因子分;在偏爱被试因子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得分;在严厉粗暴因子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P<0.05)。
2.心理健康因子对母亲教养方式因子的回归
心理健康各因子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温暖宽容及理解尊重因子之间的相关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子之间的相关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33—0.403之间 。
以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心理健康各因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预测,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心理健康各因子对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抑郁焦虑惩罚冷漠 0.086 0.086 0.256 4.754 0.0000.131 0.131 0.298 5.876 0.000偏爱被试 0.129 0.043 0.213 4.197 0.000 0.153 0.022 0.125 2.541 0.011理解尊重 0.140 0.011 -0.127-2.404 0.017 0.163 0.010 0.111 2.137 0.033过分干涉 0.153 0.013 0.125 2.386 0.018精神惩罚冷漠偏爱被试过分干涉惩罚冷漠 0.131 0.131 0.282 5.609 0.000过分干涉 0.159 0.028 0.148 2.876 0.004偏爱被试 0.175 0.016 0.132 2.708 0.007
从表1可以看出,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冷漠、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严厉粗暴和理解尊重因子更多频率的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的贡献率及预测作用。
1.母亲教养方式因子的人口统计学差异讨论分析
男女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母亲是子女的第一抚养人,对女孩有更多言语的感性支持和关爱,对男孩有更多行为榜样的理性示范和鼓励。同时由于贵州经济落后,很多母亲在和子女交流沟通时,也要花大量时间参加工作和劳动,对男女生的教养态度行为是相似的,该结论不同于以往研究[14-15]。
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母亲是子女成长的安全基地,子女以母亲为圆心进行活动探索。独生子女可能得到母亲更多的关爱,但是母亲过度的干涉保护,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家庭贫困,母亲要参加劳动,他们在家庭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同龄兄弟姐妹的陪伴,易感到孤单。而非独生子女虽然得到母亲的关爱要少一些,但是和同胞兄弟姐妹的互动,会感受到更多情感支持,所以他们对母亲的教养态度感受是相同的。该结论部分差异于以往研究[16]。
不同来源地的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地区文化的影响,贵州省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相似的地域文化痕迹。同时由于家庭经济贫困,很多大学生的母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辛苦操劳,贴补家用,因此大学生和母亲之间缺少深度的亲情联系,在来源地方面均没有体现出差异。
文理科不同的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随着大学生的成长,多数学生倾向于把情感压在心底,语言上的表达比较贫瘠。而母亲感觉子女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所以平时情感沟通交流的较少,因此没有出现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严厉粗暴因子得分上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经过事后检验发现,多数是大二学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级学生的因子得分。原因可能在于,大二的学生经过大一生活的适应,熟悉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为了在学校或班级有一席之地,很多大学生不顾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开始过度畸形经济消费。他们为了满足自己人际交往或谈恋爱的需要,或参加各种培训、资格证等考试,希望家庭给自己更多的经济支持。由于家庭经济窘迫,一些母亲会对大学生的过分要求提出严厉批评指责,或干涉其交友情况,母亲日渐要求子女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生活的意识,和子女的过度依赖家庭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同时大学生的母亲在情感上也容易出现两极情况,即限制子女的过度花销外,也可能出于溺爱心理和担心子女在学校被歧视的心理,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
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亲,她们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都有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所以他们都近可能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子女的为人处世,行事作为,该结论和以往研究不同[17],以往研究认为文化程度越高的母亲更容易采取情感温暖和理解的教养方式。本文和以往研究结论不同,也可能在于被试的母亲大部分是低学历的原因,因此没有体现出文化程度不同的母亲的教养方式的差异性。
无论是否兼职,大学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原因在于儿童时期与父母交往的经历经过积淀,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有关自我与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整合为其个性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毕生稳定的倾向[18]。在后天的相处过程中,即使母亲对待子女的一些表面方式可以改变,但是对待子女态度的本质不会变异。所以不管子女是否兼职,母亲的态度行为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此处没有出现差异。
2.心理健康因子对母亲教养方式因子的回归讨论分析
心理健康因子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理解尊重因子之间呈负相关,其它因子之间均为正相关。说明心理健康和母亲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积极的母亲教养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消极的母亲教养方式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母亲与儿童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社会性与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4]。与母亲有良好关系的孩子具有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少的反社会行为,并拥有更多的亲密同伴[19]。
在对心理健康的各因子进行预测时,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冷漠、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严厉粗暴和理解尊重因子进入回归方程,说明这五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预测作用。由于贫困大学生母亲较低的职业地位、较差的工作条件、生活的艰辛,本身常处于压抑状态,她们对待子女也就更多地使用冷漠、疏忽、不沟通及拒绝的态度[20]。由于子女的文化程度较深,母亲的文化背景较低,不能用理性的话语给子女带来感悟,而多采用批评训斥或轻视的的方法,久而久之,容易使子女产生憎恨、苦恼、压抑、悲观等情绪。子女认为母亲不会了解自己,面临困惑的时候,也不会寻找母亲的安慰。母亲教养方式会通过子女身上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这种不安全的亲子关系,导致母亲和子女间难以相互理解,这种隔阂会影响日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4]。如果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则子女容易敞开心扉,诉说困惑,调试自己的情绪。纵使出于对子女溺爱心理,满足子女的不合理要求,也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不体谅他人,看问题片面,不能和同学他人进行和睦相处。而且一旦愿望没有达成,这些子女还容易形成怨天尤人、抑郁、焦虑、人际交往脆弱,经不起挫折,心理弹性不足等情况,这一点和以往研究相似[21]。同时,一些母亲过度关心溺爱子女,在这种气氛中长大的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包容心,低自我效能感等情绪行为[21-22]。当他们面临困境,不能积极探索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缺少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会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心情抑郁低落等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不同性别、来源地、文理科、母亲文化程度及是否独生子女、兼职的贫困大学生在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得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贫困大学生的因子得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因子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多数因子相关达到统计学意义。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冷漠、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严厉粗暴和理解尊重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0.
[2]周雪婷.父母教养方式、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刘大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6.
[4]万明钢,王亚鹏,王舟.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J].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5]杜丹,苏彦捷.7—11岁儿童失言理解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14-20.
[6]张海微,付海玲.初一学生自我接纳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28-32.
[7]王蕾.大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2012,1:165-166.
[8]姚昕.高师学生自信水平与母亲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27-29.
[9]赵国香,荆春霞,杨光等.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关系 [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86-87.
[10]赵国香,荆春霞,杨光等.青少年危险行为与母亲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0,31(9):1060-1063.
[11]李冬,田峰溶.职高学生母亲教养方式、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8):941-944.
[12]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31-35.
[14]Lytton H,Romney D M.Patents’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boys and girls:A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1,109:267-269.
[15]乔昆.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16]俞超.大学生人性观与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1.
[17]张改叶,闫春平.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13-415.
[18]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8(2):26-32.
[19]Hwang C,Lamb ME.Father involvement in Swede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ts stability and correl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7,21(3):621-632.
[20]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89-95.
[21]马维娜.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3):216-218.
[22]陈会昌,张宏学,阴军莉等.父亲教养态度与儿童在4-7岁间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 [J].心理科学,2004,27(5):1041-1045.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Mother's Parenti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Health about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YANG Jing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gyi, Guizhou, 562400;School of Psych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32)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mother's parenting style.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are tes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mother's parenting style is about different gender,source,Liberal arts and Science,mother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 and whether only child,part-time poor college students(P>0.05).The scores of different grades about college student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 correlation is between most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nd mother's parenting style.The factors of mother's parenting style,such as punishment,excessive interference,preference,stern punishment and understanding respect have different predictive power for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except other factors).
poor college students;mother’s parenting style;psychological health
1009—0673(2015)04—0088—05
B884.2
A
2015—07—24
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批准号:2014B175)成果;2014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成果。
作者介绍:杨静(1981— ),女,贵州遵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记忆心理学。
责任编辑: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