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借鉴写作样式: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写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文本对话;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的范文。教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结合长期的高段语文教学,现就如何挖掘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谈一点自己的感悟:
一、抓文本中的精辟词句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例如:教学《山雨》时,文中有这样句:“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让学生细细品味“流动”一词:它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的,极具生命力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这“绿”不光是用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到的,突出了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于是,我引导学生去描写月光,学生完成了“月光在山村流动,流进了鸡圈,流进了门窗,也流进了人们的心田”这样的描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推敲词句,并及时运用练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从文本中典型段落进行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教学六年级《山中访友》一文时,其中一段排比句“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好,陡峭的悬崖!……你好,悠悠的白云!……你好淘气的山雀!……”,这段话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拉近了作者和“朋友”间的距离,使情感表达更充分,读者读来也倍感亲切,热情。更重要的是本段运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这种段落对小学生写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段后有什么感受,或者你觉得哪里写得好的地方。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试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事物,仿照这一段的写法,动笔写写。学生们纷纷动笔写作,这种及时的小练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三、从文本中特殊标点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味和想象。例如;六年级课文《穷人》一文中,有许多令人想象的情节,运用了许多省略号,来反应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在教学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揣摩桑娜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的想象,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从结尾入手创造性训练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等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穷人》一文的结尾处,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发生的故事,教师启发:渔夫会说些什么?他和桑娜会怎样商量?结果怎样?但这种续写,必须是在把握文本中人物的品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出现偏离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品德的情节。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借鉴写作样式: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写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读写结合需要我们的坚持,坚持把它植入我们的教学中,坚持把它植入学生的学习中,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