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亮,吴少然
(1.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 教研室,江苏 盐城 224300;2.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 盐城 224300)
高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王克亮1,吴少然2
(1.江苏省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盐城224300;2.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盐城224300)
学科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业务成长起着支撑作用,但目前日常的教研活动质量普遍不高.实践研究表明,主题的引入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主题的合理选择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的案例是保证研讨能够深入的重要载体,研讨的延续是发挥教研活动效能的有力保障.
教研活动;主题引入;主题选择;案例研究;活动纪要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已进入第三轮尾声,但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不少高中数学老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1~2],而制约这些教师业务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科教研活动的效果不理想,对教师的业务成长支撑不够[3~4].日常的教研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的成分不足、老师们被动参与等[5].
为此,研究者从2010年9月份开始构思高中数学系列主题教研活动,2010年10月进行试行,并于2011年12月申报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意图以主题为切入点,明确每次活动的目的,增加教研活动的“研”度,提高老师们的参与度.课题的研究立足县级高中数学学科教研活动,探索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炼一些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2.1研究思路
研究的思路可概括为“主题—活动—案例”,即从实际教学的若干困惑中提炼出主题,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教研活动,并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活动案例与课例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具体如下:(1)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即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理论,以供课题组借鉴;同时对本县高中数学的教学和教研现状作调查,为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的研究作好铺垫;(2)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并对活动案例以及活动中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推进有效教研;(3)在课题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2.2研究步骤
(1)思考并构建高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模式,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2)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与教研现状的问卷调查,确定一系列活动主题.
(3)开展高中数学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围绕研究目标,积极进行实践探索,认真分析活动案例与活动中的教学案例,撰写活动纪要、教学反思与听课反思.
(4)收集老师们的反馈意见,调整与优化活动模式,反复实践.
2.3研究过程
2.3.1模式构建
在保留传统教研活动长处、借鉴他人成功经验[6~7]和结合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反复实践,多次调整,最终确定了主题教研活动的模式并逐步固定下来,如图1.2.3.2问卷调查
图1 主题教研活动的模式
在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面向全县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只涉及以下两个问题:(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您遇到了哪些困惑?(2)您觉得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应该重点研讨的话题有哪些?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题504条.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内容的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关于教学手段方面的主题,占36.51%,其次是教学策略方面的主题,占29.96%,两者合计占66.47%,达2/3左右,这提醒课题组活动主题的选择应侧重于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2.3.3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课题组已举行了13次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研讨了“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高中数学课中‘留白’技巧的运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育”、“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高中数学复习课中知识网络的构建”、“高三数学复习课中的变式练习”、“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提问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在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中的导学作用”、“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中预习成果的运用”、“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中基础训练题的选配与运用”这13个主题.
2.3.4案例研究
在实践活动中,课题组先后形成13个活动案例和47节课例,有一千五百多人次参与听课,参与主题研讨的老师达164人次,在研究这些活动案例和课例的基础上,课题组撰写了13篇活动纪要,达6万多字.
3.1主题的引入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有效途径
缺乏主题的教研活动也能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但内容较散,抓不住重点,一次活动下来,形不成一些较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或共识.而主题的引入,使得每次教研活动的研究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能找到研讨的抓手和着力点,形成思维的聚焦点.实践表明,老师们依据主题设计教学、带着问题来进行研讨能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更细腻、深入、有效.为了凸显主题,每次开展教研活动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研讨工作要向会前延伸.活动前,组织者就应与每位与会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表明活动的意图,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与会老师们要查阅诸多的相关参考文献,征求学校教研组其他老师意见,并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带着问题与体会走进会场,做到有感而发,这样才能使研讨更加深入.同时,特别要提高公开课老师的认识水平,使得公开课能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2)研讨中要重主题轻评课.活动中,只需指定1~2位老师对公开课进行点评,其他老师要需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指出公开课中的亮点与不足,这样做才能突出重点,取得预期成果.
3.2主题的合理选择是提升教研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
实践表明,主题是否适宜会直接影响教研活动的质量,太大的主题一次活动不可能讨论到位,离老师们教学实际太远的主题又产生不了共鸣.在实践中主题的选择应力求做到以下“几化”:
(1)实际化.要想教研活动的成果能对平常的教学工作有真正的借鉴意义和价值,主题的选择要避免大而空,要选择一些贴合教学实际且操作性强的主题.
(2)系列化.可把预设的主题先理一理,分门归类,然后按一定的系列来实践.如可按“教学策略系列”、“教学手段系列”、“教学研究系列”、“课堂组织系列”等选择主题.
(3)微观化.每次研讨的主题最好能就某个方面作深入的观察与研讨,有时,针对同一个主题,可分若干次活动,而每次活动只观察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把活动与研讨搞得透彻一些.如“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这个主题有点偏大,在某次活动中,可就“问题串的设计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来实践与研讨.
(4)主题可重复化.一次活动之后,暂时有点想法和研究成果了,过段时间后可再重复实践,即还是同样的主题与课题,让老师们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新的背景与新的班级里再次实践,这样不仅可以观察前面研究的成果是否真的有效,还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与不足,得到新的启发.
3.3具体的案例是保证研讨能够深入的重要载体
学科主题教研活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果,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是研讨是否深入,而空洞的泛泛而谈是不能将研讨深入下去的,所以研讨环节宜依托公开课中的具体案例.活动中,宜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设3节以上的公开课,研讨时就以这些公开课为载体,针对主题谈其做得好的方面,不足的方面,以及对平时教学工作的启示等.必要时,要把公开课中的一些片断拿出来进行剖析,或对不同课上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为了能更精确地研究案例,宜做到以下两点:
(1)研究角度微点化.由于单个课题组的精力与能力有限,不可能将一些大的问题研究得很到位,所以选择的角度要小,可针对某几个点进行扎实地研究、深入地进行实践与思考.
(2)研究过程数据化.为了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和可信,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拿出具体的事实和令人信服的数据,而不是单凭直觉得到的结论.
3.4研讨的延续是发挥教研活动效能的有力保障
因条件的限制,县级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只能是短时的,一般是一天时间,上午开设公开课,下午研讨.但活动结束了,不能意味着主题研讨的结束,还要设法将研讨延续下去,以启迪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撰写活动纪要.撰写活动纪要是延续研讨的一个有效方式,一方面可以从与会老师们的发言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同时撰写者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与反思,挖掘活动中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进而进行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活动纪要的撰写可为老师们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提供直观的载体.
(2)争取人人参与.有效教研呼唤人人参与,个个行动.为了能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在活动开展时,可让每个学校的与会老师带着学校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成果到会上来交流;活动结束后,可让学校教研组再对活动纪要进行研读和讨论,这样多层次地研讨,不仅参与的老师多了起来,而且老师们的感悟要深得多.
4.1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变
自研究开始以来,主题的深入研讨、活动纪要的撰写与下发,不仅对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优化了老师们的教学行为.
如在“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之后,县第二中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在他的学习体会中写道:“通过活动,我不仅看到了设计与运用问题串的实用价值,更体会到自己积极参与的重要意义,感觉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已明显提升了一个层次.可以说,这次主题教研活动对我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影响深远!”
又如,在“问题在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中的导学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县盘湾中学的一位老师反馈道:“这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纪要已学习,很棒!我认为,在高三复习课上采用‘问题导学’的模式,契合教学实际,操作性很强,易形成模式推广,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相当有裨益.”
事实上,老师们没有停留在学习的层面上,而是将所学到的策略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如在“问题串的设计与运用”这个主题教研活动后,研究者发现一位普通高中的老师在其对外开放的教学中,已能将问题串较好地运用在高三数学的第一轮复习课上.
根据县内几所高中提供的数据,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满意率较前几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射阳县派出的高中数学老师在市级课堂教学展评中均获一等奖,并有两人代表盐城市参加了省级比赛;2013年江苏省射阳中学数学教研组还被盐城市教育局评为先进教研组.
4.2活动案例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案例,在研究这些鲜活案例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提炼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观点,最终形成论文公开发表.几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与教研活动相关的论文计34篇,其中有8篇刊登在核心期刊上.
目前,课题组开展的高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区域影响力,2013年暑假,在江苏省高中数学教研员培训会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受到了省教研室的公开点名表扬.近两年来,课题主持人应邀到盐城、宿迁、建湖等地开设了《高中数学特色教研活动的实践》的专题讲座;2013年11月,主持人还在江苏省高中数学第九届高级论坛上作了题为《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交流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致谢:研究得到了李善良、周敏泽、孙旭东、鲍立华等专家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陈小鹏,马维英.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素养的调查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64–66.
[2]黄梅,龙武芸.数学教师新课程适应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95–97.
[3]钮兆岭.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活动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1):75–78.
[4]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17–21.
[5]刘燚.数学教师能力获得途径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6):36–38.
[6]黄映玲,张檬.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教研组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3):67–70.
[7]孙利,魏立平.基于实践性教学的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67–70.
Practical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WANG Ke-liang1, WU Shao-ran2
(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ection of Sheyang Education Bureau, Jiangsu Yancheng 224300, China; 2. Sheyang High School, Jiangsu Yancheng 224300, China)
Subject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play a supporting role in the growth of a teacher, but generally the quality of current daily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is not high. Through practi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ubjects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Rational selection of subjects is the premi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Specific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medium to ensure the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e probe.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probe can powerfully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y; introduction of subjects; selection of subjects; case study; activity summary
G633.6
A
1004–9894(2015)06–0061–03
[责任编校:陈隽]
2015–08–2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D/2011/02/186)
王克亮(1970—),男,江苏射阳人,中学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