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航 秦建晔
【摘 要】研究采用卡特尔16PF量表,对上海医高专2011级70名乡医班临床医学生在进入内科临床实习阶段时,分析、了解他们的人格特征状况,制定教学实验方案,明确了临床实习期人格因素方面具有的可塑性。
【关键词】专科医学生 医学职业人格 培养
“学医先学做人”,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是醫务人员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 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研究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它有利于医学院校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
一、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试(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R.B.Catte II)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验。16PF在国际上颇具影响,明确已有法、意、日、中等多国修订本。该问卷是世界上公认的、广为应用而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之一。其16个人格因素分别是:乐群性、 智慧性、稳定性、 影响性、活泼性、有恒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世故性、忧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
二、对象与方法
研究选择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专科医学生(乡村医师)为对象,其中男生20人,女生50人,在其进入内科临床实习阶段,按1∶1配对,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通过标准化病人临床模拟及督导式教学,对照组进行常规授教式带教,选用“卡特尔16PF” 测试量表,对试点学生进行培养前后的人格特征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16种因素在培养前是后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三、结果与分析
1.对照、实验组学生16种人格因素均值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且两组基线相一致,分别是:乐群性(P:0.400)、智慧性(P:0.777)、稳定性(P:0.401)、影响性(P:0.435)、活泼性(P:0.928)、有恒性(P:0.686)、交际性(P:0.710)、情感性(P:0.759)、怀疑性(P:0.610)、想象性(P:0.402)、世故性(P:0.816)、忧虑性(P:0.235)、变革性(P:0.191)、独立性(P:0.730)、自律性(P:0.250)、紧张性(P:0.843)。
表1 实验组干预前后结果
(A1——实验组干预前 A2——实验组干预后)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P 因素 均值 标准差 P
乐群性 A1 10.14 4.942 0.029 怀疑性 A1 10.154 5.6144 0.131
B1 14.63 3.381 B1 6.977 4.6917
智慧性 A1 7.369 3.2384 0.489 想象性 A1 15.469 6.7420 0.277
B1 8.338 3.7748 B1 12.669 6.0902
稳定性 A1 11.569 7.2115 0.014 世故性 A1 11.100 3.3427 0.400
B1 18.054 5.0044 B1 12.88 5.6077
影响性 A1 12.992 7.6504 0.814 忧虑性 A1 17.677 6.5030 0.019
B1 13.623 5.7466 B1 11.431 6.1976
活泼性 A1 13.392 8.3052 0.008 变革性 A1 7.860 3.4487 0.249
B1 20.669 3.4984 B1 10.310 5.5193
有恒性 A1 9.680 5.3601 0.271 独立性 A1 12.000 5.7762 0.443
B1 12.830 6.9457 B1 10.130 4.8364
交际性 A1 11.931 7.2310 0.001 自律性 A1 11.41 4.525 0.665
B1 19.862 3.1106 B1 10.35 6.122
情感性 A1 10.42 5.394 0.826 紧张性 A1 15.362 5.0498 0.007
B1 10.89 5.558 B1 9.669 4.7073
﹡P<0.05
2.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卡特尔16PF测试平均分值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通过标准化病人临床模拟及督导式教学后,在乐群性、稳定性、活泼性、交际性、忧虑性及紧张性上差异明显。
四、讨论
根据实验前后卡特尔16PF测试结果发现,参加教学实验的两组学生的16种因素标准分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二者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干预后,部分人格因素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前后在乐群性、稳定性、活泼性、交际性、忧虑性及紧张性因素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干预组学生实验后表现得更为热情、成熟、活泼、健谈及自信。明确了临床实习期人格因素方面具有可塑性,在内科实习期间加入对临床医学生人格的培养,对塑造高品质医学职业人格有促进作用,从而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医学职业人格。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在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卫生事业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保障体系。鉴于我们培养的乡村医生是面向农村基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在乡村医生培养方案中要强化岗位意识,培养以人为本的职业综合素质,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与本科医学院校相比,专科生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更需要培养具有较高医学职业人格的专业人员,以提高其整体素质。
对专科医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1.要将医学职业人格知识贯穿于专科医学教育教学计划中。2.切实保障医学职业人格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过程性。人文医学职业人格素质教育主要在于其过程性, 通过过程体验,领悟医学职业人格精神, 激发人文职业道德需求。主要是通过精心策划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 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 具体体现课程的人文职业性,从而实现医学职业人格精神的直接教育或间接影响;通过辩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式的教学, 以课堂的人文氛围和教师的人格魅力, 尊重、体现和诱导学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识和情感, 激发学生的职责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 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授教式教学的超越, 帮助学生将人文职业道德精神内化为健康职业人格素质。3.对学生的评价要突破单纯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评价倾向, 以彰显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健康职业人格精神。尤其要对职业人格素质教育的具体评价做出明确规划, 引导、鼓励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科学认知、丰富情感、磨炼意志、亲近美善以及学会做人和做事。
总之,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医学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导医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的夙愿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24.
[2]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4(02).
[3]张淑美,曲惠青,赵雪云,等.对医学生应注意“六种”意识的培养——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六[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23.
[4]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