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袁浩勋
摘 要 阐述中职生潜能的测试方法和挖掘措施,有利于突破传统偏见,发掘中职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中职生;潜能;测试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83-02
谈起中职生,很多人会把他们跟厌学、不遵守纪律甚至打架斗殴联系在一起。的确,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中职生可能学习基础差一些,德智体不够全面发展;另外,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是比较调皮,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荣誉感强、遵纪守法的。而且,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经验使笔者认识到,中职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不可小觑,关键是如何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充分发掘他们的巨大潜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企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那么,如何测试出中职生的潜能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每天跟中职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笔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中职生潜能的测试
在课堂教学中测潜能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难逃教师的法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提问、练习和考试等形式,是很容易发现并测试出学生的潜能的,如哪些学生擅长什么学科,哪些学生擅长语言表达,哪些学生动作协调性好,等等。
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测潜能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测试出学生的潜能。在各项活动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批有特长和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如在书法比赛中会测出哪些学生有书法潜能;在绘画剪纸比赛中会甄选出那些擅长剪纸或绘画的学生;在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中则会测出哪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潜能;而在运动会和节日文艺汇演中又会发现一些学生在运动或文艺方面的潜能……
利用技能大赛测潜能 近年来,为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举办各类技能大赛活动,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领导及有关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密组织、狠抓落实,力争在技能大赛的选拨及培训中测试出学生在各专业方面的潜能并进行充分挖掘,为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出一批基础扎实、水平过硬的选手。
在职场体验中测潜能 职场体验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步培养学生职场认知和专业思想的有效途径。在职场体验期间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增进对企业用人要求和职场规则的了解,而且在从事岗位技能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职场体验是中职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校内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扩展。
在职场体验过程中,学校的带队教师要和企业有关人员多沟通、常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在职场体验过程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最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和潜能的莫过于他们的师傅了,所以可以多向企业的师傅们咨询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共同测试出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潜能情况。
利用潜能测试量表测潜能 “想要知道你最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吗?想要了解你的潜能是什么吗?参与【潜能测试】测测你的职业潜能有哪些,你或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上面这段话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陌生,因为在大家上网时,经常会见到一些潜能测试量表或潜能测试机构,虽然有些机构存在夸大其词、不是很科学的弊端,但是只要选择正规的测试机构,选择科学的潜能测试量表,学生的潜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通过潜能测试量表测出的。
2 中职生潜能的挖掘
因材施教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原则 对于学生的潜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训练,使潜能得到开发和挖掘。挖掘学生的潜能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最常见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和潜能等,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针对每个小组的特点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另外,作业布置也要分层次,既要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积极性的必做题,也要有对学生拔高、挖掘潜能有利的选做题。
开辟第二课堂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有各方面潜能的学生更好地发展,可以组建不同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如书法兴趣小组、朗诵兴趣小组和音乐兴趣小组等,因材施教,分别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训练,使他们的水平得以提升,潜能得以开发和挖掘。
多彩的活动是挖掘学生潜能的载体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无升学压力或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学习相对轻松,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了可能,而多彩的活动是挖掘学生潜能的载体。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舞蹈比赛、辩论会及各专业课的技能大比武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赏识教育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缺点是自卑心理较重,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与上了普通高中的同龄人相比低人一等。这与他们在初中时文化课成绩较差,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及嘲笑有关。基于这种情况,中职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他们是一棵草,到了中职学校后,要把他们当作一块宝。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
要做到这一点,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用它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多元的眼光去看学生,发现每个学生在不同智力范畴的优势,并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条件,以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唤醒心中的巨人,让天赋自由翱翔,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中职生尤其需要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很有潜能”的感觉中走向成功。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能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赏识教育就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催化剂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学生潜能得以充分挖掘的保证 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他或许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并不差,甚至潜能很大。所以在评价学生时,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完善考核制度,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对学生做出科学评价,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3 结语
基于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有无限潜能的教育理念,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努力去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玉不琢不成器”,同时还要对中职生的潜能进行充分挖掘,使其成人、成才,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浅析学生潜能及其开发[J].网络财富,2009(7).
[2]钟琼.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J].文教资料,2012(1).
[3]朱慧兰.巧借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J].科技信息,
2011(3).
[4]马庆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职校学生学习潜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